【摘要】政府采購是指各級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團體組織,使用財政性資金采購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購目錄以內的或者采購限額標準以上的貨物、工程和服務的行為。政府采購不僅是指具體的采購過程,而且是采購政策、采購程序、采購過程及采購管理的總稱,是一種對公共采購管理的制度,是一種政府行為。作為政府采購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政府采購在其發展過程中面臨著更多的風險。那么,如何發展高校政府績效管理,并且制定較完整的評價指標,成為我們所重點關注的問題。
【關鍵詞】高校采購;政府采購績效;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自上個世紀五十年代開始,一些西方國家的經濟學家便開始強調教育的經濟性、效率和效果。同時,一些歐美國家也開始在嘗試使用管理學中的理論方法和模型對教育事業進行一個績效評價。如今,我國政府在高校政府采購的問題上所面臨的就是怎樣較好的利用教育經費,更加有效的對教育資源進行合理的配置,這個對我國的高校教育管理的實施有著非常重大的影響。高校教學、科研、行政辦公的經費來源和使用要求有其特殊性,它們不同于其他使用財政性事業資金的行政事業單位,更主要的是為了高校的教學和科研服務。為了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以最快的速度采購到最合適的教學、科研、行政辦公設備,是高校對政府采購最基本的要求。
一、高校政府采購績效評價的研究現狀
1.高校政府采購績效評價的現狀
近年來,隨著高校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高校對教學、科研儀器設備、行政辦公設備等的投入也大幅增加,高校政府采購工作開始了廣泛深入的開展,對于提高高校資金效能、增強教學科研軟硬件實力,以及促進教育公平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但由于對政府采購績效評價尚處于探索階段,存在諸多問題[1]。某些高校的資金管理工作中,對于采購工作的過程和結果、分配和使用這一方面的績效意識比較淡薄;許多高校甚至連績效評價機制都尚未建立,缺乏統一的規范化和制度保障;同時,高校政府采購績效的評價多以招標者為主,形成招標者既是主動評價也參與被動被評的現象,缺乏相關專業人員的監督,這樣一來就難以全面反映高效政府采購的績效水平。
2.高校政府采購績效評價主體
高校政府采購績效評價的實施主體應該在國家公共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機構的領導下[2],由內部評價主體和外部評價主體兩方面構成。高校政府績效采購內部的主體評價包括高校自身采購部門的自我績效評價,和校方對采購部門的評價;外部評價的主體可以是某些有資質的、專業的社會評估機構,相關方面的專家學者和招投標行業協會等。具有資質的評估機構應該具有專業的評價團隊、成熟的評價方法,能夠行使并且遵守專業、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同時,也可以邀請或者聘請相關的專業科研機構、高等院校、評估機構的專業技術人員組成專家組,對高校政府采購績效評價工作提供咨詢、策劃和專業技術指導等服務,確定評價指標和標準。
二、高校實施政府采購績效評價指標的現實意義
高校設備采購按規定應納入政府采購,指標體系的構建是政府采購績效評價的核心,是整個績效評價過程和結果的載體。政府采購績效評價指標可以起到評價政府采購績效、反映政府采購狀態、監測政府采購過程,預測和計劃政府采購發展的作用。指標體系要做到科學、合理、全面地反映出對政府采購活動的綜合測量。
隨著各個高校的擴招,高校內的各項設備需求也在不斷增加。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合格要求應達到生均5000元的教學科研儀器設備規模,如果按照每個高校1-2萬名學生來計算,每個高校就要達到5000萬-1億元的采購規模,有些規模較大的高校甚至達到上億或幾十億元。此外,由于各個高校的專業設置不同,各專業的教學科研儀器設備也是種類繁多,具有一定的專業性。所以,各個高校的不同規模、專業種類繁多的特點,就迫切的需要制定并實施具有專業性高校政府采購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同樣,根據各高校的實際情況指定的不同的績效評價指標,也將會對各高校的政府采購工作帶來許多有利的方面:
1.有利于提高高校采購工作效率
