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 瀟,吉林大學文學院碩士生
阿爾莫多瓦電影中的人性關懷
——以《關于我母親的一切》為例
□文/張 瀟,吉林大學文學院碩士生

電影《關于我母親的一切》海報
佩德羅·阿爾莫多瓦是當今世界電影中炙手可熱的導演之一,電影《關于我母親的一切》1999年獲戛納電影節最佳導演獎,在2000年又相繼獲金球獎和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等等。阿爾莫多瓦的電影有各種刺激性的商業元素,繽紛狂野的畫面語言,外加他所持有的西班牙式的黑色幽默,被稱為西班牙的“鬼才”導演。在他大部分的影片中不變的基調是在愛欲的范圍內充分的展現對人性的善與惡的反思與關懷,通過塑造個性鮮明的人物、獨特的敘事方式、戲謔幽默的語言、熾烈的色彩以及充滿善意的結局讓觀眾在無形中接受影片里所有的荒謬,給觀眾一種全新的審美感受。
阿爾莫多瓦的電影《關于我母親的一切》是一部現實主義的女性題材的電影,該影片的主題依舊是阿爾莫多瓦式的偏頗主體的情節主線,并且完整的保持了阿爾莫多瓦一貫的前衛風格。該電影講述了單身母親曼妞拉獨立撫養著自己的兒子伊斯特班,在兒子生日那天母子相約去看話劇《欲望號街車》,話劇結束后兒子為得到自己偶像嫣迷的親筆簽名而被車撞死。曼妞拉在兒子死后有一個新的使命,前往巴塞羅那為兒子尋找他從未謀面的父親,在尋找的路途中,曼妞拉同修女、話劇演員、變性妓女等組成一個“特別”的家。最后曼妞拉又帶著另一個伊斯特班,這個生下來便失去父母的艾滋病患兒,像18年前一樣再一次離開了巴塞羅那。
一個人的早期的生活經歷和生活環境對其以后的人生都會有很大的影響。華茲華斯曾說過“孩子是成人的父親”。對于成年人來說,大多數人都無法擺脫童年時的經歷,阿爾莫多瓦正是從自己身上、從周遭的環境中,積極的探索內心的心路歷程去挖掘和尋找素材。從阿爾莫多瓦的電影中可以看出導演的生活,導演的思想,乃至導演所要向我們講述的內心世界。同時,也正是這種真誠的創作態度使得導演能夠將他對生活的感動近一步去影響觀眾。
阿爾莫多瓦1951年出生在西班牙南部拉曼查地區的一個貧窮小鎮上,其童年過得極為清貧,父親以販賣酒養活家庭,母親是家庭主婦,母親為補貼家用代寫書信,當時的阿爾莫多瓦負責寫信,母親負責把鄰居收到的信念給收信人聽。但是阿爾莫多瓦發現母親在讀信時總是杜撰一部分內容。他的母親總是補充信中缺少的東西,她對鄰居們讀他們想聽到的內容,滿懷善意地強調一些東西。這深深地影響了阿爾莫多瓦對世界對人生的態度以及他以后的電影創作觀念,阿爾莫多瓦把母親這種善良以及這種人性最美的東西賦予到他電影中女性角色特別是母親角色身上。正如阿爾莫多瓦說:“這些即興發揮出來的東西對我是一堂重要的課。它們表現出虛構與真實之間的差別,它們向我表明真實需要虛構,這樣才更加完整,更加愉快和被人接受。”
阿爾莫多瓦幾乎所有的電影中都不同程度地張揚著人性,夸張地描繪著他們對愛欲或者某種情感充滿激情的追求但又不乏滿溫情地關照著這些邊緣人的命運,讓觀眾看到了一個真實、豐滿的人物形象。阿爾莫多瓦電影中的人物形象如同現實生活中的人,在善與惡、對與錯中徘徊前進,既可恨又可憐,他在不斷地思考與探索中還原了人性的深刻與復雜。