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生校外實習是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教學環節。對于實習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政府、企業、學校、學生自身都要齊心協力,解決好實習中面臨的各種問題,有效地保證實習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大學生;實習;問題;對策
大學生校外實習是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教學環節。對于初出茅廬的大學生來說,課堂知識不缺乏,但“絕知此事要躬行”,理論知識需要在實習中加以鞏固和深化,自身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也需要實習才能得到鍛煉和提高。甚至可以說,大學的許多教學環節離開實習很難高質量地完成,沒有了實習,所謂人才培養只能是偷工減料。所以高等院校已經越來越重視大學生的實習,在大規模大范圍的實習過程中,雖然各方面都很重視,但依然也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
一、大學生企業實習存在的問題
1.安全問題
實習是大學生在真實的公司、單位進行職業技能綜合訓練的活動。學生的安全問題包括工作中和工作外兩種。大學生自我意識強,但社會經驗弱。有的學生自我約束不力,雖然公司、學校會三令五申、再三強調安全問題,但他們不以為然,不遵守單位的安全操作規范,不遵守管理制度。如進入特定場所需要戴安全帽,帶電作業需要防護性措施,女生在機床旁要戴帽子攏住長發等,在工作中,要防止高空落物,車輛行駛傷害等,實習中還可能接觸腐蝕性、毒性液體,易爆炸易燃燒物品等。實習環境中不安全的因素,如不注意就容易釀成事故。所以一定要嚴格遵守公司規定,盡量避免事故發生。另外,上下班途中交通安全等,業余時間任意出行,也是不得不考慮的因素。
2.心理問題
不少大學生在實習期間因不習慣實習單位的管理方式與管理方法,出現了一系列心理問題影響實習效果。一個大學生從單純的校園出來走向社會實習,這個過程正是促進他們心理成熟、角色轉換的過程。部分大學生在這個角色轉換的過程中,會存在緊張、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他們有的自認為是天之驕子,被迫走向凡間,走向他們也許并不喜歡的工作崗位,這個階段,學生很容易產生心理波動,不服從單位的領導,對帶教老師心存不滿,盡量壓抑自己的內心不明顯表露出來,但壓抑久了,就會產生過激甚至過分的行為。
3.保障問題
學生去企業實習,往往是以一紙協議的形式將學校、學生、實習單位緊密聯系在一起,沒有正式的法律約束。這就使得實習生的權益得不到充分的保障。遇到正規的企業還好,一些不良企業,它們缺乏社會責任感,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將實習生當做廉價勞動力。有的無故延長工作時間,克扣、拖欠工資,甚至循環招聘實習生,不斷招聘新的實習生替代已完成實習期的學生,實現人力成本最小化。也有用人單位利用學生的幼稚,與學生簽訂虛假和絕對有利于他方的協議,一有工傷醫療等事故時,就置學生于不顧,使學生的基本權益得不到根本的保障。
4.效果問題
實習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和素質培養。但是由于缺乏系統的具體的可以量化的考核指標,大學生離開學校,離開老師的嚴格監管,好像一下得到了“自由”,對實習本身又沒有明確的目的,很容易產生盲目和厭倦的心態。同時有的實習單位也認為管理培訓實習生,增加了企業人力物力的成本,不愿意多投入,再加上學校也不對學生進行有效指導,實習的效果必然不可能太好。
這些問題的存在影響了實習的凝聚力、吸引力,使得學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實習,真正在實習過程學到書本中學不到的實踐知識,為自己的就業加分,為將來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防止問題產生的措施和對策
1.政府應該盡快制定相關的政策和實施細則,制定實習安全保護方面的具體相關制度,使學生遇到事故時有法可依,企業、學校處理時也是有章可循。