高校在教學科研、行政辦公設備上的經費支出,對于高校構建政府采購績效評價指標具有非常現實的意義,需要在成本——效益分析的基礎上,構建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并選擇運用一定的方法進行績效評價。高校政府采購績效評價的創新研究和使用,要求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們不同于其他使用財政性資金的行政事業單位,而是需要以高校各項工作密切相關的教和科研服務為基礎,以達到在有計劃統籌的工作狀態下,提升各高校的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因此,制定專業有效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可以為有需求的高校提供高效、便捷、完整、實用的采購方式,也促進了政府采購績效評價指標的全面實施和推廣。
2.有利于監督各高校的采購行為
根據各高校的情況不同,某些規模較大、有需求的高校,可以配合教育部及當地政府采購機構,設立單獨的采購管理機構和采購操作機構,由集中采購機構按照規范的程序自行組織實施采購。采購規模小的院校可以只設立采購管理或協調機構,在院校設備處協調學校政府采購工作,采購任務委托上級采購機構或中介機構操作。[3]隨著高校政府采購規模的擴大,高校政府采購使用單位對政府采購相關工作的的認識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會存在思想上抵觸、行動上不配合的情況;同時,為了避免高校采購部門“暗箱操作”,政府采購的績效評價能有效的從外部和內部監督高校政府采購行為,為改進和規范高校政府采購行為施加壓力。
3.有利于規范高校管理
政府采購績效評價是高校向政府、公眾展示政府采購工作成果的機會,是能夠贏得政府對高校的正面評價,獲得更多的財政支持的有力保障,也能令廣大師生及公眾清楚的了解高效政府采購方面的工作內容,提高他們對這項工作的理解與支持。同時,政府采購績效評價不僅僅是展示成果,也能暴露出高校在政府采購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對促進高校努力理清思路、看清問題有著很好的指導意義,是提升高校的管理水平的有力保障。
三、高校政府采購績效評價指標的構建原則
高校政府采購績效評價的核心是構建一個符合高校采購工作情況的指標體系,這一體系是整個采購績效評價過程和結果的載體。高校政府采購績效評價指標可以起到評價采購績效、反映采購狀態、監督采購過程、預測和計劃采購發展的作用。指標體系要做到科學、合理、全面地反映出對高校政府采購工作的綜合測量。在構建指標體系時,應遵循如下原則:適用性原則,可獲得性原則,突出重點原則,可操作性原則,定性指標與定量指標相結合原則。
每一個高校都有其獨特的校情和戰略發展規劃,因而采購績效評價涉及到的內容以及側重點有很大的區別。結合采購管理系統建立采購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時,我們應當從經濟性、有效性、效率性和公平性四個方面進行考量。
經濟性的指標可以為采購部門和采購項目建立起有效的決策機制和提供參照的依據,通過評價預算和實際支出的差距來考量。
有效性的指標,對于高校而言,有效性最重要的考量方面是對資金使用的價值進行考量,對于學校使用部門的采購項目支出,追求結果的有效性是最終的目的,有效性的評價是這類采購項目績效評價的核心目的。
效率性的考量是有基準的,例如一個部門歷史采購支出的單位成本或者其他部門類似項目的單位采購成本進行對照比較。
公平性的原則,符合了“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在采購實施過程中應該充分公平,防止產生權利尋租的現象,把提高采購工作的透明度作為采購的一部分,對所有的供應商、公眾和所有的弱勢群體都應平等對待,提高公眾的滿意度。
四、高校政府采購績效所體現的維度指標
我們通過3個層級確立了采購管理系統的評價指標體系,包括4個維度的一級指標、9個二級指標和25個三級指標。通過在一定條件下反應出的各項數值,得出我們所需要的各項指標結果。
維度一:經濟性的績效評價指標。包含人員的效率、資金的使用率、采購的規模效率。
1.人員的效率
(1)人均釆購額=采購總金額÷采購人員數
人均采購額表示在一定的單位時間內,采購工作人員的平均采購金額,該數值反映了人力資源的投入與采購的產出之間的比值,比值越大表明經濟性越高。該比值也和采購項目的類別有一定的關系。
(2)人均采購成本=∑采購部門人員工資÷∑部門公用經費
人均采購成本指標的數值越小,則表明采購越有效率。部門管理經費包含采購辦公經費、組織采購活動經費、學習考察培訓費等。
(3)人均采購項目數=∑采購項目數÷∑采購人員數量
人均釆購項目數指標的定義為一定考評時期內,采購人員所采購項目數的均值,該數值越大代表采購的經濟性越高,表面較小的人力資源投入支撐較多的采購項目實施。作為評價采購部門用人經濟性的一種指標,這種指標主要和人均采購額指標共同產生作用,來完善指標體系。
2.資金的使用效率
(1)預算編制率=∑采購預算金額÷∑采購實際所需金額
預算編制率指標的定義為采購納入預算的比例,該數值反映了財政監管采購資金的力度、效率和規范程度。
(2)采購預算完成率=∑采購預算完成金額÷∑采購預算金額
采購預算完成率的定義為釆購部門對預算的執行效果,完成的比例越高預算執行就越有效,就越能夠達到采購的預期目標。
