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卓越工程培養模式為研究背景,界定了該模式下本科生的培養目標,基于此從工作組織、論文選題、指導教師遴選、過程管理、答辯組織等子環節深入探討了本科畢業論文質量提升體系的構成及運作模式。
【關鍵詞】卓越工程師;本科畢業論文;提升體系;培養模式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是教育部實施的一項高等工程教育重大改革計劃,旨在促進企業深度參與學生培養過程,推動工程教育改革和創新,重視學生綜合素質及社會責任感的培養,造就創新能力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質量工程技術人才,為國家新型工業化、創新型國家發展戰略服務。
由于培養目標不同,與傳統人才培養模式相比,卓越工程師計劃在課程體系、教學模式、過程監控等各子環節均其自身特色,本文以卓越工程師專業為背景,明確卓越工程師專業學生培養目標,討論如何構建滿足需要的畢業論文質量提升體系,以更有效地綜合考核學生學業能力,檢驗校企合作水平。
1.培養目標
卓越工程師專業培養的學生除了需要滿足社會對大學生的基本要求外,還有其鮮明的特有屬性。卓越工程師專業的培養目標是面向國家總體發展戰略和經濟建設需求,培養具有較強社會責任感和良好人文素養、工程職業道德和國際視野,掌握扎實的理論專業知識,具備較強的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工程實踐能力、研究創新能力、組織管理能力、終身學習能力、交流合作能力、環境適應能力的工程技術人才。基于以上培養目標,主要從以下角度構建卓越工程師專業本科畢業論文的質量提升體系。
2.質量提升體系
2.1 工作組織
在傳統人才培養模式下,一般由專業所在二級學院成立工作指導小組,統籌安排畢業論文相關工作,包括選題、開題、答辯等。在卓越工程師專業背景條件下,企業在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與實施過程中占據重要地位。教學單位應與相關企業聯合成立畢業論文指導工作小組,其具體職責如下:制定卓越工程師專業畢業論文工作計劃;監管選題和審題工作;審批指導教師及答辯委員會人選;檢查工作計劃執行情況,并進行最終的畢業論文工作總結。
為保證人才培養質量,合作企業必須與卓越工程師專業背景接近,有充足的專業技能人才及設施設備,滿足學生實踐活動需要,且愿意參與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工作。
2.2 選題工作
俗語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選題在畢業論文工作中占據重要的戰略地位。在傳統的培養模式下,論文選題工作一般在第七學期期末進行,一般是學院教師定題,學生被動選題的固定模式,學生在選題過程中的自主性較低,忽視了其興趣及特長對畢業論文質量的影響。部分題目重復性較強,缺乏創新性。此外,一些題目過大過空,脫離本科階段培養目標,與就業脫軌嚴重等。
卓越工程師計劃注重對學生工程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培養。作為本科階段最重要的綜合性教學環節,與傳統培養模式相比,卓越工程師專業畢業論文選題應盡量結合生產實際,符合專業培養目標,體現科學性、實踐性、創新性。為保證選題質量,務必做到每人一題,且三年內題目不得重復。學生在企業工程實踐期間深入調研,可主動提出畢業論文建議題目,經與導師論證后正式立題,也可企業導師直接指定論文題目。由于選題來源于企業實際生產過程,可以有效保證選題的實用性與創新性。鑒于畢業論文工作進度緊迫性,選題工作必須于第8學期第4周前完成。
2.3 指導教師
鑒于工程實踐能力對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的重要性,因此卓越工程師專業本科畢業論文指導工作應由所在高校和相關企業共同完成,即包括企業導師和學校導師。為保證指導質量,每名指導教師指導學生原則上不超過3名。
企業導師理論上應具有中級及以上職稱,了解本科生教學培養規律,學風正派,熟悉企業生產相關理論知識及運作流程,具備較強的動手實踐能力及溝通協調能力,愿意承擔畢業設計(論文)指導工作。企業導師主要職責是:指導學生參加企業實踐活動,基于前期調研進行選題;指導學生完成開題,制定論文大綱或設計方案的技術路線,完成論文期間對學生的過程評價;與學校導師加強溝通,互通有無,協調保證指導質量;落實并拓展論文成果,對指導工作進行總結,向校方反饋,并協助完善相關管理辦法的制定。
學校導師應熟悉學位條例,了解本科生教學培養規律,政治思想和數學水平過硬,治學嚴謹,具備中級以上職稱。學校導師的主要職責有:協助企業導師完成選題工作,把好理論水平關口,保證選題既有一定的理論深度,又有較強的實用價值;指導學生掌握文獻檢索技能,幫助學生提高專業信息的獲取能力;完成對學生的過程考核評價;嚴把論文格式及規范關口,指導學生按照規定格式修改及完善畢業論文。
