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榮勝 劉晶



摘要:作為培養高技術技能型人才的職業學校教師的專業化發展直接關系到職業教育的前途。促進職業學校教師專業化發展,應強調學校系統化模式的頂層設計,明確學校在教師專業化發展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充分發揮教師群體的作用,多舉措激發教師的自主發展意識。
關鍵詞:教研;職業學校;教師;專業化發展;實踐;研究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C-(2014)11-0073-04
在職業學校教研視角下,結合“職業學校教師專業化發展”主題文獻研究,對江蘇省內24所學校進行了問卷調查(回收有效問卷1798份),總結實驗學校——南京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教師專業化發展實踐經驗,不難發現職業學校在教師專業化發展道路上存在一些共性問題,應尋求適當對策。
一、強調學校系統化模式化的頂層設計
系統論原理認為,系統決定功能,系統是由各個相關要素有機組成的整體。教師專業化發展水平與諸多因素有關,要使影響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各種因素協調發展,就必須進行系統化的頂層設計。系統化設計就是要充分考慮影響教師專業發展的各項因素,通過規劃設計,形成一種促進學校教師整體專業化發展的模式,這種系統化設計包括制定與專業發展相關的導向激勵制度,如教科研獎勵制度、教師崗位職稱晉升制度等,提供切實可用的輔助手段,以體系化的制度和措施引導和保障教師的專業化發展。系統化設計是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前提。沒有這個前提,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道路就會曲折坎坷。研究結果表明,職業學校可以參照圖1進行教師專業化發展模式的頂層設計。
二、明確學校在教師專業
化發展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職業學校在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學校除了通過合理完善的頂層模式設計外,還要進一步明確在教師專業化發展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具體而言,職業學校不僅是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組織者和監控者,而且是引領者和輔助者,應積極為教師的專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提供硬件及軟件條件支持。如圖1評價體系中呈現的督導室的作用重在“導”而不僅僅是“督”。督導員應在隨機聽課后主動與被聽課教師進行溝通,在保護熱情、激勵進步的同時,對教師教學提出建設性的改進意見;對教學提升空間較大的教師,可由督導室組織課程專家團隊對其進行跟進式督導,跟進團隊人員在一學期的開始、期中、期末三個階段對教師進行跟進式聽課,并在下一階段聽課中針對改進建議觀察改進效果,最大限度地發揮“導”的作用,促使教師反思與改進教學行為,最終獲得教學能力的大幅提升。
三、充分發揮校內3個教師群體的重要作用
(一)青年教師——借助組團跟進式貼身指導,夯實專業發展基礎
當前,各學校青年教師所占比例較大。他們都有著較扎實的專業知識基礎、強烈的創新意識、積極向上的心態,并且渴望實現自我價值,是學校發展的生力軍。他們的專業發展速度和質量決定和承載著學校的未來。新入職時期是青年教師專業發展的關鍵時期。實驗學校自2011年對新入職教師采用的組團跟進式培養模式經過3年的實踐,效果顯著。該模式將以往理論層面上的說教性培訓轉變為操作指導性培訓,實現了將教師通用能力與專業能力的融合。通過多方面的交叉整合培訓與指導,學校幫助新教師基于自身體驗、感悟、反思、實踐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為專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組團模式及培訓目標與任務見圖2。
(二)高級教師——借助團隊活動實現高原停滯期向發展騰飛期的過渡
職業學校高級教師專業功底相對深厚、教育教學經驗豐富,且具有一定的教學科研能力,其專業發展與其他教師群體有特殊性,外部激勵模式通常很難滿足其專業發展需求,多數高級教師專業發展往往會進入高原停滯期。促進這部分教師在更高平臺進行更高層次的專業發展,進入專業的又一個發展騰飛期,除了更高層次的職稱評審等外部目標激勵外,更重要的是通過多種措施將這個特殊群體從專業發展的邊緣地帶拉回到正常軌道,根據這些教師的興趣,通過各種教學研究、課程開發、課題研究、項目活動吸引他們通過更高平臺的團隊活動擺脫職業倦怠感,找到工作的新樂趣與成就感,向專家型教師邁進,實現專業發展的再次騰飛。這里的更高平臺團隊活動是指校內外各種學術團體、教育教學科研項目、青年教師培養工作、各種學術會議、兼職督導工作、各類評選評委工作、組建工作室及組織策劃校內觀摩研討活動等。
(三)教研室主任——發揮其在轉換教研室職能中的關鍵作用
