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漢榮
摘要:微課有利于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終身學習能力的養成。在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中等職業學校,微課應體現其課改的功用和價值。當前中職教學尚存一些問題,應遵循微課資源開發原則,彰顯職教特色,開發中職微課資源。
關鍵詞:中職;微課資源;教與學方式;開發;創新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C-(2014)11-0035-03
一、當前中職教學中主要問題的審視
(一)理論與實踐割裂
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以純理論教學為重心,理論教學是一套,實訓又是一套,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互脫節。抽象的理論得不到實踐的印證,學生僅憑教師空洞的講授和自己的理解掌握理論知識,在實訓過程中無法熟練地獲取需要的理論,造成理論與實踐“兩張皮”現象。
(二)內容與形式偏離
盡管在中職課改中進行了教學內容的整合,形成了大量的教學資源,但大多以文本或PPT的方式呈現,形式單一,內容與形式的偏離,使得教學資源吸引不了教師與學生,利用率低下。教學內容以怎樣的形式呈現需要研究與思考。只有合理、適當的形式與教學內容相契合,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三)主體與主導的失衡
課堂教學依然是教師主導,不夠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民主平等交互的教學氛圍尚未形成,主體與主導失衡。過于強調學生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忽視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習慣的養成,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
(四)結果與過程脫節
過于注重考核評價的結果,過分強調評價的甄別與選拔功能,忽視教學的過程,體現不了知識和技能的過程生成。以評價促進學生發展、以評價促進教師專業能力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要求未得到落實。另外,評價的方式和手段也較單一。
二、中職微課資源開發的原則
(一)對接崗位原則
企業的需求決定了職業院校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職業院校應開發新型課程體系,培養崗位所需人才,實現與職業崗位的“無縫對接”。因此,在開發微課資源時,首先要了解本專業對接的崗位群,以及相關崗位對學生的素質要求,在此基礎上研究專業課程內容,把那些與實際崗位聯系緊密的內容開發成微課資源,這樣的資源才可用能用,才能體現中職微課資源開發的價值。
(二)“教學做合一”原則
職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生產型、應用型人才,以適應企業生產需要,企業對人才最需要的則是“做”的能力,也就是職業能力。中職微課資源開發也應圍繞這一目標,遵循“教學做合一”原則,以“實踐驅動”引領微課資源開發,在教學設計、微課訓練、測試與評價等環節上,突出“項目驅動”“任務驅動”,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實戰能力。
(三)滿足靈活學習需要原則
多年來,中職生早已習慣了“粉筆”教學,適應于你講我聽,但這并不意味著中職生失去了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微課學習法可以讓中職生自由選擇教師,而且可以使用現代化信息工具,這些東西對學生的誘惑遠比課本來得強烈,學生更容易接受。如此,學生改變了學習觀念、改變了學習方式、改變了學習態度,由傳統的“被教”變成主動學習,這無疑會極大地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因此,要根據教學和學生求知的需要,打破時空的限制,突破傳統課堂的束縛,開發出適應教師靈活教學、學生自主靈活學習的微課資源。
(四)多種資源整合原則
微課應在中職課程改革的要求下,滿足教學實踐的需求,采用教學視頻的形式,讓學生觀看教師對某個知識點的講解,實際是課堂上“教”與“學”的有效結合,是各種教學資源的有機結合。微課是以教學視頻為主要內容的教學方式,除此之外,還涉及相關的教學設計、教學反思等內容,并結合了素材課件、練習測試和學生反饋、教師評價、專家點評等教學資源。因此,微課是一種由多種資源有機組合構成的綜合體。
三、體現“職教特色”的微課資源開發路徑
(一)科學確立微課課題
1.基于職業標準。職業標準是對從業人員工作能力水平的規范性要求,它是從業人員從事職業活動,接受職業教育培訓和職業技能鑒定以及用人單位錄用、使用人員的基本依據。因此,選定微課主題時可從職業標準中的某一方面要求出發。如維修電工中級工的標準,要求能檢查和排除CA6140車床等一般復雜程度機械設備的電器故障。根據這一要求,我們就可以把CA6140車床某一電氣故障排除作為微課的課題,通過微課來呈現CA6140車床某一典型電氣故障以及檢查、排除方法和維修的技能。
