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原

近年來,我國涉氨制冷企業安全生產事故多發,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2013年12月6日,國家安全監管總局監管四司印發了《涉氨制冷企業液氨使用專項治理技術指導書(試行)》(以下簡稱《指導書》)。為此,本刊記者采訪了《指導書》編寫組成員之一——中國制冷學會副秘書長楊一凡,請他對《指導書》進行了解讀。
記 者(以下簡稱“記”):楊秘書長您好,首先請您介紹一下《指導書》的編寫背景。
楊一凡(以下簡稱“楊”):2013年,先后發生兩起涉氨制冷企業全球罕見的安全事故,給我國涉氨制冷企業敲響了安全生產的警鐘。2013年6月3日,吉林省長春市寶源豐禽業有限公司因電氣線路短路引起的液氨泄漏和特別重大火災事故,造成121人死亡、76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1.82億元。2013年8月31日,上海翁牌冷藏實業有限公司作業人員未按操作規程作業,引起的氨泄漏重大責任事故,造成15人死亡,7人重傷,18人輕傷,直接經濟損失2510萬元。
對此,2013年9月18日,國務院安委會發布了《關于深入開展涉氨制冷企業液氨使用專項治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根據《通知》制定的目標任務、方法步驟,以及在培訓階段和自查自改、治理整改工作中,遇到的技術疑點、難點和共性問題,國家安全監管總局組織中國制冷學會、國內貿易工程設計研究院、北京制冷學會、北京二商集團等行業組織和科研單位,以及涉氨制冷企業的專家,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編寫了《指導書》,指導涉氨制冷企業液氨使用專項治理工作的有效開展。
記:《指導書》主要有哪些內容?
楊:《指導書》編寫組針對治理工作中各工作崗位人員的需求,針對涉氨制冷企業極易發生的泄漏、火災、爆炸(爆裂)和綜合事故,在概述治理工作的基礎上,圍繞企業硬件設施及管理等方面的29項內容,提出了治理的依據、技術要求和整改措施,并通過案例分析進行提示,以附件形式編寫了涉氨制冷企業常用的安全操作規程范例、專項應急預案范例等,以指導企業根據各自系統特點制定企業有關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
記:《指導書》對于涉氨制冷企業中存在的重大安全隱患提出了哪些整改措施?
楊:《指導書》結合我國涉氨制冷企業建設現狀、生產現狀及安全隱患,針對《通知》依法取締關閉、立即責令停產停業整改、立即整改中的20項具體內容,闡述了依據和技術要求,提出了整改措施。特別細化了“存在重大安全隱患,且無法整改”的在防火、設備設施方面的具體內容,重點突出了涉氨制冷企業在建造和生產運行過程中,避免出現導致群死群傷事故的重大安全隱患。如:按照GB50016—2006《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72—2010《冷庫設計規范》的規定,涉氨制冷企業廠房與民用建筑之間的防火間距應不小于25m,與重要公共建筑之間的防火間距不宜小于50m,以及與各類倉庫、廠房的防火間距要求等。
對于由于施工質量所造成的安全隱患,如焊接質量問題,提出了按照SBJ12—2011《氨制冷系統安裝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等規定對照整改的措施,以及采用熱氨融霜工藝,必須對超壓導致的泄漏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預防措施包括氨制冷系統程序自動控制措施、人工操作的有效防范措施等,以避免“6·3”等類似事故的再次發生。
針對采用氨直接蒸發成套快速凍結裝置的企業,根據《使用有毒物品作業場所勞動保護條例》、GB50072—2010《冷庫設計規范》要求,進一步明確應在快速凍結裝置出口處的上方,安裝氨氣濃度傳感器,在加工間內應布置氨氣濃度報警裝置。當氨氣濃度達到0.1‰或0.15‰時,應自動發出報警信號,并應自動開啟事故排風機、自動停止成套快速凍結裝置的運行,漏氨信號應同時傳送至制冷機房控制室報警。
在設有快速凍結裝置的加工間,應當設置黃色區域警示線、警示標識和中文警示說明,警示說明應當載明產生職業中毒危害的種類、后果、預防及應急救治措施等內容。
記:除消除重大安全隱患外,涉氨制冷企業為避免事故發生,《指導書》還提出了哪些防范措施?
楊:針對涉氨制冷企業其他易發的事故起因,《指導書》對防爆設備、壓力容器液位計、充氨口、氨用閥門、氨用壓力表、快速凍結裝置等,提出了具體的整改措施。
對于企業普遍反映的是否設置圍堰的問題,《指導書》依據GB50016—2006《建筑設計防火規范》和GB50072—2010《冷庫設計規范》相關條款的要求,以及液氨在大氣中易揮發的特性,明確了設有足夠排水系統的貯氨器周圍,可不設置圍堰;對于無液體流散設施的貯氨器,周圍應增設排放系統至室外事故水池;對于無液體流散設施及室外事故水池的,貯氨器周圍應設置圍堰的整改措施。
為解決企業普遍存在的安全生產主體責任不落實,管理制度不健全、電氣配備、用電管理不規范等問題,《指導書》以附件的形式編制范例,指導企業的規范化管理,消除安全隱患。
記:企業在依照《指導書》進行整改的過程中,還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楊:在整改過程中,特別是涉及氨制冷系統的改造,包括壓力容器的更換、管道的更新、閥件的更換、控制系統的聯動等,應由具備相關資質的單位及人員實施;所采用的設備、配件及改造后的系統檢驗等,應符合相關標準規范的要求。在系統改造過程中,特別是系統中存有氨的情況下,應制定相應的改造方案,制定維修及事故處理應急預案,做好防護措施。
由于涉氨制冷企業的制冷系統各不相同,《指導書》附件中的范例,僅作為企業對照參考制定各企業自己的相關制度、操作規程和應急救援預案,且不限于附件內容。
記:針對我國涉氨制冷企業事故頻發的現狀,您認為應當如何促進涉氨制冷企業的生產安全,為此中國制冷學會還將開展哪些后續工作?
楊:近些年,我國制冷行業處于快速發展時期,涉氨制冷企業事故頻發,可以說是一些累積的建造問題、技術裝備問題、企業管理問題、人才培養問題、監管等問題的集中爆發。要徹底解決上述問題,需要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進一步規范涉氨制冷企業(冷庫)工程建設市場;提升涉氨制冷企業(冷庫)技術水平;提升涉氨制冷企業(冷庫)運行、管理水平;完善人才培養模式;完善涉氨制冷企業長效安全生產監管體系。
涉氨制冷企業治理工作任務是艱巨的,需要建立一套長效的建設、運行、管理機制。作為代表我國與國際制冷學會具體聯系的中國制冷學會,需要進一步借鑒國際氨制冷技術的安全理念,加強組織相關課題研究,引進、吸收國際氨制冷先進的技術,促進我國氨制冷技術水平的提升;作為全國一級學會,需要充分發揮在政府和企業之間的橋梁作用,為政府制定政策制度建言獻策、協助政府開展相關監管工作、不斷完善制定我國涉氨制冷標準化體系等;進一步加強專業人才培訓、行業安全認證、技術推廣等方面的工作。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工作,盡快改變現狀,促進發展中的涉氨制冷企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圖片由被采訪者提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