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麗娜+郭萍
【摘要】 目的:探討子宮下段剖宮產術同時行子宮肌瘤切除術的可行性。方法:對2010年6月-2013年6月本院妊娠并發子宮肌瘤患者118例施行子宮下段剖宮產術同時行肌瘤切除術(肌瘤切除組),與同期行單純子宮下段剖宮產術的產婦124例(對照組)進行比較。比較兩組的手術時間、手術前后血紅蛋白差值、產后出血、輸血及產褥感染的發生率。結果:兩組手術時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血紅蛋白差值、產后出血、輸血率及產褥感染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嚴格掌握適應證及術前準備的情況下,剖宮產同時行子宮肌瘤切除術是完全可行的。
【關鍵詞】 妊娠; 子宮肌瘤; 剖宮產術; 子宮肌瘤切除術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118 Cases of Cesarean Section and Carried Out Uterine Myomectomy Simultaneously/YAN Li-na,GUO Ping.//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4,11(01):067-069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of cesarean section and carry out uterine myomectomy simultaneously.Method:118 patients with myoma of uterus pregnancy underwent cesarean section and uterine myomectomy at the same time in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0 to July 2013, and comparision with 124 cases of underwent cesarean section. The operation time, difference of hemoglobin, postpartum hemorrhage, incidence of transfusion and puerperal infection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the operation.Result: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operation time (P<0.05), and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difference of hemoglobin, postpartum hemorrhage, blood transfusion rate and puerperal infection of two groups (P>0.05).Conclusion:In the strict control adaptation to disease and preoperative case, cesarean section at the same time uterine myomectomy is feasible.
【Key words】 Pregnancy; Hysteromyoma; Cesarean section; Hysteromyomectomy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Peoples Hospital of Xingcheng City,Xingcheng 1251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4.01.032
