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烏克蘭局勢突變,使歐洲天然氣市場波瀾再起,整個歐洲天然氣市場彌漫著緊張情緒。
從目前的市場表現來看,烏克蘭變局對全球天然氣貿易還沒有造成巨大沖擊,但事情正在發生一些微妙變化。最終,結構性的變化或在所難免。
4月3日,俄羅斯總理梅德韋杰夫在與俄天然氣工業公司總裁米勒進行工作會晤時做出決定,取消對烏克蘭天然氣供應的所有優惠,出口烏克蘭的天然氣價格將上調至485美元/千立方米。這是繼4月1日以后短短兩天時間里俄羅斯第二次提高了對烏克蘭的天然氣供應價格(兩次提價前氣價為268.5美元/千立方米)。烏克蘭總理4月5日則在內閣會議上指明這是一種“經濟侵略”。面臨著斷氣的風險,烏克蘭當前正尋求擴大回流天然氣的購買量,如從波蘭、匈牙利、斯洛伐克等周邊國家進口天然氣,這些國家的天然氣也大多是自俄羅斯進口的。烏克蘭國家石油天然氣公司自4月1日起已暫停從俄羅斯采購天然氣。
俄羅斯是歐洲最重要的天然氣供應國,而烏克蘭天然氣管道總長達3.76萬公里,正是俄羅斯對歐出口天然氣的咽喉。俄羅斯通往歐洲的三條主要天然氣管道中,有兩條穿過烏境內,每年俄羅斯通過烏克蘭境內管道向歐洲輸送大約1200億立方米天然氣,占俄羅斯對歐出口天然氣總量的近80%。2006年和2009年的俄烏斗氣都導致俄羅斯中斷對歐天然氣供應,此次烏克蘭局勢的突變,使歐洲天然氣市場波瀾再起。作為歐洲基準價格,英國4月天然氣期貨價格增長2.7%,增至10美元/百萬英熱單位。同時,歐洲自俄羅斯的LNG進口量持續增加,以應對俄羅斯可能出現的供應削減。整個歐洲天然氣市場彌漫著緊張情緒。
面對新一輪可能出現的天然氣供應中斷危機,歐洲各國在迫切地加大從俄羅斯進口天然氣的同時,也開始尋求其他氣源。頁巖氣革命成功的美國似乎最有希望幫助歐洲擺脫俄羅斯施加的能源“緊箍咒”。歐洲已經發出進口美國LNG的信號,并建設了LNG進口終端,準備迎接來自北美洲的LNG。據美國能源信息署統計,美國2013年生產天然氣24.3萬億立方英尺。在庫存不變的情況下,按美國目前的產量與消費量判斷,美國2020年可供出口的LNG可達到5750萬噸。
除了強大的核武庫,油氣資源是俄羅斯對抗美國的又一戰略利器。據統計,2013年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天然氣出口收入達672.32億美元,占俄羅斯2013年GDP的3.1%。盡可能強硬而迅速削減俄羅斯的天然氣銷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普京的“超級大國夢”,符合美國的戰略利益。美國若對歐洲出口天然氣,將對俄羅斯天然氣出口構成嚴重威脅。目前俄羅斯出口歐洲的天然氣占其天然氣總產量的50%~60%,失去歐洲天然氣市場,對俄羅斯無疑是一種沉重打擊。美國似乎正在加緊采取這樣的行動,征兆之一便是Cheniere公司的LNG出口項目已經獲得美國政府批準。
不過,實際情況對歐洲來說可能并不如想象中的樂觀。近日,美國出口LNG的新工廠由于政府相關機構還沒評估出其環境影響而暫停施工,審批程序的漫長復雜也導致LNG出口計劃不得不延遲。LNG出口工廠首先需獲能源部批準,還要經聯邦能源管理委員會對其環境、安全進行審核批準,這一過程相當煩瑣。此外,LNG出口碼頭等基礎設施建設也非一日之功。而考慮到運輸成本因素,美國將LNG運送至歐洲很可能不劃算。相比而言,俄羅斯天然氣會便宜得多,因此其在歐洲市場的地位無法輕易動搖。美國LNG出口將亞洲作為主要市場的可能性更大。
