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飛飛
(陜西師范大學 陜西 西安 710062)
從本科到研究生,我是一路從師范院校的師范類專業讀到畢業,是個地地道道的師范畢業生。在學校我們學習各種有關教育的基礎知識,如教育心理學,教育學原理,中外教育史,中學教學論,教育科研與方法等等。課余,我們狠命的讀老師曾經推薦的各種教育名著,如,施良方教授的《課程論》,鈡啟泉教授的《教育的價值》,還有國家的標準課程實驗稿。常常會去學校圖書館搜集一些外國的教育名篇看看,即使看的十分吃力。我們一刻不停的了解最先進的理論,了解最前沿的教育新動向。我們在高等院校,著名學府這樣一日復一日的感染著他的氣息,聽著名學者的講座,聽高級教師給我們這些未來的教師的一些箴言和自信。我們的理論知識無疑是在一個比較高的水平,我們的思想無疑也是很先進,我們了解很多的教育新動態。帶著對未來的憧憬,帶著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帶著對三尺講臺的向往,我們踏入教育行業,尋求一份在中學教書的職位,奮斗在教學一線。走進課堂一切都是新鮮的,學生是鮮活的,不再是書本里的那副乖巧樣,也不似書本里的溫順,在我面前更沒有像書本里那樣的瘋狂的,書本里都是“別人的學生”。我站在講臺上,教師里50雙眼睛盯著我看,除了姓名,他們的所有對我來說都是陌生的。看著有經驗的老師在課堂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用自己多年的經驗贏得學生的折服,我被挫敗感包圍。再看看那些有經驗的老師,帶出的學生成績比新老師帶出的平均分遙遙領先時,那股酸酸的挫敗感又一次的侵襲我全身。對于一個執教多年的老師來說,他們用自己的教學經驗使學生折服,再用他們日積月累的教學智慧使學生信服,他們再用自己精湛的教學技能是學生發出一聲聲贊嘆,這樣幾個來回下來,幾乎所有的學生就徹底的被他們所收服。像我這樣的年輕教師,面對一群陌生的學生,沒有教學經驗,沒有教學智慧,也沒有精湛的教學技能的時候,我們又該如何呢?
剛畢業踏出校門走入職場,一般是不會被重視的,往往會遭到很多家長的質疑。即使真的“四面楚歌”,我們新老師也得硬著頭皮扛下這份工作——天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我們用心與家長溝通,我們把學生視如己出,發自內心的關心和愛護學生,用自己的行動讓家長感受年輕老師的獨特魅力。不得不承認我們在專業能力和水平上和有經驗的老教師確實存在不少的差距,同樣我們可以勤學多問,多請教,讓自己更快更好的成長起來,早日成為一名厚德博學的師長。這個時候,你就該慶幸自己在高等學府學受到熏陶而獲得的扎實而淵博的心理學知識和教育學知識,也許只有這時你才會發現你做的兩件事:沒有逃過一次專業課和經常去圖書館溜達是這輩子最明智的選擇吧!利用學生課下對你的知無不言,充分了解自己班里的每位學生,課堂里只要有“狀況”,就立馬點破他心里的小九九,恩威并施,一個月幾個回合下來,所有學生基本就服帖了。在“惡劣”的環境下,站穩腳跟后,讓人不得不思考:我們能教給學生什么?剛當老師,起初站上講臺的幾個月,那個時候我們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人師”。那時是我們進行“學生”轉變為“老師”,由“被管理者”轉變為“管理者”的角色轉變時期。無疑在知識的傳授技巧與展現方式上,那絕不是我們的強項。作為年輕的學校教師隊伍的新生力量,年輕是我們最大的優勢,帶給他們不一樣的希望。
現在十幾歲的孩子大多意志力都比較薄弱,更沒有受過什么苦,基本都是被家里寵著慣著,不懂什么叫信念。但是,作為教師我們至少得教會孩子對自己有信心。信心是信念的前奏,一個對自己充滿信心的孩子,長大之后,遇到困難他是會想辦法去解決而不是推卸,害怕,逃避。那時他就是一個有信念,意志力堅強的人。無論你是否當過老師,你肯定都會經歷過這樣的一幕:考試成績不好時,老師黑著臉進教室,然后痛罵一頓學生,之后拉班里總分的學生會被單獨叫進老師辦公室。在我們班里的一次小型測驗,有個比較內向的女生考了全班倒數第一。我沒怎么在意,卻不料下班回家路上那位同學的家長打來電話。我想無非就是說些讓老師多關注他家孩子之類的話。出我所料,家長說:孩子年齡比其他同學小,性格內向,平時很用功,這次可能是馬虎了才導致考的這么不好,希望老師你不要批評她。這位家長的一番話,道出了老師在很多家長心里的形象:學生考不好就訓,學生犯錯就處罰。其實,學生考不好的時候,他們心里比誰都難過,他們自己比誰都在乎自己的成績。這個時候老師在大聲痛斥他一頓,那恐怕他那僅存的一點自尊心也會被打的七零八落。我們換個角度,給他們一個相信自己真的是發揮失常的理由。告訴他們:“其實你們也是很棒的,只要努力,下次一定會考好的。在自己的的失敗中找出自己的不足與失誤,自己和自己比,只要下次比這次考得好,就是莫大的進步,我們要為下次的進步繼續努力。”讓學生知道自己一直很優秀,老師也認為他很優秀,只要付出足夠的努力,也可以取得很優秀的成績。想想我們自己曾經的失敗中,有多少次并不是因為自己不夠努力而是因為自己喪失了去努力的信心才導致失敗的!