比如,在影片《我為什么命該如此》中的主人公格羅莉亞是一位絕望并且背負生活重擔的家庭主婦,在家里要服侍大男子主義的丈夫、患有糖尿病的婆婆以及兩個問題孩子——大兒子販賣毒品,小兒子同性,生活的重擔,再加上丈夫的不理解,使得格羅莉亞最終精神崩潰誤殺丈夫后又棄子,最后結局卻是警察不認為她有殺夫的可能便無疾而終,最后格羅莉亞站在陽臺將身子伸出護欄外,留給觀眾一個意味深長的結局。《高跟鞋》中講述一對母女之間的愛恨糾葛,女兒蕾微卡在怨恨嫉妒和渴望母愛中殺死了自己的繼父和自己丈夫,最終把罪責嫁禍給母親,母親接受了這種命運的安排,在臨死前包攬了女兒的所有謀殺罪名,讓母女之間最終得以和解。《對她說》中單純善良的班尼諾為了自己愛的人不顧一切,無微不至地照顧著昏睡中的阿里西亞,那種愛欲的激情使他無法抑制對昏睡中阿里西亞實施了強奸,由于再也見不到心愛的人所以他選擇了自殺,阿里西亞卻奇跡地蘇醒了,愛是不需要理由的也不受任何條件阻撓的。《不良教育》中大膽地涉及同性戀話題,講述幾個男人之間的愛情糾葛,為愛不惜一切,即便是替愛的人去殺人,用自己的死亡挽回對方的愛。《回歸》中講述三代女人的情感歷程,萊曼達的女兒在繼父欲要強奸她時殺死了他,而女兒保拉又正是萊曼達被父親玷污后的結果隨即她離開了自己的母親艾琳,萊曼達處理了丈夫的后事繼續堅韌的生活,她寬容原諒傷害自己的父親和丈夫。影片中的人物偏執甚至變態的追求自己的愛欲與情感,導演把人性中最本真的欲望呈獻給觀眾可能有違背宗教道德和倫理,而在結局中阿爾莫多瓦用獨特的幽默和戲謔的故事方式給予最大的寬容和諒解,觀眾不易分出電影形象中何謂天使,何謂惡魔。格羅莉亞、蕾微卡、班尼諾、馬諾羅、胡安、萊曼達等等他們一些行為和思想讓正常人無法接受。但是在電影中阿爾莫多瓦人物的關注往往超越道德的界限,對人物內心感情的挖掘黑色幽默式的展現,充分的體現了阿爾莫多瓦對人性多樣性的包容。
女性通常被看成感性動物,主要是因為在對待感情問題上相對女性來說更感性,較少理性的克制和分析。然而在電影中阿爾莫多瓦塑造的形象卻一反常態,曼妞拉、修女露莎這類女性形象冷靜、理性的思考和選擇、矜持克制,面對生命的摧殘和折磨她們表現出內在的堅強和忍耐,她們把一切爆發的欲望埋藏在心底,仿佛有一種寧愿獨自承擔一切痛苦也不愿受到憐憫的對待。
阿爾莫多瓦的電影其色彩熾烈,如在影片開始曼妞拉家中橙紅色的暖色調,曼妞拉的紅色上衣,都體現出曼妞拉對生活充滿激情。曼妞拉與兒子朋友式的對白,體現出融洽的母子關系,都向觀眾詮釋出曼妞拉對生活的堅韌與激情。在曼妞拉的兒子伊斯特班遭遇車禍死亡時對她腿部的快速由遠及近的特寫,緊接著映入眼簾的是曼妞拉痛苦絕望的面部特寫再與傾斜的畫面、雨聲、空曠街道上的腳步聲、曼妞拉撕心裂肺的哭喊聲的交織,將一個母親的痛苦絕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兒子的去世并沒有摧垮曼妞拉,她并沒有墮落沉淪,在緊張、急切略顯哀傷的音樂中曼妞拉簽署了捐獻兒子心臟的協議,她強壓著自己的痛苦和淚水繼續從容地生活。兒子的書信又一次改變了她生活的方向,她決定回到巴塞羅那去找尋兒子一直缺失的父愛。
在影片中曼妞拉對嫣迷說:“《欲望街車號》影響我一生最大。”史提拉的這個角色也是其內心的代言:“這個家我再也不會回來了。”影片運用戲中戲的手法,在舞臺與生活的不斷穿插交匯中表現人性中的愛與恨,曼妞拉一生的不幸都與這部話劇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演過這部劇的女演員:嫣迷、妮娜、曼妞拉,她們統統難逃與劇中人類似的命運。在劇院外,嫣迷美麗的大幅劇照,彰顯美麗與高雅。最后導演把鏡頭伸向這個外表堅強的女演員,她風光的背后充斥著落寞與悲傷。雖然生活中萬分的苦難與折磨,這群女性仍然渲染著人性中的真善美,獨自彌補著男性的缺席對她們造成的傷害。導演將人性中母性最偉大的寬容與仁愛賦予曼妞拉,使得影片中的女性在團結友愛中一個個走向成熟,堅強,完成女性的自我蛻變。
