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秀林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是科學發展觀最鮮明的精神實質。”在當今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各項工作中,必須深刻把握這個精神實質、把握指導我們各項行動的哲學思想,從而把科學發展觀與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緊密聯系在一起,推動中國社會的發展。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事物發展變化是永恒的,社會的發展是社會生產力決定的,每一個社會階段都是現實生產力發展的體現,有什么樣的生產力,就會有什么樣的生產關系,因此,發展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經典主題。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發展觀在當代最集中的體現,與時俱進的觀點是當代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論和方法論,是馬克思哲學最基本觀點。理論來源于實踐,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變化而變化,馬克思主義理論也是在實踐中不斷發展、不斷豐富、不斷前進的。
實踐證明,馬克思主義150多年的發展是在曲折中不斷前進的。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解體,就在于這些國家的共產黨不能科學地、與時俱進地實踐馬克思主義理論,而是僵化地、固執地堅持所謂“馬克思主義原創理論”,脫離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精髓。中國今天的發展成果,是中國共產黨從毛澤東思想到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最好例證,表明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的本質和必然要求,是中國的一代又一代馬克思主義者在與時俱進中不斷探索、不斷創造、不斷豐富、不斷實踐社會主義建設的必然結果。
中國改革開放30年來,“兩個凡是”“姓社姓資”等問題在思想領域的爭論從來就沒有停止過。正是鄧小平同志在繼承和發展了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并且把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與當代中國實際相結合,創立了鄧小平理論,才確立了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正確選擇。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真理,是一個偉大的體系。要實現共產主義的目標,每個國家的共產黨要都根據自己國家的國情、時代潮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斷完善自身的理論,找到適合自身建設特點的道路。如果把馬克思主義看作是一個模具,不論什么國家民情,生搬硬套馬克思主義,從而從唯物主義走向唯心主義,就會犯“本本主義”和“教條主義”的錯誤,王明的“左傾主義”路線、“文化大革命”都是深刻的教訓。

□ 與時俱進是做好當前一切工作的指導思想??卤?攝
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政黨自身的理論品質所決定的。馬克思曾說過,社會主義的實踐,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在革命和建設階段,必須充分考慮時代的特點和實際情況,與時俱進地提出理論思想和行動綱領?;仡櫣伯a主義運動史,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只要堅持了馬克思主義與具體情況相結合,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革命和建設就一帆風順;什么時候違背了這一原則,片面地、形而上學地理解和運用馬克思主義,就一定會受到挫折。
與時俱進既是世界觀也是方法論,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兩個方面。世界觀,是指在理論層面深刻理解馬克思主義不是宗教,不是語錄,不能當《圣經》用,而是要不斷隨著時代的變化、生產力的發展和當時當地的具體情況,不斷創新發展;方法論是指一切工作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下,實事求是,解放思想,一切向前看,遵守客觀規律,根據當時當地的情況,確立發展目標和行動方針,大膽創新,敢于實踐,把具有本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推向前進。
毛澤東思想是與中國革命相結合、具體化了的馬克思主義。上世紀80年代,鄧小平提出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改革開放,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又一次繼承和發展了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形成了鄧小平理論。鄧小平理論形成了比較完備的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集中而系統地解決了社會主義建設的思想路線問題,為黨的十八大建成小康社會指明了道路。
與時俱進,就是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破除一切僵化的思想觀念,堅持走自己的路。當前國際國內形勢在飛速發展和變化,新的任務和要求不斷呈現在我們面前,“糾正右,主要是防止左”的任務比任何時候都要重。改革開放30年,我們積累了很多成功的經驗,已經成為我們的寶貴財富,但是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成功的經驗容易固化我們的思想,成為我們進一步前進的韁繩。我們要以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做指導,一切從實際出發,進一步解放思想,創新發展,破除一切制約發展的條條框框,大力發展生產力,為早日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