子宮肌瘤是妊娠期合并較為常見的婦科腫瘤,有資料表明妊娠合并子宮肌瘤的發病率占肌瘤患者的0.5%~1%,占妊娠的0.3%~1.2%[1]。對于剖宮產同時是否處理子宮肌瘤始終存在著爭議,隨著生育年齡的推遲及超聲技術的廣泛應用和診斷技術的提高,妊娠合并子宮肌瘤的發生率呈逐漸上升趨勢[2]。為了提高女性患者的生活質量,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妊娠合并子宮肌瘤的處理原則和方法成為產科醫生必須面對的問題。對2010年6月-2013年6月本院118例妊娠并發子宮肌瘤患者在施行剖宮產術同時行肌瘤切除術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118例于剖宮產術同時行子宮肌瘤切除術的患者為肌瘤切除組,年齡22~44歲,平均28.5歲;孕周37+4~41+6周;單胎115例,雙胎3例;黏膜下肌瘤1例,肌壁間肌瘤49例,漿膜下肌瘤68例;單發肌瘤89例,多發肌瘤29例。另選124例同期單純行剖宮產的產婦為對照組,年齡22~40歲,平均26.2歲;孕周37+6~41+4周;單胎113例,雙胎11例。兩組年齡、孕周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術方式 兩組剖宮產均采用新式子宮下段剖宮產術[3],胎兒胎盤娩出后,除黏膜下肌瘤需從宮腔切除外,均縫合子宮切口后行肌瘤切除術。縫合子宮切口后將子宮挽出腹部切口外,同時予催產素20 U加入生理鹽水500 mL中靜脈滴注,以保證良好的子宮收縮。用催產素10~20 U在肌瘤周圍注射,根據肌瘤的位置、生長方式及數目選擇合適的切口。(1)對多發肌瘤,應盡可能從一個切口切除多個肌瘤;對肌瘤部位周圍怒張的大血管,可以在肌瘤挖出前予以切斷縫扎,以減少操作過程中的失血[4],切開子宮肌層,在找到肌瘤與包膜的界限后予以分離,在剝離過程中,對包膜部位和肌瘤的營養血管以及出血點進行逐個鉗夾止血,逐步將肌瘤切除,如果基底部血管較多時,可鉗夾基底部后切除肌瘤,然后結扎基底部殘端以減少出血,然后用1-0無創傷縫合線兜底間斷逐層縫合肌壁,不留死腔。如剝通宮腔,應予碘伏消毒,并剪除多余內膜,縫線不宜穿通內膜閉合瘤腔,漿膜層用1-0無創傷縫合線連續褥式縫合,使創面漿膜化預防粘連。(2)位于子宮下段肌瘤或肌瘤直徑>5 cm者共15例,肌瘤剝除前用米索400 μg置直腸促進子宮收縮;并在剝離過程中,對包膜上的營養血管及出血點進行逐個鉗夾止血,結扎肌瘤基底部血管,手術野整潔干凈,瘤窩清晰較少出血,縫合徹底,不留死腔。(3)切忌追求手術速度,在無止血操作下強行剝離瘤體,以致創面出血較多難以縫合止血,造成不必要的出血,甚至需要切除子宮,根據抗生素使用規范,選用二代頭孢在斷臍后靜點,術后繼續應用3~5 d,同時加強應用縮宮素促子宮收縮。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的手術時間、手術前后血紅蛋白差值、產后出血、輸血及產褥感染的發生率。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PEMS 3.1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 字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觀察指標比較 兩組手術時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手術前后血紅蛋白差值、產后出血、輸血及產褥感染的發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肌瘤切除組病理結果 病理診斷102例為子宮平滑肌瘤,13例肌瘤紅色變性,3例玻璃樣變。
3 討論
剖宮產術中發現子宮肌瘤,若不處理,術后可能發生產后子宮縮復不良,產后出血增多,肌瘤變性,增加再次手術率,特別是患者發生黏膜下肌瘤或肌壁間肌瘤,若不及時進行切除,可導致惡露時間延長,從而增加患者在產褥期發生感染的幾率[5];但是如果勉強同時切除子宮肌瘤,則容易造成術中不必要的出血,甚至導致同時切除子宮,給患者造成不必要的創傷;故妊娠合并子宮肌瘤在剖宮產時是否應同時切除,目前意見仍不統一。傳統觀念認為在妊娠期間,子宮肌瘤隨妊娠子宮充血,組織水腫,平滑肌細胞肥大,肌瘤也隨之增大[6]。產后肌瘤縮小,最重要的是妊娠期間子宮血運豐富、充血,可能引起嚴重的和不可控制的出血,故認為在剖宮產術中同時切除肌瘤易造成出血和感染,甚至嚴重出血而致子宮切除,一般多不主張同時行肌瘤剔除術。曾經發生過強行剖宮產術中同時行子宮肌瘤切除術,術中發生大出血,產婦術后發生席漢氏綜合征的例子。然而,另有學者認為,剖宮產時若不切除肌瘤,產后子宮肌瘤的存在必然影響子宮的復舊[7],且再次手術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經濟負擔,尤其是妊娠后期的肌瘤變性明顯增多,故有必要在剖宮產的同時切除肌瘤。本組118例子宮肌瘤切除術中根據肌瘤大小、部位不同給予相應的充分有效的促宮縮處理,結果除手術時間外,兩組手術前后血紅蛋白差值、產后出血、輸血及產褥感染的發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對于有經驗的產科醫生,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選擇性地行剖宮產同時行子宮肌瘤剝除術是安全、可行的[8]。