(3)政府采購節支率=(∑采購預算金額-∑采購實際金額)÷∑采購預算金額
采購的節支率的定義為采購節約資金的程度,比例的數值越高,預期的采購節約目標越接近。但是采購并不是把高節支率作為最終目。因為采購預算編制的準確性以及預算的細化程度也決定了高節支率。
3.采購規模效率
(1)采購資金占采購支出總額的比重=∑采購資金÷∑采購支出總額
采購支出總額中采購資金比重越高,采購的規模就越大。該比重一個方面說明了學校重視采購的程度,另一方面也顯示出了采購對于學校運轉的影響程度。從客觀上來講,在一定的年度采購預算下,該比重越大,則對應的其他的形式的采購比重就變小。
(2)貨物類采購占采購支出比重(C8)=∑貨物釆購資金÷∑采購支出總額
(3)工程類采購占采購支出比重(C9)=∑工程采購資金÷∑采購支出總額
利用這些個指標描述了各類采購的對象使用資金的占有率,可以衡量不同類別的采購對象在學校發展過程中的貢獻度。采購類別大致可分為貨物類、工程類及服務類采購,故我們只需給出(2)和(3)的指標并結合(1)的指標,就可以較全面的衡量采購規模的效率。
維度二:客戶指標,包括促進社會發展、有效服務具體客戶。
1.促進社會發展(宏觀層面上的客戶)
(1)采購貨物國產率=∑采購國產貨物總數÷∑采購貨物總數
(2)釆購中小企業比率=∑采購中小企業總數÷∑采購所有總數
這兩個指標從宏觀的角度上反映了采購工作對國內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采購的貨物國產率越高,顯示出采購推動社會與經濟前進的作用就越大,從一個方面反映了高校采購產生的社會影響力。
2.有效服務具體客戶
(1)政府采購投訴率=∑投訴次數÷∑采購總次數
這個指標和采購的公開透明度指標相類似,它可以反映出學校的社會形象。投訴率反映了在學校采購過程中存在問題的多與少。
(2)質量合格率=∑質量符合要求的采購次數÷∑采購項目總次數
這個指標體現了在采購過程中的成功率,所需要的產品合格數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采購行為是否成功,也體現了采購單位的工作效率。
(3)售后服務滿意率=∑售后服務滿意的采購次數÷∑采購項目總次數
這兩個指標就是一般意義上的定性指標,反映了采購項目的質量是否達到要求,售后服務是否能滿足顧客初始和使用的要求。
維度三:內外管理指標,包括對內提高運作效率、加強政府監管效率。
1.對內提高內部運作效率
(1)到貨及時率=∑采購較為及時的次數÷∑采購總次數
到貨及時率的指標反映了采購效率和保障性,以便于之后在進行采購準備前,減少采購過程中的不確定因素。
(2)采購周期=∑從需求提出到最終釆購完成所需要的時間總和均值
采購的周期指標反映了釆購的效率,一般時間越短,效率就越高。但也有例外,某些個采購方式有其固定的模式,為發揮其優勢須經過一段的時間才行,如果一味的追求縮短采購周期而去壓縮時間,常常就會影響了采購的有效性。因此,評價采購的周期要素時,要具體的情況具體分析。
2.加強政府監管效率
(1)公開招標率=∑采購中公開招標次數÷∑采購總次數
(2)公開招標公告發布率=∑采購招標公告發布次數÷∑公開招標采購總次數
(3)集中采購率=∑集中采購次數÷∑采購總次數。
這三個指標分別從不同的角度體現了采購部門的公眾形象和公眾的滿意度,直接影響到學校的社會形象。
(4)腐敗和違規案件涉案率=∑腐敗和違規案件總數÷365
這個指標反映了采購的公正性,指標值直接影響了人們對采購部門的印象。
維度四:學習成長和優化的評價指標,包括采購人員隊伍建設、優化發展。
1.采購從業人員的隊伍建設
(1)業務培訓投入率=(培訓人數+員工總人數)
(2)成員進修率=(進修人數+員工總人數)
(3)機構人員本科以上學歷比例=(本科以上學歷人數+員工總人數)
這三個指標反映了采購從業人員隊伍基礎建設的力度,以及能否適應未來采購規模增長和發展的要求。
2.采購優化發展指標
(1)電子信息化建設投入率=(∑信息化建設費用÷∑采購部門投入)
(2)科研創新投入率=(∑技術創新研發費用÷∑采購部門投入)
這兩個指標反映了采購工作人員信息化與創新的能力,反映了采購部門的信息反饋能力和與適應新形勢的能力。
依據各級別和類型對上述指標歸類,組成采購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
按照表1列出的評價指標,在一個單位的時間內,針對實際的采購工作,對需要的各項指標數據進行采集,然后可以采用加權求和方式來量化演算出學校的采購部門的實際績效。
參考文獻
[1]張素琴.高校政府采購績效評價的創新研究[J].中國政府采購,2009(3):70-72.
[2]高培勇.公共財政——經濟界如是說[M].北京:經濟出版社,2000.
[3]謝海軍.政府采購成本與效益分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6(2):244.
作者簡介:熊子奇(1985—),男,大學本科,現供職于南京化工職業技術學院,研究方向:計算機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