此外,為提高廣大校內導師與企業相關人員對卓越工程師專業本科畢業論文指導工作的熱情,學校可以適當提高相應的工作報酬;制定指導教師考核辦法,并對考核優秀的指導老師給予一定的獎勵。
2.4 過程管理
傳統培養模式下,學生畢業論文全部在學校完成。鑒于卓越工程師專業本科畢業論文選題更加面向于解決企業生產實際問題,因此學生需要花費較大的精力用于企業工程實踐調研,為更好地完成畢業論文打下堅實的基礎。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可以將畢業論文執行過程分為主體框架搭建階段和后期完善階段。其中主體框架搭建階段為第8學期4至12周,主要在合作企業完成;后期完善階段為第8學期12至15周,主要在學校完成。
主體框架搭建階段企業導師每周應定期檢查學生畢業論文進度,及時發現存在問題,督促并指導學生進行整改,并定期與學校導師溝通,保證信息暢通,互通有無。后期完善階段學校導師應指導學生按照相關規范修改并完善畢業論文架構,提高畢業論文理論深度,保證論文整改后達到答辯所需標準。
學生在企業進行工程實踐期間應自覺遵守企業的各項規章制度,提高安全防范意識,注意個人及所攜財物安全。充分發揚自身主觀能動性,虛心向企業導師及相關工作人員請教,不影響企業正常的生產工作,保質保量地完成企業導師與學校導師的工作要求,并主動定期向導師匯報論文工作進度,保證畢業論文質量。
為了規范各方安全責任,學生工程實踐期間應與學校、相關企業共同簽訂安全責任書,建立各類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及響應機制。為保障學生安全,學校應酌情為學生購買保險,并酌情為學生在校外執行畢業論文期間的差旅、食宿等給予一定的補貼。
2.5 答辯與成績評定
學生在完成畢業論文后應向所在學院提出答辯申請,學院審核后應提前公布具有答辯資格的學生名單,以及具體的答辯時間安全進度表。當畢業論文評閱不合格,或本科學習階段有嚴重違紀行為不能獲得答辯資格。與傳統模式不同,卓越工程師專業在設立答辯小組時應積極邀請企業專家加入,以增加學術交流,更好地檢驗畢業論文成果的創新價值與實用性。與傳統模式類似,答辯過程可以包括成果陳述和答辯提問兩個環節,每個環節持續時間一般為10-15分鐘。答辯小組依據學生論文質量與答辯臨場發揮情況,評定答辯成績。
鑒于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畢業論文組織及過程管理的獨特屬性,畢業論文最終成績由3部分構成,即校內指導教師評閱成績、企業導師評閱成績以及答辯成績,三者占最終成績的權重可分別為30%、30%、40%。為避免傳統的單一靜態評價造成的消極效應,校內導師評閱成績與企業導師評閱成績同時包括靜態評價與動態評價兩個部分。靜態評價包含選題質量、論文框架結構、規范性、創新性以及實用價值等,動態評價則主要包括論文執行過程中學生表現出的主動性、紀律性、寫作態度等,且靜態評價與動態評價的權重分別為70%與30%。
答辯工作完成后,所在學院應組織專門人員對畢業論文最終成績進行統計,推薦質量較高的論文參評院級或校級優秀畢業論文。對本年度的畢業論文組織、指導工作進行總結,找出存在問題,以此為基礎對相應的管理制度及辦法進行修繕,為來年畢業論文指導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重要的理論及實踐支撐。
3.結語
與傳統的培養模式相比,卓越工程師專業本科畢業論文組織、指導等工作涉及要素較多,系統的不確定性及復雜性更強,因此工作難度相應增大。卓越工程師專業所在教學單位應站在系統全局角度,從選題、指導老師選派及組織、過程管理、成績評定等各個子環節深入工作力度,不斷提升畢業論文質量,培養面向企業工程實踐需求的創新型人才,為和諧社會的建設服務。
參考文獻
[1]龔克.關于“卓越工程師培養”的思考和探索[J].中國大學教育,2010:4-5.
[2]彭金栓.工科院校本科畢業論文存在問題及對策淺析[J].電子世界,2013(3):179-180.
[3]孔小紅,馬曉燕,薛麗梅,江傳力.從選題入手談應化專業畢業論文改革[J].廣東化工,2011,38(5):282-284.
[4]喬軍,孟慶玲.提高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幾點思考[J].教育探索,201l(9):46-47.
[5]薛彩霞.本科畢業設計(論文)存在問題及質量控制措施[J].高教論壇,20l1(8):23-24.
基金項目:重慶交通大學教育教學改革課題(No:1203016);2012年重慶市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重大研究項目(No:1201009)。
作者簡介:彭金栓(1982—),男,安徽太和人,博士,重慶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道路交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