在具體手術操作中,筆者認為患者發生漿膜下肌瘤、帶蒂肌瘤,肌壁間肌瘤大部分凸向漿膜下的肌瘤,位于切口附近的肌瘤,手術操作難度不大,尤其對于帶蒂的肌瘤鉗夾瘤蒂,切除肌瘤,如果瘤蒂較寬可在基底部梭形切開,切除肌瘤及肌瘤蒂部的淺肌層,完全可以在剖宮產同時行肌瘤切除術。對于>5 cm特別是>10 cm的肌瘤,或是位于子宮下段的肌瘤,術中出血容易增多,一定注意加強子宮收縮,筆者在切除較大肌瘤前,肛門置入米索前列醇400 μg,要求放藥深度在直腸內6~7 cm處[9]。剝離瘤體時,仔細找對瘤體與包膜之間的層次,在剝離過程中,對包膜部位的肌瘤營養血管以及出血點進行逐個鉗夾止血,在剝離至肌瘤基底部是常常有較大的血管,可先行鉗夾在切除肌瘤,減少很多出血的機會。另外在閉合瘤腔,筆者主張分多層縫合子宮肌層,有回顧性研究顯示,子宮切口單層縫合再次妊娠時破裂的風險比雙層縫合明顯增加[10]。需要注意一些特殊位置的肌瘤,比如靠近宮角部的肌瘤,在選擇切口上應盡量選擇遠離宮角部,避免術后形成瘢痕影響輸卵管通暢。對于術后也應該加強護理,術中于斷臍后靜脈應用抗生素,術后常規應用抗生素及促子宮收縮藥物。一般對于抗生素的選擇,根據抗生素使用規范筆者選擇二代頭孢類,術后注意觀察子宮收縮情況及體溫變化,完美的閉合瘤腔,不留死腔是避免術后感染的關鍵,有數據提示剖宮產同時行子宮肌瘤切除術,并不增加術后感染率。
但不是所以的妊娠合并子宮肌瘤的患者都適合剖宮產同時行子宮肌瘤切除術,比如對妊娠合并心臟病、子癇、心力衰竭、DIC等危重病剖宮產,應盡量縮短手術時間,這樣的患者不適合剖宮產同時切除肌瘤;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宮頸肌瘤,切除前應先了解肌瘤與膀胱、直腸及輸尿管的關系,特別是與輸尿管的關系,避免勉強切除肌瘤造成不必要的副損傷;還有如果子宮肌瘤為子宮動靜脈下方子宮側壁巨大肌瘤及直腸窩處肌瘤等,則不宜在剖宮產同時對其進行切除[11]。對于剖宮產同時行子宮肌瘤切除術,既要看到既往發生大出血的教訓,又要想到留下肌瘤的隱患。根據肌瘤的位置,大小及其與胎盤的關系,保證充足的血源供應,結合術者的技術水平等多項條件綜合評估,在充分的術前準備的前提下,剖宮產同時盡量行肌瘤切除,這樣既消除了年輕婦女帶瘤生活或因子宮肌瘤行子宮切除的心理負擔和壓力,又有利于產后恢復,降低了二次手術率及子宮切除術的發生率[12]。
參考文獻
[1]曹澤毅.中華婦產科學[M].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2100.
[2]王伽略,楊孜.妊娠合并子宮肌瘤的診斷與處理[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7,23(10):740-742.
[3]馬彥彥.新式剖宮產術[M].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44-51.
[4]李春風,房梅霞.妊娠合并子宮肌瘤98例臨床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1,8(1):58-59.
[5]楊秀麗.80例剖宮產同時手術治療子宮肌瘤的效果觀察[J].當代醫學,2013,19(6):66-67.
[6]樂杰.婦產科學[M].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98.
[7]李雅麗,陳映竹,付建紅,等.剖宮產同時子宮肌瘤切除術分析[J].河南診斷與治療雜志,2002,16(5):339-340.
[8]李燕.妊娠合并子宮肌瘤剖宮產術臨床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4(23):17-18.
[9]羅小卿,陳少娟,黃冰霜.米索前列醇應用于疤痕子宮剖宮產術中促進子宮收縮的效果觀察[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2,18(12):1754-1756.
[10] Bujold C,Hamilton E F,Harel R,et al.The impact of single-layer or double-layer closure on uterine rupture[J].Am J Obstet Gynecol,2002,186:P1184-P1186.
[11]李洋.妊娠合并子宮肌瘤132例臨床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2,9(17):103-104.
[12]馮麗娟,王嵐,劉菊蓮,等.妊娠合并子宮肌瘤剖宮產時處理方法的探討[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05,115(5):301-302.
