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心理素質是非常重要的行車安全因素。本文分析了駕駛員心理發生變化的原因及對行車安全的影響,探討提高駕駛員心理素質的對策,以提高的駕駛員的心理素質,預防車輛事故、保證行車安全。
【關鍵詞】駕駛員心理素質;行車安全;影響及對策
在涉及行車安全的諸多因素中,人的因素起主要作用,在人的因素中,心理素質又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提高駕駛員的心理素質,消除消極的心理行為,對預防車輛事故、保證行車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駕駛員心理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及對行車安全的影響
1.長時間行車會使駕駛員產生疲勞和厭倦心理
駕駛員在行車過程中,長時間應付不測事態和急速變化的環境,其精力始終處于高度集中狀態,會自然表現出適度緊張情緒,心理會發生明顯的變化。在這種適度緊張的心理下進行長時間或長距離駕駛車輛,直接影響駕駛員的身體機能和心臟活動能力,造成生理和心理失調。首先,會使駕駛員頭腦不清醒,反應遲鈍,注意力不集中,不能準確判斷和迅速處置各種異常情況;其次,造成四肢酸懶,行動遲緩,手腳不聽使喚,動作的準確率明顯下降;再次,導致情緒低沉,煩躁不安,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有厭倦心理,心理情緒常常不能處于正常狀態。
2.行車中遇到的各種情況會使駕駛員產生恐慌和焦躁心理
行車時,駕駛員會受到氣候、道路、人等因素的影響,這些會使駕駛員心理發生變化。如車內環境變化會引起駕駛員情緒不穩定;道路平坦會誘發駕駛員駕駛單調形成道路催眠;彎曲道路由于車輛連續轉彎會使駕駛員產生厭煩心情;車輛擁擠和堵車會使駕駛員產生急躁情緒;遇交通事故會使駕駛員產生恐慌心理。各類急躁、松懈、麻痹、驕傲、自卑、精神過分緊張的心理,往往使駕駛員的肢體不能敏捷地配合,容易導致駕駛操作失誤。
3.任意妄為會使駕駛員產生僥幸和緊張心理
在行車中,有個別駕駛員不能自覺遵守交通法規,按照操作要領駕駛車輛。遇到可能發生車禍的情況,或已經預感到可能發生的問題,不是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避免,而是靠“碰運氣”。明知超速超載、車輛帶“病”上路、無證駕駛等嚴重違章行為的危害,但仍存在僥幸心理,對違章作業不予重視。行車中心理一直處在復雜、多變、波動的狀態之下,遇到險情時很難全神貫注、沉穩操作,不是驚慌失措,就是反應遲緩。
4.競爭日益激烈會使駕駛員產生逆反和追求利益心理
近幾年,隨著社會經濟波動和社會就業壓力的影響,競爭日益激烈,駕駛員的壓力也不斷增大,使一些駕駛員在長期緊張生活中造成了心理扭曲,產生焦慮、心理失衡、情緒紊亂、身心疲勞等問題,尤其是社會、家庭、經濟壓力的因素,可能造成駕駛員背著思想包袱或帶情緒行車,在這種逆反對抗心理的作用下,有意與其他車輛斗氣,甚至會強行超車、會車以尋求精神安慰和心理平衡,對行車安全帶來威脅。
二、提高駕駛員心理素質的對策
1.必須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
良好的職業道德可以幫助糾正駕駛員不健康的心理,形成良好的信念、習慣。良好的職業道德要靠日常一點一滴養成,要經常對駕駛員進行職業道德教育,讓每一名駕駛員以高度負責的態度熱愛駕駛工作,明確責任,忠于職守,愛崗敬業。在日常行車中,以交通法規為準則,不論在什么情況下,堅決不做違犯交通法規、違反安全制度的事情,自覺維護交通秩序,增強自我管教和約束能力,不開賭氣車、不開英雄車、不開帶病車,發生矛盾主動禮讓,出現意外盡量忍耐,堅持文明行車。
2.必須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
身體是承受艱苦工作和精神折磨的物質基礎,身體狀況不同,也會造成對待挫折態度的不同。當駕駛員疲勞過度、患有疾病時,就會出現血壓不正常,心臟功能不全,遇到緊急情況會心理緊張,甚至昏厥,非常危險。如果聽力視力達不到駕駛要求,就不能把行車中遇到的各種情況迅速傳至中樞神經,做出正確的反應和判斷,以致發生行車事故。所以,駕駛員應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在行車過程中不感到疲勞,精力充沛,能夠從容不迫地應付行車中各種異常情況和心理上的壓力而不感到疲勞和緊張。
3.必須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
駕駛汽車要求沉著冷靜,反應迅速,動作敏捷,操作準確,反常心理活動必然導致不良的行為后果。駕駛員在行車中無論遇到什么情況,當發現自己情緒不穩定時,要進行自我調解和疏導,用各種方法緩解消極情感,盡量減少對行車安全的影響,提高在各種復雜情況下的反應能力、精神承受壓力和自我控制調節的應激能力,養成堅定、頑強、沉著、果斷、機智的品格,不為情緒左右,不為外界事物分散精力,形成安全駕駛所要求的心理定勢,能用正確敏捷的思路在極短的時間內迅速、果斷、安全有效地處理多變的交通情況。
4.必須具備良好的思想素質
影響駕駛員心理穩定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有些人受社會上各種不正確的人際觀、價值觀、道德觀的影響,染上了許多不良習氣,不能正確判別事物良莠,把握是非標準;有的人心胸狹窄,個人主義嚴重,不能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的關系和對待各種利益的調整。因此,駕駛員應該有較高的政治覺悟、良好的道德修養和頑強的意志力,有正確的人生觀和良好的思想素質,從大局出發,思前想后,不斷增強自我疏導和道德鑒評能力,消除心理上的逆反心理,具備對國家和人民負責的高度安全責任感,真正做到“車行萬里路,處處保平安”。
5.必須具備良好的駕駛習慣
良好的習慣一旦形成,就具有使動作、行為自動化的作用。如果養成某種不良習慣后,就會以一種惰性心理阻礙接受正確的東西。所以,駕駛員要堅決杜絕、摒棄一些不良嗜好,時刻把車輛的安全放在心中,不開車接打手機、不亂服用鎮靜性藥品、不賭博、不酗酒、不吸煙,生活上要有規律,健康有益的娛樂活動也要有節制,學會用健康的心理、體育活動保健自己,熱愛學習、鉆研技術、愛惜車輛,逐漸養成“從不習慣到習慣、從不自覺到自覺、嚴格遵守制度”的好習慣。
參考文獻
[1]項志海等.新形勢下加強汽車兵心理素質訓練的思考[J].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