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麗
【摘 要】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是社會快速發展的需要,是大學生創業能否成功的關鍵,是提升大學生就業率和創業率的根本。大學階段正是人的智力從“學習準備期”向“創造活動期”轉變的過渡期,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成為目前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務,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是知識經濟發展的迫切需要。
【關鍵詞】大學生;高校;創新創業能力
一、高校大學生創業現狀分析
國外非常注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的培養,就美國而言,大學生創業的比重高達21-23%。近年來,我國從政府到高校也越來越注重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但由于各方面原因,大學生創業的比重還是相對偏低,不到1%。在大學生自我創業方面,中外差距由此可見一斑。
根據最新的一項調查顯示:(1)對于高校學生創業的目的:認同實現自我價值的占87.3%;認同改善經濟處境占50.1%;認同服務社會的占46.7%;(2)在創業過程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創意,占87.8%;其次是堅強的信念,占86.9%;接下來是創業團隊的組建,占61.8%;然后是創業資金,占56.8%;接著是社會人際關系,占47.6%;最后是管理和專業知識,依次是42.5%、41.3%;(3)學生希望學校和社會提供的支持最迫切的就是創辦學生創業服務機構、提供創業扶持資金,這個比例高達79.8%。
這主要是:(1)傳統教育對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起到了阻礙作用。傳統教育實際上是以知識和技術傳授為主體,過分強調教育教學而忽視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和主體地位。傳統教育限制了學生的個性發展;(2)教學過程中忽視的“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3)應試教育體制使學習是為了應付考試而不是出于興趣;(4)沒有形成權威的教材體系,嚴重缺乏理論聯系實踐的機會。從目前高等教育課程學習中理論學習與實踐環節的時間分配比例來看,實踐環節比重太少。
二、高校大學生創業能力提升途徑
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不能一蹴而就。如何培養和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通過對一定的案例分析,并結合所在高校實際情況總結了以下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的途徑。
(一)開展素質課堂教育培養創業能力
每個人都有創業意識這種基因,這種基因是隱性的,需要我們去喚醒。喚醒的方式很多,如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實施“重在培養學生創業意識,構建創業所需知識結構,完善學生綜合素質”的教育理念,鼓勵學生創造性地投身于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和社會公益活動中。通過開展創業培訓、創業教育講座以及各種創業競賽、創業實踐活動及創業計劃書比賽等方式,形成以專業為依托,以項目和社團活動為組織的形式來進行大學生創業實踐。
湖南化工職業技術學院成立了“晨曦創業社團”。該社團充分發揮大學生的主體作用,組織開展創業沙龍、創業計劃書大賽等活動。發揮學生自我服務、自我教育功能的形式,僅是該校近年來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模式之一。該校團委以湖南省“挑戰杯”、“黃炎培杯”大學生創業競賽為龍頭,層層推動課外科技學術活動和學生創業實踐活動的廣泛開展。通過第二課堂的教育,促進了大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的培養。
(二)依靠科技活動培養大學生的創業能力
將科技活動與課程建設有機結合,通過科技作品競賽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素質。大學生的創業不能局限在自雇型創業上,要在專業型創業和產品創造型創業方面有所作為,必須有較強的專業技能。科技作品競賽中的電子設計與制作競賽等活動都應具有明顯的專業特色,也具有較強的參與性,使科技作品競賽作為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彌補了理論與實際的脫節。組織大學生科技文化活動使學生在實踐中得到科研方法的訓練,激發學生的創業熱情,引導學生在活動中經受鍛煉、增知識、長才干,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在潛移默化中促進大學生的情感、意志、動機、興趣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發展,立足現實,關注社會,為大學生創業能夠創造性獨立解決問題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著力素質結構提高創業能力
1、著力于創業意識培養。創業意識在一定程度上類似于對創業目標的心理準備,才在有意識之間將自己的能力指向創業的意向,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優化,提高創業能力。
2、著力形成創業素質系統。在進行創業設計時,要充分理解創業對大學生的實際意義,不能簡單地將大學生在校期間的創業與畢業等同。也不能將不同群體,不同行業的創業等同,要主動從發展能力,提高素質的角度,系統設計創業藍圖。邀請有創業經歷的企業家或個體私營業主來校作報告, 讓學生了解創業者的成長足跡、所需素質及個性特征, 并組織學生與他們座談、辯論, 以激發學生的創業欲望與信心。
(四)創辦創業服務機構,營造創業實踐氛圍
培養大學生的創業能力,可以通過大量的實踐活動來實現。校園特有的文化氛圍,尤其是社團活動能鍛煉各種綜合能力,這是創業者積累經驗必不可少的實踐過程。實施“以校園文化活動為載體,營造創業實踐氛圍,鍛煉創業能力”的戰略是推進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的保障。湖南化工職業技術學院成立大學生創業社團,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教研室,并建立了校內外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投入人力、物力、財力大力開展多種形式的創新創業教育及實踐活動。
(五)爭取多方支持,鍛煉創業能力
積極爭取政府扶持、社會參與,主動爭取政府在資金、稅收、從業條件等方面的政策扶持, 以及社會上創業指導專家志愿團的大力支持, 優化創業教育環境。主動與社會各界建立多方位、多渠道的聯系,爭取政府、企業及社會各界對學院創新創業教育的支持和幫助。為鼓勵廣大在校學生參與到創新創業實踐中去,與企業積極溝通,爭取讓企業出資設立“創新創業獎勵基金”。
三、高校大學生創業能力提升建議及展望
作為人才培養的主陣地,學校首先應當轉變創業教育理念,將創業教育作為培養和促進大學生素質全面提升的助推器,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知識、創業能力和創業品質;其次,優化創業教育課程體系,開發出適合高校人才培養特色的模式,形成一個從理論到實踐完整的課程體系;第三,加強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加強創新創業教育的師資培訓,鼓勵教師參與企業咨詢、實踐活動,安排教師到企業實踐鍛煉,體驗創業,積累創業經驗。邀請創業成功人士、行業專家能手和政府職能部門人員擔任創業教育顧問,形成一支富有創業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的導師隊伍;第四,創新創業教育形式,通過舉辦創業講座、校友創業報告會、創業論壇、創業計劃大賽、創業模擬訓練、創業素質拓展、企業實習、職業規劃大賽等卓有成效的形式,做好大學生的創業教育,提升大學生的創業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鐘玉泉,彭健伯.大學生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培養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9,(15).
[2]張建民,陽舒娟,范文興.關于提高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幾點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0,(6).
[3]任國友.大學生創業素質的調查與研究[J].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2006,(5).
[4]陳曉梅,陳浩文,等.獸醫專業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探索[J].廣東農業科學,2009,(7).
[5]初明利,潘望遠.金融危機背景下大學生創業能力培育[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