(收稿日期:2013-07-02) (本文編輯:蔡元元)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的手術時間、手術前后血紅蛋白差值、產后出血、輸血及產褥感染的發生率。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PEMS 3.1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 字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觀察指標比較 兩組手術時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手術前后血紅蛋白差值、產后出血、輸血及產褥感染的發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肌瘤切除組病理結果 病理診斷102例為子宮平滑肌瘤,13例肌瘤紅色變性,3例玻璃樣變。
3 討論
剖宮產術中發現子宮肌瘤,若不處理,術后可能發生產后子宮縮復不良,產后出血增多,肌瘤變性,增加再次手術率,特別是患者發生黏膜下肌瘤或肌壁間肌瘤,若不及時進行切除,可導致惡露時間延長,從而增加患者在產褥期發生感染的幾率[5];但是如果勉強同時切除子宮肌瘤,則容易造成術中不必要的出血,甚至導致同時切除子宮,給患者造成不必要的創傷;故妊娠合并子宮肌瘤在剖宮產時是否應同時切除,目前意見仍不統一。傳統觀念認為在妊娠期間,子宮肌瘤隨妊娠子宮充血,組織水腫,平滑肌細胞肥大,肌瘤也隨之增大[6]。產后肌瘤縮小,最重要的是妊娠期間子宮血運豐富、充血,可能引起嚴重的和不可控制的出血,故認為在剖宮產術中同時切除肌瘤易造成出血和感染,甚至嚴重出血而致子宮切除,一般多不主張同時行肌瘤剔除術。曾經發生過強行剖宮產術中同時行子宮肌瘤切除術,術中發生大出血,產婦術后發生席漢氏綜合征的例子。然而,另有學者認為,剖宮產時若不切除肌瘤,產后子宮肌瘤的存在必然影響子宮的復舊[7],且再次手術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經濟負擔,尤其是妊娠后期的肌瘤變性明顯增多,故有必要在剖宮產的同時切除肌瘤。本組118例子宮肌瘤切除術中根據肌瘤大小、部位不同給予相應的充分有效的促宮縮處理,結果除手術時間外,兩組手術前后血紅蛋白差值、產后出血、輸血及產褥感染的發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對于有經驗的產科醫生,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選擇性地行剖宮產同時行子宮肌瘤剝除術是安全、可行的[8]。
在具體手術操作中,筆者認為患者發生漿膜下肌瘤、帶蒂肌瘤,肌壁間肌瘤大部分凸向漿膜下的肌瘤,位于切口附近的肌瘤,手術操作難度不大,尤其對于帶蒂的肌瘤鉗夾瘤蒂,切除肌瘤,如果瘤蒂較寬可在基底部梭形切開,切除肌瘤及肌瘤蒂部的淺肌層,完全可以在剖宮產同時行肌瘤切除術。對于>5 cm特別是>10 cm的肌瘤,或是位于子宮下段的肌瘤,術中出血容易增多,一定注意加強子宮收縮,筆者在切除較大肌瘤前,肛門置入米索前列醇400 μg,要求放藥深度在直腸內6~7 cm處[9]。剝離瘤體時,仔細找對瘤體與包膜之間的層次,在剝離過程中,對包膜部位的肌瘤營養血管以及出血點進行逐個鉗夾止血,在剝離至肌瘤基底部是常常有較大的血管,可先行鉗夾在切除肌瘤,減少很多出血的機會。另外在閉合瘤腔,筆者主張分多層縫合子宮肌層,有回顧性研究顯示,子宮切口單層縫合再次妊娠時破裂的風險比雙層縫合明顯增加[10]。需要注意一些特殊位置的肌瘤,比如靠近宮角部的肌瘤,在選擇切口上應盡量選擇遠離宮角部,避免術后形成瘢痕影響輸卵管通暢。對于術后也應該加強護理,術中于斷臍后靜脈應用抗生素,術后常規應用抗生素及促子宮收縮藥物。一般對于抗生素的選擇,根據抗生素使用規范筆者選擇二代頭孢類,術后注意觀察子宮收縮情況及體溫變化,完美的閉合瘤腔,不留死腔是避免術后感染的關鍵,有數據提示剖宮產同時行子宮肌瘤切除術,并不增加術后感染率。
但不是所以的妊娠合并子宮肌瘤的患者都適合剖宮產同時行子宮肌瘤切除術,比如對妊娠合并心臟病、子癇、心力衰竭、DIC等危重病剖宮產,應盡量縮短手術時間,這樣的患者不適合剖宮產同時切除肌瘤;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宮頸肌瘤,切除前應先了解肌瘤與膀胱、直腸及輸尿管的關系,特別是與輸尿管的關系,避免勉強切除肌瘤造成不必要的副損傷;還有如果子宮肌瘤為子宮動靜脈下方子宮側壁巨大肌瘤及直腸窩處肌瘤等,則不宜在剖宮產同時對其進行切除[11]。對于剖宮產同時行子宮肌瘤切除術,既要看到既往發生大出血的教訓,又要想到留下肌瘤的隱患。根據肌瘤的位置,大小及其與胎盤的關系,保證充足的血源供應,結合術者的技術水平等多項條件綜合評估,在充分的術前準備的前提下,剖宮產同時盡量行肌瘤切除,這樣既消除了年輕婦女帶瘤生活或因子宮肌瘤行子宮切除的心理負擔和壓力,又有利于產后恢復,降低了二次手術率及子宮切除術的發生率[12]。
參考文獻
[1]曹澤毅.中華婦產科學[M].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2100.