阿爾莫多瓦用他的幽默和機智消解了人物的悲劇意味,影片中充分的張揚了人性的真善美,從而也就使得影片的悲劇意義淡化了,飽含了濃濃的人情味兒。影片中作為邊緣人物的形象:變性做妓女的阿格拉多,變性吸毒的不負責任的丈夫羅拉,同性戀的嫣迷與妮娜,冷漠的露莎的母親,這些人物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在普通大眾看來是不能被接受的,在道德的標準上可能是假惡丑的代表。然而,阿爾莫多瓦并不做道德上的評價,這些人物在尷尬的身份下并不以為然,這些人物平靜溫和,拒絕任何不善意的問題的爭辯和討論,只接受本真的愛的召喚。
曼妞拉在面對兒子的意外死亡擦干眼淚尋找兒子缺失的父愛,她把悲痛化為巨大的母愛幫助別人,面對話劇界著名演員嫣迷與妮娜的同性關系沒有鄙視,反而更加真誠的幫助她們并與嫣迷成為好朋友。變性故友阿格拉多在曼妞拉的幫助下不再做妓女,去做了演員。面對懷了自己丈夫孩子的修女露莎,這是多么諷刺尷尬的事她卻沒有一絲嫉妒與怨恨,而是像母親一樣照顧她,原諒自己丈夫的不負責任。另一個代表著人性中純真善良的年輕修女露莎,對于變性的羅拉沒有歧視反而幫他戒毒,后來羅拉與她發生了關系接著又拋棄了她,露莎在得知自己感染艾滋病后,極為平靜她沒有去怨恨羅拉,她強壓著自己的痛苦和淚水決定承受一切,張揚在自己生產前囑咐曼妞拉幫她照顧小伊斯特班,彌補曼妞拉的遺憾也給予了曼妞拉生活新的希望,并要曼妞拉以后一定要告訴孩子的父親是誰,這都顯示出極大的寬容與諒解。
羅拉這位一直缺失的男性直到影片的最后才出現,蒼老妖艷穿著出現在露莎的葬禮上倍顯凄涼,曼妞拉滿懷巨大悲痛地告訴他,他們有一個兒子,羅拉當時的驚訝和無限的傷感以及渴望見一下兒子時的請求讓人頓生憐憫,曼妞拉看著自己的丈夫如此悲涼的境地沒有埋怨和恨意原諒他的傷害,羅拉抱著小伊斯特班埋怨自己給孩子帶來了的災難,曼妞拉把兒子生前的日記和照片給他看,他那心痛和愧疚的表情以及眼淚和即將面臨的死亡,使得觀眾對他之前的厭惡和憤恨頓時消失。阿爾莫多瓦秉持著自己對人生的態度,用一種輕松自如,很能討好觀眾的手法對劇中人物深刻細膩的刻畫表達著人性的復雜和多元,理解一切就是原諒一切。
阿爾莫多瓦的電影大多關注邊緣性的社會現象:同性戀、變性、亂倫、吸毒、綁架、暴力、謀殺、艾滋病、異裝癖等等,然而他總是以嘲弄、戲謔的姿態、肥皂劇甚至鬧劇的形式面對每一個普通觀眾,講述著一個個怪異可笑但發人深省的通俗故事。雖然這些通常不被主流文化所接受的邊緣現象的背后,在看似邊緣、另類的故事中,阿爾莫多瓦講述的仍然是我們每個人都可能經歷的內心掙扎,他在講述的過程中觸摸到了復雜的人性,以及殘酷的現實世界,阿爾莫多瓦用自己獨特的視角向我們展示出其阿爾莫多瓦式的電影藝術。《關于我母親的一切》以特有的女性視角,以一種理解和關懷的姿態,細膩而溫情的刻畫了女性敏感的精神世界,成功地向觀眾展示了女性大愛,以及女性身上折射出的真善美和對愛的寬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