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法規標準
美國審議《2013年煤礦安全保護法案》
2013年4月,美國眾議院議員提交《2013年煤礦安全保護法案》。該法案要求煤礦經營者保留采購巖粉的相關資料,并要求美國礦山安全健康局制定人事接續計劃,確保該局維持數量充足、訓練有素的煤礦安全監察人員。同時,該法案還允許礦難受害者直系親屬指派代表,參與政府對礦難的調查工作。
歐盟修訂5項化工安全健康指令
2013年5月,歐盟委員會提出對其5項化學品安全和健康指令進行修訂,其中2項涉及致癌物質、致突變物質及化學毒劑,1項涉及工作場所設置安全和健康標識的要求,1項涉及對懷孕女工和青年工人的保護。
法國修訂《廢物回收業預防石棉暴露指南》
2013年5月,法國修訂了《廢物回收業預防石棉暴露指南》。該指南主要為石棉廢物處理專業人員避免石棉暴露提供預防指導,包括風險評估的相關信息以及選擇適當的預防措施。
英國整合化工安全法規
2013年6月,英國對現行的7部化工安全法規進行整合,使之成為一部完整的立法。該整合方案旨在與歐盟的化工安全法規接軌,內容涉及生物殺滅劑、危險化學品進出口,以及化學物質和混合物分類、標識與包裝。新法規于2013年9月1日生效。
加拿大發布《異氰酸酯安全使用指南》
2013年6月28日,加拿大發布了《異氰酸酯安全使用指南》。異氰酸酯對人的皮膚和呼吸系統有害。在加拿大魁北克省,大多數職業性哮喘患者都是由于接觸異氰酸酯而致病的。
新西蘭頒布新油氣開采職業健康和安全條例
2013年6月30日,新西蘭新的《職業健康和安全(石油勘探和開采)條例》開始生效,并代替1999年頒布的舊版。新條例旨在確保在新西蘭海上和陸上開展石油勘探和開采的健康與安全監管,確保相關活動更加符合相關國際慣例。
歐盟頒布防電磁傷害新條例
2013年7月11日,歐盟頒布了新的保護工人免受有害電磁場傷害的條例,并要求成員國必須于2016年7月1日前納入國家法律。該條例在規定雇主有責任開展風險評估的同時,還要求雇主應給暴露于電磁場環境工作的工人和工人代表提供必要的安全生產信息和培訓。
《2006年海事勞工公約》8月生效
2013年8月20日,國際勞工組織《2006年海事勞工公約》生效。該公約規定了海員工作和生活的最低標準,其中也規定了海員的職業安全健康標準。
英國發布健康與安全新指南
2013年8月,英國健康安全執行局發布了《健康與安全管理指南》,以幫助大型組織和企業更好地理解如何管理健康與安全。
美國發布新《礦工代表指南》
2013年9月25日,美國礦山安全健康局宣布《礦工代表指南》開始正式實施。該指南是一個綜合性工具,是對《礦工權利與責任指南》的內容延伸和擴展。
英國實施《工作場所急救指南(第三版)》
英國健康安全執行局頒布的《工作場所急救指南(第三版)》于2013年10月1日正式實施。該指南為《健康安全(急救)條例(1981年版)》的實施指南,屬于非強制性執行指南,其標準高于英國現行相關法律的要求和規定。
聯合國專家建議逐步淘汰六氯丁二烯和多氯化萘
2013年10月14-18日,《斯德哥爾摩公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審查委員會(POPRC)第九次會議在意大利舉行。專家委員會建議將六氯丁二烯和多氯化萘列入《斯德哥爾摩公約》限制和禁止使用的化學物質名單,以逐步淘汰上述兩種有害化學物質。
安全管理
加拿大發布《道路交通安全規劃(2015)》
2013年3月,加拿大公布了《道路交通安全規劃(2015)》,目標為:提高公眾交通安全意識;改善所有利益相關者之間的溝通與合作;加強執法;改善道路交通信息服務的技術支持與評價體系。
美國啟動預防異氰酸酯職業危害項目
2013年6月,美國職業安全健康局宣布啟動一項新的國家重點項目,以保護工人免受職業接觸異氰酸酯所引起的嚴重健康影響。該項目為期3年,主要內容是對存在特定危害的行業進行拓展服務和監察。
歐洲提高REACH注冊數據質量
2013年7月17日,歐洲化學品管理局公布了提高REACH(化學品注冊、評估、許可和限制)法規化學品安全報告和擴展安全數據表中暴露情況信息質量的方案。該方案主要是為了提高不同化學品和混合物的暴露情況的信息發布和傳播質量。
美國確定7個亟待改進的化工安全問題
2013年7月,美國化工安全調查委員會確定了改善化工安全的7個最重要目標,其中4個目標均涉及可燃粉塵,即:依據美國消防協會的預防粉塵爆炸相關標準,頒布專為普通行業預防可燃粉塵燃燒和爆炸的標準;立即著手制訂減少可燃粉末、粉塵燃燒和爆炸隱患的標準;確保該標準適用于鐵粉等可燃性金屬粉塵;制訂普通行業預防可燃粉塵燃燒和爆炸的標準草案。
