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衛榮 王永元
(江蘇省太倉高級中學,江蘇太倉 215411)
研究任何事物首先要定其性,所謂定性就是對所研究問題進行簡單的區分,如大小、快慢、強弱、高低等.當有了定性的初步認識以后,還需要更精確的研究時,就要用數值來定量分析了.在物理教學中,特別是物理概念的教學中,讓學生從定性到定量,引導學生對物理概念的認識從“毛坯”走向“成品”,逐步建立完整的科學概念.下面以高一物理“描述物體速度變化的快慢——加速度”為例,說明在教學中從定性到定量幫助學生建立加速度概念的具體做法.
加速度學習中首先要認識變化快慢的概念,從生活事例中選擇有關快慢問題進行研究,可以讓學生有真實的感受,有利于學生正確建立變化快慢的概念,為加速度概念的學習設置第一個鋪墊.
教學片斷1:研究身高變化的快慢.
首先由教師進行示范研究:人到中年會發胖,甲在2年內體重增加10 kg;乙在1年內體重增加8 kg,誰發胖快?幫助學生理解體重的變化10 kg大于8 kg,但發胖的快慢要研究相同時間內的變化,得出乙發胖更快.
當學生有了一定體驗后,引導學生對身高變化快慢進行定性研究,提出問題1:根據上述研究的體驗,請談一談從“出生到現在”的各階段中你身高變化的快慢?引導學生通過定性討論身高變化問題,初步認識變化快慢的概念.再讓學生對身高變化快慢進行定量研究,提出問題2:你能否描述一下自己身高變化最快的數值是多少?引導學生用一年內增加多少厘米的方法來定量描述,幫助學生理解變化大小與變化快慢的區別.
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事例來感受變化快慢的設計,可以為易錯、易混淆的新概念的理解尋找相同或相近的、可以作為類比依托的“熟”,使學生在原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構建科學概念.
當學生通過生活事例初步建立變化快慢概念后,尋找在物理學習中已認識的物理量,從定性認識到科學的定量描述,進一步理解變化快慢的概念,為加速度概念的學習設置第二個鋪墊.
教學片斷2:研究位置變化的快慢.

從已有認知的物理量進行變化快慢的研究,不僅能幫助學生加深對原有概念的理解,還能讓學生體會研究的方法,學會如何科學地描述一個物理量的變化快慢,為后續研究加速度提供方法的示范.
學生通過生活事例和已認知量的研究,具備了研究加速度大小的基礎,選擇幾個具體的勻變速運動的實例,從定性分析到定量計算,幫助學生理解加速度的大小.
教學片斷3:研究實際運動中加速度的大小.

加速度對高一學生來說是一個較難理解的物理概念,從定性分析到定量計算,有助于激發思維、拓展想象,從不同角度幫助學生正確理解加速度的概念,提高分析和描述勻變速運動的能力.

教學片斷4:研究實際運動中加速度的方向.
研究3個實際運動:汽車速度從10 m/s增加到20 m/s;汽車速度從30 m/s減小到15 m/s;小球以8 m/s碰墻后又以8 m/s返回.對3個運動情況用長度不同的矢量描述其運動過程如圖1所示,引導學生對3個運動進行定性研究,提出問題1:對前2個運動進行對比分析,你認為這兩個運動的加速度方向與初速度方向有怎樣的關系?猜測一下第3個運動的加速度方向又會是怎樣?幫助學生從矢量之差的角度進行定性分析,得出第1個運動加速度為正(初速度為正方向),第2個運動加速度為負,第3個運動比較復雜,一般情況下學生都會有不同的猜測,說明需要進行定量研究的必要性.然后再讓學生從矢量差的角度對Δv進行定量研究,提出問題2:如果以初速度方向為正方向,根據Δv=v2-v1,計算3個運動的Δv,研究計算結果與我們前面的討論是否一致?幫助學生通過矢量計算來科學分析加速度的方向,并引導學生畫出如圖2所示的Δv的矢量圖,加深對加速度方向的理解.

圖1

圖2
通過畫矢量圖的方式進行加速度方向的研究,一方面能幫助學生掌握研究矢量之差的科學方法,另一方面通過細化過程研究來加深對加速度方向的理解.
從定性到定量來研究一個新的物理概念,實際是為學生設置認識和理解新概念的臺階,體現了“低臺階、步步攀升”的教學原則.這樣的設計實現了放飛學生想象、活躍學生思維的教學目標.通過問題的提出、研究和解決的過程,充分發揮學生主動參與研究的積極性,體驗物理概念建立的過程和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