2.基于崗位需要。中職學生畢業后將直接成為一線技術工人,掌握相關崗位的知識和技能是學生學習的目標之一。從這個意義上講,相關崗位所需要的知識、技能也應是中職微課開發的課題資源之一。仍以維修電工為例,一些學生畢業后將會從事照明和動力線路的檢修工作。我們就可以現實生產生活中某一動力或照明線路的檢修作為課題,通過微課的形式來重點講授如何檢修某一實際線路。
3.基于課程體系中的重點、難點。課程體系中的重點、難點是具有典型意義的知識點,通過微課突破難點、突出重點,往往可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這也是微課開發的主要目的。如在《電工基礎》課程“用萬用表測電阻”這一內容。這一內容中選擇合適的倍率是難點。我們就可以這一難點作為微課的課題,通過視頻的形式呈現為什么要選擇合適的倍率和如何選擇倍率,進而來突破這一難點。
(二)精心設計教學過程
過程設計是微課開發的重要環節,是教師教學理念與能力的集中體現。在大力倡導現代職教理念的今天,中職教師在微課教學過程設計時,要將現代職業教育所提倡的“以就業為導向”“以人為本”“終身教育”“以能力為本”的理念融入其中。
1.注重知識與技能的生成。微課一般用于中職學生的自主學習,讓學生學習后自主地構建專業知識,形成職業能力。因此,在設計微課的教學過程時必須更多地關注知識與技能的生成,而不是簡單的知識點與技能要求的呈現。如在《電工基礎》課程中以“疊加定理”為課題設計微課時,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借助實驗這一形式,讓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現象自我生成“疊加定理”的相關知識。
2.要注重學習能力與方法的培養。不同的學生對于知識與能力的感知與接受能力各有不同,這是目前班級授課制度下教學中難以克服的問題。在微課教學過程設計時,可借助現代信息技術,輕松化解這一問題。一方面注意交互活動,微課中設計不同難度系數的教學內容,讓學生自主地選擇學習。另一方面增加鏈接,通過鏈接為學有余力的中職學生提供廣闊的探究領域,或者增加微型訓練、自我學習評價、微課學習反饋等內容。這樣,不僅能滿足不同學習能力層次的中職學生的需求,而且能促使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為終身學習及職業生涯的發展打好基礎。
3.要注重職業素養的養成。中職微課有著許多與職業和崗位相關的圖片、視頻和音頻等素材。教師在設計教學過程時應多角度地展示企業行業元素,如企業“5S”管理等,以此來加強職業素養的養成教育。這既關注了中職生成長過程中職業素質與道德培養,也為學生更好地就業作準備,同時,也增強了中職微課資源“職業教育”的特征。
(三)充分發揮微課功能
中職專業課程改革已普遍展開,那么課改到什么程度才算成功呢?筆者認為,要變學生普遍的“厭學”為普遍的“樂學”,讓學生感到“學的東西有用”,對就業有用,對職業生涯發展有用,才能激發其學習興趣,也只有當學生真正學起來了,課改目標才能實現。微課資源開發恰恰順應了中職課改的潮流與形勢,它把文字、圖片、動畫、視頻、音頻等合理運用,在有限時間內激發了中職生的學習興趣,掌握了知識,達到了課改的教學效果。
1.積極打造“以學生為中心”的微課課堂。優質微課資源的建設是一個復雜系統化的工程,它不是傳統的大課堂教學公開課,也不是簡單地進行教學視頻制作,而是包含教學的各個方面,整合多種教學資源后的綜合體。中職微課資源開發與課堂教學改革一樣,在規范微課資源開發流程外,需要教師轉變教學觀念,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大力推進“以學生為中心”的微課:課程的對象是學生,一切以學生的自主高效學習為中心;內容、形式要豐富多彩,吸引學生;要學會從學生角度思考問題,力求拍攝的微課視頻對學生的學習發展有用,這樣才能制作出“讓教師在較短的時間內運用最恰當教學方法和策略講清講透一個知識點,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按自己的學習方式完全掌握和理解一個有價值的知識點”的微課程,確保微課程能夠適應滿足學習者的實用、易用和想用的直接需求。
2.著力營造“以情境體驗為重點”的微課課堂。開發微課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因此,在微課資源的開發中應充分考慮中職生的思維特點:在學習中更愿意接受直觀、感性的知識與技能。微課資源開發過程中,應將知識和技能的講解與崗位、專業相關的圖片、視頻和動畫等結合起來。特別是對于那些以重要的專業理論或原理為內容的微課,更應注重直觀性。如在開發《機械制圖》中的關于三視圖知識的微課時,就要選擇一些動畫,呈現今天物體的三視圖,幫助學生理解三視圖。另外,要盡量突顯情境創設,讓學生在自主學習時感受到真實的職業情境。如在《電工電路制作調試》課程中,以“白熾燈照明電路安裝”為內容開發微課,可基于日常生活中白熾燈照明這一情境,以此收集圖片、視頻等,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感知真實的工作崗位,增加學生對維修電工崗位的認知。
(責任編輯:張志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