教研室是學校進行教育教學研究、教學工作、專業建設和師資培養的基層組織,是大多數校本研訓活動的實施者,在教師專業化發展道路上有著關鍵性的作用。可是,在調研和文獻研究中發現,多數職業學校都存在教研室功能退化的現象,校本教研活動的主陣地荒廢了,成為上傳下達的“通信”聯絡處,行政性、事務性、管理性特點顯著,而學術性、專業性、研究性功能消退。要改變現狀,一方面需要學校在制度上改進,另一方面需要發揮教研室中的關鍵人物——教研室主任的作用。當前,教研室主任日趨年輕化,年輕的教研室主任愿意干、肯吃苦,但在團隊合作策略、專業引領、領導力等方面存在明顯不足,這需要學校對教研室主任進行針對性的培訓:指導其如何組織教研室內不同年齡層次的教師進行專業研究、分工合作與經驗分享,指導其發揮學術、專業引領作用,并創建基于傾聽與對話的教研文化,從而實現教研室職能的轉換。
四、多舉措激發教師的自主發展意識
只有“自主發展意識”的真正覺醒,教師才有可能把教育教學實踐與教育教學理念結合起來,不斷思考,尋求對策,達到內在的發展目標。教師的自主教研意識和能力的提高是教師專業發展的最理想狀態,學校應為教師創造良好的硬件和軟件發展環境,激發其自主發展意識。除通過激勵制度提高教師自主發展的意識外,還可從以下方面幫助教師提高自主研修意識。
(一)幫助教師明確個人專業發展方向
通過填寫“個人成長三年規劃表”,促進教師對自己未來專業發展方向進行思考并規劃,于每學年年終考核時對照該表進行自我評價。必要時,可由其“青藍工程”指導教師或教研室中的其他優秀教師指導新入職教師制訂該規劃表,以便目標切實可行。
(二)提供不同階梯層次的專業發展平臺
沒有目標就沒有發展。教師在專業化道路上的不同階段需要不同的目標,除了職稱晉升、參加各級賽事外,實驗校提供的“五階梯”教師成長平臺(見表1),為有效促進教師個人爭先,為學校形成專業梯隊發展的優勢提供了有益借鑒。
(三)組建各種項目團隊等學習型組織助推教師專業發展
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較高層次的需求為情感和歸屬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實現的需求。教師的這三種需求,需要在個體以外的群體活動中獲得。一般情況下,教師在教研室或項目團隊等學習型組織中,通過完成與自己能力相稱的工作,在自我尊重、自我評價及尊重別人的過程中增強歸屬感,發揮自己的潛能,成為組織內所期望的人,才能最終達到最高層次的需求——自我實現的需求。學校應引導各級教研室、各專業群圍繞一個個項目組建各種團隊,通過團隊共同愿景吸引年齡、知識、能力結構不同的教師,在團隊協作、實踐、學習、反思過程中實現教師個體與團隊愿景,取得組織與個人雙贏,最終助推教師的專業發展。
(四)提供指導性強的學習資料和網絡學習平臺
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有時受到某些條件的約束,往往更愿意自己去解決。因此,在教研室里備上一些具有較強指導性的工具書將會有助于問題的解決。除此之外,可充分利用網絡環境促成教師在該環境下自主學習、互助學習,形成學習型網絡社區,促成教師自主發展意識的覺醒,通過留言、在線答疑等方式幫助教師及時解決問題,進行反思和自主學習,并通過網絡教研平臺營造出教研文化、團隊文化,實現優質資源共享。除了交互式平臺外,學校還可提供一些信息服務平臺,如知網、讀秀、致遠知識平臺等,通過優質的文獻傳遞服務,為教師學習、研究、寫論文、做課題提供獲取知識及資源的捷徑。
五、重構形式多樣的
校本研訓活動并分類指導
學校校本研訓內容多來自于教科研部門的設計,往往與一線教師的需求脫節。因此,在內容設計時要多聽聽一線教師的需求,開展基于教學實踐的反思性研究,重點推動教學中真實問題的研究及相關教學策略研究,組織開展優質課觀摩和校企合作研究。創新校本研訓形式,盡量少用講座式培訓,推進交互式研討,如圍繞教學中某個共性問題展開的主題辯論、情景案例分析研討、微格教學展示與教學經驗分享等;實施操作層面的分類指導,如教學比賽的指導,對青年教師上課的指導,對中青年教師科研指導等。研訓活動取得的良好的效果可幫助教師專業發展,消除教師的抵觸情緒,激發其求知和發展的欲望。實驗校項目式、跟進式培訓模式已取代傳統的培訓模式,與職教教師企業實踐制度相配合,構建與企業密切聯系的職業教育教師培訓體系,吸收有條件的企業人士走進培訓或教學研討活動中,為“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創造了條件。
參考文獻:
[1]胡維芳.職業學校教師專業化發展問題探析[J].職教通訊,2009(1).
[2]肖加平.職業學校高級教師專業化發展的路徑[J].職業技術教育,2014(6).
[3]霍自自,王海林.基于校本教研的教師專業發展研究述評[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10(1).
[4]劉晶.組團跟進式新教師培訓模式的構建[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3(35).
[5]陸永健.校本教研與五年制高職教師專業能力培養[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2011(14).
[6]沈瑾.整體規劃、精心打造高素質教師隊伍[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3(26).
[7]郭巖.厘清教研室智能,以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的實踐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4(2).
(責任編輯:曹鴻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