[2]王伽略,楊孜.妊娠合并子宮肌瘤的診斷與處理[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7,23(10):740-742.
[3]馬彥彥.新式剖宮產術[M].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44-51.
[4]李春風,房梅霞.妊娠合并子宮肌瘤98例臨床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1,8(1):58-59.
[5]楊秀麗.80例剖宮產同時手術治療子宮肌瘤的效果觀察[J].當代醫學,2013,19(6):66-67.
[6]樂杰.婦產科學[M].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98.
[7]李雅麗,陳映竹,付建紅,等.剖宮產同時子宮肌瘤切除術分析[J].河南診斷與治療雜志,2002,16(5):339-340.
[8]李燕.妊娠合并子宮肌瘤剖宮產術臨床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4(23):17-18.
[9]羅小卿,陳少娟,黃冰霜.米索前列醇應用于疤痕子宮剖宮產術中促進子宮收縮的效果觀察[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2,18(12):1754-1756.
[10] Bujold C,Hamilton E F,Harel R,et al.The impact of single-layer or double-layer closure on uterine rupture[J].Am J Obstet Gynecol,2002,186:P1184-P1186.
[11]李洋.妊娠合并子宮肌瘤132例臨床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2,9(17):103-104.
[12]馮麗娟,王嵐,劉菊蓮,等.妊娠合并子宮肌瘤剖宮產時處理方法的探討[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05,115(5):301-302.
(收稿日期:2013-07-02) (本文編輯:蔡元元)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的手術時間、手術前后血紅蛋白差值、產后出血、輸血及產褥感染的發生率。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PEMS 3.1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 字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觀察指標比較 兩組手術時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手術前后血紅蛋白差值、產后出血、輸血及產褥感染的發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肌瘤切除組病理結果 病理診斷102例為子宮平滑肌瘤,13例肌瘤紅色變性,3例玻璃樣變。
3 討論
剖宮產術中發現子宮肌瘤,若不處理,術后可能發生產后子宮縮復不良,產后出血增多,肌瘤變性,增加再次手術率,特別是患者發生黏膜下肌瘤或肌壁間肌瘤,若不及時進行切除,可導致惡露時間延長,從而增加患者在產褥期發生感染的幾率[5];但是如果勉強同時切除子宮肌瘤,則容易造成術中不必要的出血,甚至導致同時切除子宮,給患者造成不必要的創傷;故妊娠合并子宮肌瘤在剖宮產時是否應同時切除,目前意見仍不統一。傳統觀念認為在妊娠期間,子宮肌瘤隨妊娠子宮充血,組織水腫,平滑肌細胞肥大,肌瘤也隨之增大[6]。產后肌瘤縮小,最重要的是妊娠期間子宮血運豐富、充血,可能引起嚴重的和不可控制的出血,故認為在剖宮產術中同時切除肌瘤易造成出血和感染,甚至嚴重出血而致子宮切除,一般多不主張同時行肌瘤剔除術。曾經發生過強行剖宮產術中同時行子宮肌瘤切除術,術中發生大出血,產婦術后發生席漢氏綜合征的例子。然而,另有學者認為,剖宮產時若不切除肌瘤,產后子宮肌瘤的存在必然影響子宮的復舊[7],且再次手術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經濟負擔,尤其是妊娠后期的肌瘤變性明顯增多,故有必要在剖宮產的同時切除肌瘤。本組118例子宮肌瘤切除術中根據肌瘤大小、部位不同給予相應的充分有效的促宮縮處理,結果除手術時間外,兩組手術前后血紅蛋白差值、產后出血、輸血及產褥感染的發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對于有經驗的產科醫生,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選擇性地行剖宮產同時行子宮肌瘤剝除術是安全、可行的[8]。