在最初站在講臺上的幾個月里,我的課堂上有很多學生開小差,上課不認真聽講和旁邊的學生在小聲聊天。他們很放肆,因為我是新老師,他們不怕我,他們知道我脾氣好,他們認為我不會把他們怎么樣,更不會給他們嚴厲的懲罰。可是他們不知道,我作為新老師,當我把自己精心準備,精心設計的教學環節和素材呈現給他們時,他們不認真聽講觸犯了我的底線,是我絕對無法容忍的。我會立馬毫不客氣的揪出他們回答問題,如果回答不上來,就讓他站著,直到回答出來問題為止。這樣簡單的懲罰遠遠不能滿足他們的“胃口”。在一次月考之后的試卷講評中,當有人又出來“冒犯”我時,我很生氣,從他們的表情中,我知道他們考的肯定很不理想。我告訴他們:“你可以考的不好,但你不可以態度不認真,不可以上課說閑話,不可以不尊重老師。也許你將來當不了成功的企業家,做不了偉大的科學家,不能成為一位著名的工程師,也不是什么名人,僅僅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尋常人,但你也不能喪失作為人的最起碼的道德:去尊重別人。老師給你們上的每堂課,呈現的每道例題,都是我做了之后,仔細對比,再三斟酌才呈現出來的。我這么認真的給你們準備,你們憑什么不聽?有什么資格不聽?你們個別人上課做小動作,說閑話,問問自己你們配坐在教室里聽課嗎?”說完這段話,教室一片死寂,很多同學低下了頭。其實我只想告訴孩子們,老師是很認真的在給大家講課,老師雖然很年輕,但老師很認真。每次布置完作業,批改完作業,我都要一本一本的仔細批改,然后幫同學們指出他們的錯誤,盯著他們一道題一道題的的改正。這樣做,只想讓學生養成認真做作業的習慣。如果學生能做到像考試一樣認真做作業,那么考試對他們就不是什么難事了,他們也會像完成作業一樣地輕松考試。這樣的細節在教學中還有很多,無一例外的就是想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老師仔細認真的態度,并讓他們由此受到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只要學習態度好,考試考多少分都不會怪你。”這是我對他們的要求,也是我對他們常說的一句話。
我們班里絕大部分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在家里被疼愛他們的長輩各種寵愛,來到學校往往讓人感覺到:他們總是認為自己是最好的,最優秀的,學習太苦了,我就這樣隨意的過著每天,感覺很好。可是他們卻比誰都在乎自己的成績,因為在他們看來高分是他們應得的,他們那么聰明,怎么可以得到如此低的分數,即使他們不付出任何努力。這樣的孩子,你接觸幾次就感覺到一種發自內心的恐懼與深深的擔憂。讓孩子們感受對生命的敬意遠比教會他們知識重要得多。我想我必須教他們感受生命的偉大與不易,感受來自師長對他們的疼愛與引導。家里有錢,但那是父母辛苦賺來的,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老師幫你指出錯誤并督促更正,那是因為對你負責,同學幫助你,關心你是他對你的理解與照顧,這些都不是誰必須要為你做的。
當第一次家長會,我站在家長面前時,很多家長向我投來質疑眼光,這么年輕的老師,能教好我們孩子嗎?在接下來的一個月里,很多家長給我打電話告訴我說,你不能脾氣太好;你不能讓孩子們上課說閑話;你要及時給我們反饋孩子在學校的情況;你要……甚至還有家長在我面前大夸特夸他們孩子上的某個輔導班的老師是如何的好。第二次家長會時,我一改之前的的風格,在家長會的最后用“幾句心里話”這樣的標題引出我對所有質疑的回擊。我說:“年輕代表的是激情與活力,而不是膚淺;年輕代表的是熱情與付出,而不是質疑”。因為喜愛站在講臺上的感覺,所以我才義無返顧的投入到教育這一行業,我才會把自己的整個身心都投入進來,我才會把所有的付出看做是一種快樂而無怨無悔。年輕的我們精力更充沛,也沒有很多的牽絆。因為年輕,與學生便會有更多話題,更少的代溝,偶爾也會喜歡他們所喜歡的樂隊組合,理解他們對偶像的癡迷,那是曾經的我們所擁有的青春,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學生時代。經常會有學生來問,老師您哪所大學畢業的?您有沒有男朋友?您結婚了嗎?等等問題。為了鼓勵學生好好學習,我給他們講我的中學時代,談論我的大學時光,敘說我上學時的成就與失敗。一會低下頭沉思一會又滿臉嬉笑,有時還會說:老師,我一定要考上你讀的大學,那肯定是一所好學校!年輕恰恰是我們的優勢,而并非的劣勢,我以此為傲。
初為人師,里面的辛酸與甘甜讓我感觸頗深。讀高中的時候,我的班主任告訴我,最好的老師是讓學生記一輩子的老師。教給學生的知識,遲早都會被遺忘,一如我當初,現在。老師在學生心理留下的印記將會隨著時間的流逝愈來愈深,歷久彌新。初為人師,我們同樣可以用自己的知識背景,用自己的學歷背景,用自己與時俱進的教育思想理念,用自己獨特的教學方法來影響和感染學生,讓學生日漸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完整的人。以上此段話,是我的一點小感觸,本不足掛齒。為了與更多的有志于成為一名合格人民教師的有為青年共勉,隨將此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