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衛青
摘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教師應想方設法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用數學本身的內在力量喚起學習興趣,用數學的應用價值調動學習興趣,用學習的成功感增添學習興趣,用數學課外活動發展學習興趣。
關鍵詞:興趣;數學;小學;方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每個人從事各種活動,都是由一定的動機、興趣所引起的,有了動機、興趣才能去從事各種活動,從而達到一定的目的。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催化劑,在學生的認識過程與學習活動中起著巨大的推動和內驅作用。“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非常形象、生動地說明了興趣在學習中的作用。古往今來,許多發明家之所以能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更是與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望有關。
傳統的數學課堂把豐富復雜、動態變化的教學過程簡約化歸為“明算理,重練習”的特殊認識活動,導致數學課堂變得機械、沉悶和程序化,缺乏生機與樂趣,缺乏對智慧的挑戰。學生學習起來覺得枯燥、乏味,沒有激情。怎樣才能使課堂氣氛活躍,使學生擁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呢?
一、教學方法靈活多樣,激發學習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興趣并不在于認識一眼就能看見的東西,而在于認識深藏的奧秘。”小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欲強烈,容易被新奇的事物吸引。這就要教師先在學生面前揭示出一種新的東西,激發他們的驚奇感。這種情感越能抓住學生的心,他們就越迫切地想要知道、思考和理解。這就需要教師善于用新穎的教學方法引起他們對于學習內容的好奇感,從而神情專注、興趣盎然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來。
例如,在教學“乘法的初步認識”時,我是這樣導入的。我說:“今天老師要和大家比賽計算,比一比誰算得又對又快。”接著,我出示了如下題目:3+3+3,7+7+7+7+7,8+8+8+8……+8(100個8)。看了題目以后,學生馬上投入到緊張的計算比賽中去,我卻立即說出了得數。學生覺得很奇怪。這時,我說:”其實,老師做加法的本領并不比你們強,只是我掌握了一種新的運算方法,掌握了這種方法以后,算幾個相同加數的加法時,速度就會快多了。這種運算叫乘法,你們想學嗎?”這樣,展示了乘法這一教學內容的內在魅力和巨大作用,把學生緊緊地吸引住了,從而誘發了學生學習乘法的需要和強烈的學習興趣。
二、用數學本身的內在力量喚起學習興趣
布魯納說:“最好的學習動機莫過于學生對所學材料本身具有內在的興趣。”數學知識嚴密的邏輯性和系統性,各種數學材料之間的有機聯系,解決數學問題時思路的開闊和敏捷,數學思維的各種特殊而巧妙的形式等構成了數學這門學科的潛在的吸引力。所以,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努力把數學這種內在力量顯示出來,使學生看到一個“快樂的數學王國”,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對數學產生深刻的興趣。
如在教學“20以內個數的認識”時,我出了這樣一道題:學生在排隊做操,小華的前面有5個學生,后面有8個學生,這一隊一共有多少學生?學生不假思索地回答:5+8=13(個)。
看著學生一個個神氣的神態,我并沒有急于表態,而是講了一個故事:兔媽媽帶小兔們到草地上去做游戲。天黑了,兔媽媽讓小兔們把隊伍整理好準備回家。她認認真真地數了數,大吃一驚:“不好,丟了一只小兔。”因為出來時是14只兔子,可隊伍里只有13只兔子。為什么14只兔子變成了13只呢?這時學生頓有所悟,邊笑邊喊:“兔媽媽忘了數自己了。”也正是此時,學生馬上意識到剛才那道題存在的錯誤,紛紛表示怎么把小華給忘了。如此妙趣橫生的數學內容,深深地吸引了學生。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一題多變、一題多解、一題多問、一題多算、一題多編等活動,顯示出數學特有的內在力量,喚起學生對之產生深刻的興趣。
三、用數學的應用價值調動學習興趣
數學是一門應用非常廣泛的學科,小學數學中的許多知識都直接或間接地應用于人們的日常生活、生活。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對教學內容要講來源,講用處,通過聯系實際,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這樣學起來自然有親切感、真實感,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動機,產生學習興趣。
如教學“11-20”各數的認識,教師可設計讓學生很快翻書找到指定頁碼的練習。應用題的練習,教師也要盡量設計解決生活實際中遇到的一些具體問題。如在教學“認識人民幣”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活動:在教室里布置了一家超市,里面擺了好多商品,選一位學生扮演售貨員,其他學生先仔細觀察這些商品的價格,再進行實物購買。購物活動,一方面使學生進一步認識了人民幣,使課內的數學知識得以鞏固;另一方面也讓學生真正認識到數學就在我們生活中間,既看得見也摸得著,不再覺得數學是脫離實際的海市蜃樓。另外,這個活動還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用學習的成功感增添學習興趣
心理學家蓋茲說過,沒有什么東西比成功更能增強滿足的感覺,更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是在自身的活動中形成和發展的。當學生通過努力獲得某種成功時,就會表現出強烈的學習興趣。教師的責任在于相機鼓勵、誘導點撥、幫助學生學習獲得成功。當學生想獨立地去探索某個新知時,教師要注意情緒鼓舞,如“你一定能自己解決這個問題”“你一定能行”等。當學生的學習停留于一定的水平時,教師要注意設“跳板”引渡,使他們成功地到達知識的彼岸。當學生的學習活動遇到困難,特別是后進生泄氣自卑時,教師要特別注意及時點撥誘導,使他們“跳一下也能摘到果子吃”。這樣,各種不同水平的學生就會在探究中獲得成功的喜悅,滿足感油然而生,進一步增添數學興趣。
五、用數學課外活動發展學習興趣
學生在學到一定的數學知識,并激發了學習興趣后,就會不滿足于課堂內所學的知識。這時,教師應組織各種數學課外活動,為其創造一個自由、寬松、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使枯燥的數學知識更加趣味化,實踐化。例如,在低年級,教師可組織全班性的數學表演會,通過講數學故事、猜數學謎語、做數學游戲等活動,發展學習興趣。又如,在中、高年級,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介紹國內外數學家的故事、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數學小常識,出數學墻報等活動。這樣不僅能擴大學生的視野,拓寬知識,而且可以通過多種形式啟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地得到發展。
總之,要使課堂氣氛活躍煥發生機,教師就要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科學設計學習活動,使學生不僅愛學、會學,而且學得積極主動,學得活潑,實現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讓數學成為學生自覺追求的東西。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