美國采取多項UBB礦難整改措施
2013年7月18日,美國礦山安全健康局宣布UBB礦難后,已采取和正在采取的一些整改措施,包括修訂《監察政策手冊》《煤監程序手冊》《煤礦、金屬礦山與非金屬礦山的罰單及命令撰寫手冊》和《煤礦通風方案批準程序手冊》。
美國促進改善化工設施安全
2013年8月1日,美國總統奧巴馬簽署總統令,促進改善化工設施安全,并減少危險化學品對企業工人和民眾造成的風險。該總統令要求,聯邦、州和地方政府在應對化工設施安全風險方面要各負其責;通過法規、信息匯報制度、現場檢查和自愿保護合作等改進化工設施安全的計劃,由多個聯邦機構實施管理。
安全執法
美國加大對安全違章行為的懲處力度
自2013年1月初開始,美國職業安全健康局已將更多的案件提交司法部進行調查,以便對涉及雇員死亡和蓄意違章的案件提起刑事指控。個人蓄意違反《聯邦職業安全健康法》致他人死亡,最高可處以25萬美元罰款和6個月監禁;企業、機構等蓄意違反《聯邦職業安全健康法》致他人死亡,最高可處以50萬美元罰款。
美國一企業安全經理因瞞報事故獲刑
美國世界500強企業——紹爾集團前安全經理沃爾特·卡丹,為替該集團公司騙取巨額安全獎金,篡改工傷事故記錄,瞞報80余起工傷事故,2013年5月,其被判處6年半監禁,并在刑滿釋放后接受2年監外看管。
美國職業安全健康監管執法存在3大問題
2013年6月,美國工會組織的報告稱,美國職業安全健康監管執法存在3大問題,即:工作場所安全監察次數嚴重不足,對違章行為處以罰款的額度太低,刑事處罰缺乏震懾力。
安全科技
歐洲發布風險評估流程在線工具
歐洲職業安全健康局研發了在線互動式風險評估軟件(OIRA)。2013年7月,塞浦路斯的相關機構與10多個歐盟國家進行合作,針對不同國家不同行業量身定制各具特點的OIRA工具。
美國鼓勵煤礦井下使用煤塵爆炸性測量儀
2013年1月初,美國礦山安全健康局發文,強烈支持井工煤礦采用煤塵爆炸性測量儀對煤塵采樣進行分析。煤塵爆炸性測量儀為評估煤礦井下煤塵聚集的安全隱患和巖粉布撒效果提供了一種新方法。
美國在全國部署橋梁安全檢查機器人
2013年5月23日,美國聯邦公路管理局部署一臺新型機器人,協助檢查大橋混凝土橋面結構的完整性。該機器人采用成像技術,能夠向檢查人員提供更加精準的橋面和鋼筋完好程度的實時信息。
美國研發出危化品處置機器人
2013年5月,美國波士頓動力公司研發出一款頭戴防毒面具、身著防化服的危化品處置機器人。該機器人身上配置多個傳感器,能夠測定化學品滲入防化服的時間,并能通過模擬出汗和控制體溫來模擬人的生理機能。
澳大利亞應用眼球追蹤技術監測駕駛員疲勞駕駛
2013年5月,澳大利亞堪培拉一家科技公司開始推出眼球追蹤技術,來監測駕駛員的疲勞駕駛行為。該技術通過傳感器在監測到駕駛員發生分心或瞌睡的行為后,立即報警并振動座位。
安全文化
美國舉辦“工人紀念周”活動
2013年4月22-28日,美國舉辦了“工人紀念周”活動,主題為“提高意識、激勵斗志、采取行動”。
美國和加拿大舉辦“北美職業安全健康周”
2013年5月5-11日,美國與加拿大聯合主辦了“北美職業安全健康周”活動,主題為“確保每名工人的安全”,以提高公眾的職業安全意識,并鼓勵健康安全環境專業人員分享他們的安全故事。
“全球道路安全周”關注行人安全
2013年5月6-12日,是聯合國發起的第二屆“全球道路安全周”,主題為“行人安全”,以提醒公眾:行人是在道路上面臨死亡、受傷和殘疾風險的一個主要群體。
新加坡開展工作場所安全健康活動
2013年5月20日,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參加了一年一度的“國家工作場所安全與健康”活動,并發表了演講,其“將外來員工的安全問題一視同仁”的理念獲得廣泛贊譽。
“世界抵制童工勞動日”活動在全球各地舉行
每年的6月12日為“世界抵制童工勞動日”,2013年的主題為“在家政服務業消除童工勞動現象”。在活動前夕,國際勞工組織發布了題為《在家政服務業消除童工勞動現象:保護在家政服務業工作的年輕人免遭虐待和剝削》的年度報告。
“世界職業安全健康日”關注職業病防治
2013年4月28日,“世界職業安全健康日”活動在世界各國舉辦,主題為“職業病防治”。職業病已成為造成職工因工死亡的首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