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宜
(唐山師范學院灤州分校 河北 唐山 063700)
約翰·洛克是英國偉大的哲學家,他與大衛·休謨、喬治·貝克萊并成為經驗主義代表人物。無論是約翰·洛克提出的經驗哲學還是社會契約理論,都對之后的政治哲學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也憑借這些哲學理論,約翰·洛克被認為是啟蒙時代中最具影響力的自由主義者與思想家。約翰·洛克的著作不僅對盧梭與伏爾泰產生了很大影響,同時其理論也在獨立宣言中得到了反應。在洛克提出的經驗理論中,他認為感覺與反省是獲得經驗的重要來源,其中感覺是人利用感官對外界事物做出感知所獲得的感受,反省則是人對自身內心所做出的感受,感覺與反應分別對應的是外部經驗以及內部經驗。洛克認為一切觀念都以這兩種經驗為基礎,即“人心的印象或則是由外物經過感官印入人心的,或則是在反省那些印象時它所發生的各種作用給它印入的。”
《魯濱遜漂流記》對魯濱遜的冒險經歷做出了講述,在此過程中魯濱遜所積累的人生經驗同樣是從感覺與反省兩個方面獲得的,這種經驗的獲取途徑與約翰·洛克所提出的經驗主義理論十分吻合,也正是在這種洛克式的經驗獲取模式中,魯濱遜才能夠完成自我構建。
(一)魯濱遜的外部感覺。在魯濱遜的冒險經歷中,外部感覺與內部反省對魯濱遜的自我構建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從外部感覺來看,魯濱遜所生活的環境決定了它能夠對自然事物做出直接的感知與接觸,并通過觀察與實驗來對自然世界、自然規律做出認知,同時在此過程中獲得感受與經驗。在與世隔絕的孤島中,魯濱遜對外界做出感知的對象為自然界,在《魯濱遜漂流記》中,作者使用了大量的篇幅描寫了魯濱遜對外界的觀察與學習,并描述了魯濱遜通過工具的制造與利用來對自然做出改造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觀察是魯濱遜獲取經驗的主要方式,而這些描述就像是洛克通過《人類理解論》所表述的那樣:“我們要想在有形實體方面有所洞見,則必須憑自己的感官,一點一滴來從事經驗,來實地觀察,來親身搜集自然史。”魯濱遜通過對外界的觀察與感知,對孤島的時間與地點做出了判斷。同時通過觀察的積累,魯濱遜也獲得了更多的經驗,并總結除了一些與自然界相關的規律,如他對孤島中的季節變化和天氣變化做出了認知,同時對旱季和雨季的轉換進行了掌握。在此基礎上,魯濱遜開始嘗試種植作物、制作面包、蠟燭、陶器等自然界不能提供給自己的事物。作者在對這些內容做出描述的過程中,觀察與實驗來年各個詞匯頻繁的出現,而魯濱遜也的確是憑借對外界的感知以及實驗的行為,將一片孤島改造成為了一個能夠讓人生存的世界。另外,在魯濱遜對自然做出觀察的過程中,魯濱遜還是用記錄的方式對身邊事物進行著關注,這些記錄精細而準確。但是在對事物的色香聲味方面所做出的記錄也只有在描述事物的時候才會偶爾出現。瓦特通過自身所創作的《小說的興起》對笛福和洛克思想存在的相似之處做出了這樣的論述:他( 指笛福) 只滿足于指示他所描寫的事物的第一性質——它們的體積、外延、形狀、運動和數量,尤其是數量;而對事物的第二性質——它們的顏色、聲音或者滋味——卻很少注意。”由此可見,在《魯濱遜漂流記》的創作中,笛福的語言風格與洛克經驗主義哲學是十分相符的。
(二)魯濱遜的內部反省。魯濱遜通過對外界事物的感知對外部世界作出了改造與重新構建,但是在自我的構建中,僅僅通過外部感知是完全不夠的,在此過程中,內部反省則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從內部反省來看,他對自身行動做出不斷的思考,同時對自身人生意義也進行著探索。在《魯濱遜漂流記》中,主人公在不斷的對自我進行探索與反思,他思考著命運以及自身與上帝的關系,并探尋者人生的意義,在此過程中,魯濱遜逐漸完成了自我的構建。如在對自然現象做出解釋的過程中,自然因果律一直是魯濱遜做出的選擇,雖然在看到鼓舞生長后他認為是神跡論所產生的現象,但是隨后他又用自然因果律對這種現象進行了推翻:“他曾隨手在圍墻邊抖落了裝有雞食的布袋,而那個地方剛好有巖石遮蔽太陽,隨后不久又下了一場大雨,所以谷物便生長起來了。”另外,對于沙灘上腳印,魯濱遜同樣是用自然因果律推翻了神跡論,他原本認為這是魔鬼留下的腳印,但是在冷靜的反省之后,他認為這種說法是沒有根據的,并且在經過論證后,證明這種腳印不是自己的,那么只能是自己沒有到過的地方具有生物。當魯濱遜感覺自己瀕臨死亡時,他的精神與肉體同時陷入了危機,在這種情況下,他開始對“我是誰”這個問題作出反思,同時也的確對這個問題作出了理解。他將這一問題與宗教覺醒聯系起來,并將上帝的拯救當做自身得以解脫的原因。在這個過程中,魯濱遜皈依上帝并為自身的人生意義找到了基礎,同時也讓自身的精神獲得了圓滿與新生。
[1]惠海峰,申丹.個人主義、宗教信仰和邊緣化的家庭——重讀魯濱遜漂流記[J]. 外國語文,2011(04) .
[2]程小玲.論魯賓遜漂流記中反文學生態中心主義思想[J]. 江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09(01) .
[3]常轉娃.魯賓遜:一個和諧社會的統治者——從魯賓遜漂流記看主人公的宗教觀[J]. 濮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05) .
[4]崔潔.淺談魯濱遜漂流記中主人公與傳統意義上的“家”之間的疏離[J]. 廊坊師范學院學報,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