同時也要制定一些稅收優惠政策,成立專門機構等,提高企業參與工學結合培養人才的積極性。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眾多的美國企業加入了校企合作的隊伍,政府提供的稅收減免、專項資金支持、財政補貼等政策吸引了企業,也使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在知識經濟時代,高素質的員工能夠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通過培養更多的實習生,企業也發現,優秀員工的產生,對于企業的持續發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德國,實習是大學生學習生活的一部分。德國的法律法規,使得德國公司不論大小,基本都樂于為專業學習階段的大學生提供實習崗位。而學生在實習過程中也得到了很好的照顧。這是因為,這一階段的學生已能勝任公司很多日常工作,公司可從中挑選人才;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實習生工資低,用他們處理短期業務也省去了人員安置方面的擔憂。
中國也應該制定相應的制度,要在各省市成立校企合作的對應機構,為本地區的校企合作做好牽線搭橋的工作。
2.在企業方面,首先要應該重視高素質人才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應拋開成見,改變大學生只是書呆子的陳舊觀念,張開溫暖的懷抱,歡迎實習生的到來。應該意識到,現代社會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人才,高素質人才的加入提升了企業形象,意味著為企業增加了附加值,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基礎。因此,企業要真正與學校一起,研究人才培養方案,頂崗實習方案,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管理機制,保證人才后備隊伍的穩定。讓學生的實習不再是簡單的參觀調研,而是真正得到技能培訓,體驗到工作的緊張和樂趣。學生實習時,要給學生創造一個安全、良好的學習和工作氛圍,提高實習的效率,而不是一個走過場的環節。
3.學校方面,由于高校普遍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觀念,所以學校在學生的實踐教學上是欠缺的。首先,學校可以為學生加入相應的實習安全保險,使實習期間的人身安全得到穩定的保障。其次,學校要制定嚴格的實習制度,健全實習的管理。第三,做好實習前期、中期、后期工作。實習前期,學校要主動深入到生產一線,與企業保持聯系,甚至共同研發[1]。帶領學生參觀企業,增加對行業、企業的了解,做好崗前教育。同時也要和企業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確定人才培養目標。實習中期,要注意學生的動態,關心學生的成長,選派具有雙師素養的教師給與學生各方面的指導。實習后期,要與企業一起,注意對實習生的考核。
4.學生方面。人們常說,大學是個象牙塔。在學校,只有教師和學生,人際關系相對簡單。一旦進入實習單位,就有了很大的不同。因為,學習和工作、學生和員工、學校和職場之間是有著巨大的差異的。在學生角色的轉化過程中,實習生的觀點、心理和行為方式等方面都要做出相應的調整。
大學生對實習要有充分的認識,認識到實踐的重要性、必要性、無可替代性。實習前找好自己喜歡和擅長的工作崗位,激發出他們參加實習的積極性和學習專業技能的欲望。另外,也要對自己嚴格要求,有強烈的責任心,特別對企業制定的相關制度更要不折不扣地遵守,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安全事故以及糾紛發生。有的學生期望值過高,這就要及時調整心態,盡快適應社會。在工作過程中,很能體現一個人的情商高低,情商高,融入環境快;情商低,與人相處很難融洽,也會對工作的展開產生很大的影響。也有部分同學從小嬌生慣養,不能忍受工作的繁重性。也有同學是家中獨苗,事事以自我為中心,稍不順心,就吵著換崗位,會出現頻繁更換實習崗位的情況。這些都是要注意和避免的。整個實習過程中,學生應該做到在情感上承認并面對現實問題,虛心學習,勤于鉆研,要用積極和樂觀的心態去解決問題,做一個合格的真正意義上的社會人。
三、結語
要解決實習中出現的問題,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社會方方面面的努力。為了培養出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政府、企業、學校要齊心協力,解決好大學生在實習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有效地保證實習的教學質量,縮短學生的就業準備期。[2]
參考文獻
[1]毛瑞,周純,郭慧.高職院校企業頂崗實習面臨的困境與對策[J].企業導報,2010(11):212-213.
[2]賈茜.淺談高職院校學生頂崗實習管理工作[J].青春歲月,2013(5)287.
本文屬南通大學博士啟動基金項目資助(項目編號:03080666)。
作者簡介:王美玉(1973—),女,實驗師,研究方向:生物電子及微電子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