長期以來,中日韓在國際天然氣市場處于極度被動地位,LNG進口價格全球最高,俄羅斯由于有歐洲市場,對向中日韓出口天然氣表現得不是特別積極。中俄天然氣貿易談判僵持了多年,中日韓在爭取俄羅斯天然氣時的競爭異常激烈,面臨失去歐洲天然氣市場的危機,俄羅斯必將重新評估亞洲市場。
目前,亞洲國家進口天然氣主要來源于中東、中亞與澳大利亞,進口價格存在一個明顯的“亞洲溢價”。根據美國聯邦能源監管委員會的最新統計數據,日本、中國等亞洲LNG買家支付的LNG價格約為15.75美元/百萬英熱單位,而美國墨西哥灣沿岸地區及英國消費者支付的價格分別為2.97美元和9.79美元/百萬英熱單位。俄羅斯天然氣出口商都著實“向東看”以后,亞洲國家進口天然氣時所支付價格或將大幅降低,并獲得更多的定價權。
首先受益的是中國。5月21日,在俄羅斯總統普京訪華期間,中俄雙方簽署了《中俄東線供氣購銷合同》。根據雙方商定,從2018年起,俄羅斯開始向中國供應天然氣,輸氣量逐年增長,最終達到每年380億立方米,累計30年。
種種跡象表明,新的天然氣貿易格局或正在形成。與傳統天然氣貿易格局相比,新格局將有以下幾個主要特點。

□ 烏克蘭危機持續發酵,對全球天然氣貿易將產生影響。李曉東 供圖
一是LNG貿易占全球天然氣貿易的比重將大幅上升。天然氣與原油不同,流通性受傳統運輸方式的制約。與管道天然氣相比,LNG出口能打破地理環境的限制,更具優勢。美國和俄羅斯是全球最大的兩個天然氣生產國,歐洲則是重要的天然氣消費地區。烏克蘭變局發生后,歐洲一方面加緊從俄進氣,一方面加快LNG進口終端建設,意圖通過LNG運輸的方式開辟美國、中東天然氣進口新氣源,降低對俄的依存度。隨著歐洲、東亞天然氣需求日益強勁,美國增加天然氣出口已成定局,且基本上只能采用LNG方式。目前,LNG貿易占全球天然氣貿易總量的32%左右,預計到2020年,這一比例將提高至40%。
二是亞洲天然氣進口的“溢價”將明顯縮小。目前全球天然氣市場呈區域分割的局面,LNG價格是一種區域價,在亞洲市場的溢價一直遠高于歐洲和北美市場。LNG市場供應有限,但需求有增無減,是造成亞洲LNG價格居高不下的一個主要原因。烏亂局后,美國LNG出口提上日程,俄羅斯天然氣出口將更加注重亞洲市場,同時澳大利亞、加拿大的LNG產能也在擴容,隨著各部分增量輸往亞洲天然氣市場,亞洲天然氣進口溢價的顯著縮小將有望實現。
三是亞洲或將形成多個天然氣定價中心。近年來,亞洲國家正尋求機會,建立天然氣定價中心,擺脫在價格上的“被綁架”。一方面積極探討推出天然氣期貨合約的可行性,另一方面加快美國LNG進口,并借此建立與亨利港天然氣期貨掛鉤的新定價機制。在亞洲范圍內,日本在LNG定價權方面有基礎,且LNG需求占全球的1/3以上,又有成熟的國際化金融體系。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三大天然氣消費國,同時也是亞太地區LNG進口增長最快的國家。另外,中國天然氣進口來源更為豐富,而且進口LNG市場是開放的。從發展期貨合約的物理條件來看,上海已成為天然氣貿易的樞紐,上海自貿區的成立更為中國發展國際LNG期貨合約提供了較好的市場環境和制度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