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妙嫻
2000年雷克軟件系統創立于香港,2008年我們留意到很多國際品牌進入內地都是以廣告為主,卻很少關注廣告投放效果,以及如何發展更多的回頭客;同時,淘寶越來越受歡迎。我們認為Email和數據庫有很大的市場,開始拓展內地市場。跟香港不同的是,內地市場已經接受了電子郵件營銷,還有微博、微信等渠道,所以如何通過不同的渠道做數據庫營銷變得很重要。
客戶關系管理
電子郵件是一個正規的溝通工具,跟電話號碼一樣,例如淘寶喜歡用電話認證,亞馬遜偏愛發Email,都是直接的溝通途徑。
電子郵件營銷的出發點是建立良性的客戶關系管理,更好地“對話”。做好客戶關系管理,首先要系統、有效地找到潛在客戶的資料。很多時候我發現中國企業錯過了機會,它們在互聯網花了十幾萬投放廣告,然后不了了之,其實有很多技巧可以拿到客戶資料。以微博為例,無論你做任何事情,要拿到客戶資料的主動權都不在品牌商那里,那應該怎么做呢?像意大利某知名男裝品牌,微博有幾十萬粉絲,但不代表品牌商能主動聯絡到他們,因為他們的電話、Email都受到保護。如果在微博舉辦穿衣搭配比賽,粉絲看到信息,有5%的人參賽,就會填下相應的資料。
還有一個做得好的是Google,它希望中國商家做外貿時使用Google,以往Google外貿推廣只會打廣告,但后來它推出優惠券,只要企業留下Email就可以得到500元優惠券。可想而知,中小企業一定樂意做這樣的事。
拿到客戶資料后,如何讓他們買東西呢?這里需要轉化策略。參加搭配比賽的消費者要買衣服品牌商才能賺錢,企業拿到優惠券要使用Google才能賺錢,所以轉化就很重要。例如Google拿到Email后,要給客戶發4封郵件:第一封是一個Vedio,講在Google推廣的成功案例,都是中國出口量很大的企業,像時裝、童裝、鞋子企業等。第二封是Google在全球發展、對企業來說很重要的一些數據,第三封提示優惠券還有7天過期,第四封提示還有一天過期,讓客戶趕快使用。發出4封郵件之后,Google的轉化率提高了5—6倍。知道客戶的喜好,多發幾個Email,提供他們感興趣的資料,轉化率自然會提高。
顧客買了東西后,商家當然希望客人買得更多,第三步我們要建立客戶生命周期。第一次購買的客戶就像個Baby,我們要多多關懷。例如星巴克,當客人成為它的會員,幾天后星后巴克發來Email,介紹它的品牌,甚至它的總裁會在Vedio中出現。當知道誰一直買咖啡,在上班時間還是周末買,喝咖啡還是吃蛋糕,要把客戶分類。首先是每次買2—3杯的,這是品牌的VIP,要給他們特別的優惠,中秋節送他們月餅、蛋糕。對于不常來的“喚醒客戶”,你要哄他們過來,比如“過來喝東西送甜品”。細分客戶非常重要,針對不同的客戶策劃不同的溝通方法,溝通才有效。
電子郵件還能提高客戶忠誠度。什么是忠誠,要看RFM(Recency、Frequency、Monetary)模型。3天前和3個月前來的客戶,一個月買兩杯咖啡和買10杯咖啡的客戶,既買蛋糕又買冷飲的客戶,對這些不同的客戶進行溝通,一定要找到合適的內容。例如星巴克的100萬客戶中有40萬客戶3個月沒來過,那就要把他們挑出來,希望他們回來再購買,星巴克可以發這樣的Email:“我的老朋友,很久沒見你了,如果你這個星期天來星巴克喝咖啡的話我送你一個蛋糕如何?”還有,對一星期買兩次的客戶,如何讓他們一周買5次呢?你可以每天給他們發Email,讓他們參加下午茶試吃:“老朋友,下午2點——2點半到星巴克買一杯咖啡,可以試吃提子蛋糕!”他們會漸漸養成喝咖啡習慣,本來一星期去兩次星巴克,后來變成3次。
數據庫管理
客戶就是數據資產,如果好好管理數據庫,當數據越來越多、越來越完整的時候,你就可以隨時看到數據如何產生購買機會。例如LV手表,大家買高端手表通常考慮勞力士和歐米伽,很少人會買LV手表,它價格貴,又不能保值,而且大部分人認為LV是賣包的。但如果購買兩年后,LV給客戶發Email說,LV手表有5年保養,而通常勞力士、歐米伽只有兩年,這天客戶就可以過來免費檢查、更換電池,客戶覺得很有面子,因為這種服務是其他手表品牌沒有的。另外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是,他會填資料、預約、檢查手表等等,而且客戶會帶朋友去,他的朋友消費能力都不低,這樣客戶就變成了LV的銷售人員,告訴自己的朋友LV的服務有多好,像VIP。