在具體手術操作中,筆者認為患者發生漿膜下肌瘤、帶蒂肌瘤,肌壁間肌瘤大部分凸向漿膜下的肌瘤,位于切口附近的肌瘤,手術操作難度不大,尤其對于帶蒂的肌瘤鉗夾瘤蒂,切除肌瘤,如果瘤蒂較寬可在基底部梭形切開,切除肌瘤及肌瘤蒂部的淺肌層,完全可以在剖宮產同時行肌瘤切除術。對于>5 cm特別是>10 cm的肌瘤,或是位于子宮下段的肌瘤,術中出血容易增多,一定注意加強子宮收縮,筆者在切除較大肌瘤前,肛門置入米索前列醇400 μg,要求放藥深度在直腸內6~7 cm處[9]。剝離瘤體時,仔細找對瘤體與包膜之間的層次,在剝離過程中,對包膜部位的肌瘤營養血管以及出血點進行逐個鉗夾止血,在剝離至肌瘤基底部是常常有較大的血管,可先行鉗夾在切除肌瘤,減少很多出血的機會。另外在閉合瘤腔,筆者主張分多層縫合子宮肌層,有回顧性研究顯示,子宮切口單層縫合再次妊娠時破裂的風險比雙層縫合明顯增加[10]。需要注意一些特殊位置的肌瘤,比如靠近宮角部的肌瘤,在選擇切口上應盡量選擇遠離宮角部,避免術后形成瘢痕影響輸卵管通暢。對于術后也應該加強護理,術中于斷臍后靜脈應用抗生素,術后常規應用抗生素及促子宮收縮藥物。一般對于抗生素的選擇,根據抗生素使用規范筆者選擇二代頭孢類,術后注意觀察子宮收縮情況及體溫變化,完美的閉合瘤腔,不留死腔是避免術后感染的關鍵,有數據提示剖宮產同時行子宮肌瘤切除術,并不增加術后感染率。
但不是所以的妊娠合并子宮肌瘤的患者都適合剖宮產同時行子宮肌瘤切除術,比如對妊娠合并心臟病、子癇、心力衰竭、DIC等危重病剖宮產,應盡量縮短手術時間,這樣的患者不適合剖宮產同時切除肌瘤;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宮頸肌瘤,切除前應先了解肌瘤與膀胱、直腸及輸尿管的關系,特別是與輸尿管的關系,避免勉強切除肌瘤造成不必要的副損傷;還有如果子宮肌瘤為子宮動靜脈下方子宮側壁巨大肌瘤及直腸窩處肌瘤等,則不宜在剖宮產同時對其進行切除[11]。對于剖宮產同時行子宮肌瘤切除術,既要看到既往發生大出血的教訓,又要想到留下肌瘤的隱患。根據肌瘤的位置,大小及其與胎盤的關系,保證充足的血源供應,結合術者的技術水平等多項條件綜合評估,在充分的術前準備的前提下,剖宮產同時盡量行肌瘤切除,這樣既消除了年輕婦女帶瘤生活或因子宮肌瘤行子宮切除的心理負擔和壓力,又有利于產后恢復,降低了二次手術率及子宮切除術的發生率[12]。
參考文獻
[1]曹澤毅.中華婦產科學[M].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2100.
[2]王伽略,楊孜.妊娠合并子宮肌瘤的診斷與處理[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7,23(10):740-742.
[3]馬彥彥.新式剖宮產術[M].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44-51.
[4]李春風,房梅霞.妊娠合并子宮肌瘤98例臨床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1,8(1):58-59.
[5]楊秀麗.80例剖宮產同時手術治療子宮肌瘤的效果觀察[J].當代醫學,2013,19(6):66-67.
[6]樂杰.婦產科學[M].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98.
[7]李雅麗,陳映竹,付建紅,等.剖宮產同時子宮肌瘤切除術分析[J].河南診斷與治療雜志,2002,16(5):339-340.
[8]李燕.妊娠合并子宮肌瘤剖宮產術臨床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4(23):17-18.
[9]羅小卿,陳少娟,黃冰霜.米索前列醇應用于疤痕子宮剖宮產術中促進子宮收縮的效果觀察[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2,18(12):1754-1756.
[10] Bujold C,Hamilton E F,Harel R,et al.The impact of single-layer or double-layer closure on uterine rupture[J].Am J Obstet Gynecol,2002,186:P1184-P1186.
[11]李洋.妊娠合并子宮肌瘤132例臨床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2,9(17):103-104.
[12]馮麗娟,王嵐,劉菊蓮,等.妊娠合并子宮肌瘤剖宮產時處理方法的探討[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05,115(5):301-302.
(收稿日期:2013-07-02) (本文編輯:蔡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