我們知道數據庫很重要,那么企業怎么管理數據庫呢?首先要定期地更新,跟客戶溝通的同時要更新資料。其次,數據庫要“健康”,大多時候企業有不同來源的數據,但這些數據來自同一群人,例如我是星巴克的會員,參加不同的活動填下資料,出現資料重復,所以對數據庫進行整合很重要。最后是數據庫深化,一開始只有客戶電話、Email,但我們要知道他在哪個城市居住、喜歡買哪些產品、有沒有太太或者女朋友,這些都可以深化。
近年來我發現國內企業存在最大的問題是,嘗試違法購買數據。其實這樣做對品牌和到達率的傷害都很大,如果你發送大量的垃圾郵件,不僅發送不了給客戶,而且服務器還把你當做垃圾郵件的發送者,連跟基本客戶發Email都發不了,這樣投資回報就會跟著降低。
所以對于企業來說,不要只在意每一封電子郵件發出去要花多少錢,而是要看能賺多少,還要研究哪種推廣方法能讓客戶回應,不要老是用客戶不點、不看的方法轟炸他們。
整合Social media
隨著微博、微信、移動APP發展,電子郵件營銷的蛋糕變小了。那么為什么我們還要進行電子郵件營銷呢?其實Email、微博和微信都是渠道,關鍵是怎么用得好,做得有策略。例如,星巴克要讓全國客戶知道它的推廣,那它只有三種方式——電話、Email、CCTV,成本最低、最有效的肯定不是CCTV,可以做的是發短信或Email。后兩種方式的好處是,你可以知道多少客戶打開了你的Email、多少客戶購買、購買了多少,你能就此做優化工作,跟客戶直接溝通。
顯然,每個渠道都有自己的價值,社交媒體和電子郵件都是數據庫營銷,但講究不同的方法。Social media是一個公開平臺,大家自愿參與,發表觀點,通常是討論產品。因此,你要小心,如果很多人說你的產品不好,你就要做一些管理。例如蘋果,它不會把自己的產品放到Social media去討論,而是自己討論,通過Email讓客戶訂購5S,以及下載APP。這是正式的、一對一的介紹,講一些適合客戶需要的東西,而Social media是一個討論區。所以,做市場的人要知道在什么時候用什么渠道去營銷。
如何整合這些渠道呢?以SMS為例,如果我們想讓更多的人看短信,我們發現把短信和HTML5整合,點擊率很高,有時超過70%。所以SMS數據庫營銷,可以整合HTML5,讓客戶看視頻、訂購、留下信息。我們正在研究數據庫營銷與微信整合。現在國內正在推廣用微信做CRM,微信的好處是個人討論的滲透率很高,但你會發覺微信公眾賬號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客戶訂閱了十幾個公眾號卻很少看內容。我相信,社交媒體就是社交媒體,不是推廣媒體,好比你跟朋友約了一起打羽毛球,打球是社交活動,但如果一邊打球一邊接受對方的推廣,你會很煩,這就是微信把公眾賬號捆綁在一起的原因。當渠道廣告味道太重的時候,即使讓我免費打羽毛球,我也不會去。一些做市場的人沒有真正看到社交媒體的作用,用錯了方法,結果是弄巧成拙。
那么微信可不可以提供關系平臺給商家,我覺得有機會,例如會員卡。但是,當很多商家都這么做時,究竟這個APP是跟朋友溝通還是做成會員卡呢?這兩樣東西在人的生活里不會放在一起,是涇渭分明的。結果是,當它變成會員卡時,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返璞歸真,就要再找一個APP專門用于聊天。其實,用微信做推廣不一定是錯的。但做市場有意思的地方是,新的東西一定要大膽嘗試,喝頭啖湯,而過了一段時間后你要想清楚工具的定位,不要麻木地把所有的東西放進去,被假象迷惑。
控制對的人吃對的東西
對于電子郵件,應該用于什么媒體,要看實際需要,要分析社交媒體、電子郵件的數據,精準地提供合適的東西給客戶。那么究竟是用微博、微信還是短信、Email呢?其實很簡單,打個比方,星巴克幾百客戶中有25 萬人對綠茶蛋糕有興趣,那就最好先讓這些人試吃蛋糕,讓他們評論好不好吃,評論后送一杯咖啡。營銷最重要的是選擇合適的目標消費者,我們通過他們的行為分析,知道25萬人中有5萬人看Email、5萬人看微博,那你就知道怎么投放了吧!控制對的人吃對的東西,然后針對數據庫,找合適的渠道。
我們不要本末倒置,流行什么東西就做什么,我們要想到消費者。例如微信,我看到有數據分析說,一、二線城市用微信的人很多,增長速度很快,但三、四線城市的人還是用很傳統的方法。不同的階段有不同流行的東西,所以要看消費者對什么感興趣,從內容策略到渠道策略,投其所好。其實,如果消費者不用微博,我們就放棄微博;如果消費者不用Email,我們就不會做電子郵件營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