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輝
(甘肅省天水市第一中學 甘肅天水 741000)
中學體育校本課程開展現狀及實施效果研究①
——以新疆吉木薩爾縣初級中學為例
張建輝
(甘肅省天水市第一中學 甘肅天水 741000)
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調查問卷法、訪談法等研究方法調查新疆昌吉州吉木薩爾縣體育校本課程開展的基本情況、體育教師及學生,對體育校本課程開發理解程度、意愿、積極性、自身能力的認知等方面的情況,發現新疆昌吉州吉木薩爾縣初級中學體育校本課程在開展過程中存在與現行的教育體制相沖突、與體育教學資源相矛盾、體育教師對于體育校本課程的不重視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建議,為體育校本特色的發展提供參考。
體育校本課程 發展 初級中學
體育校本課程開發是指以學校體育教師為主體,在國家《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和地方《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方案》的指導下,依據學校自身的性質、特點、條件以及可利用和開發的體育資源,為滿足學生的體育需求和促進學生健康發展而展開的一系列活動的過程[1]。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明確指出:要“調整和改革課程體系、結構、內容,建立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施行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2]”。2001年,教育部頒發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改變課程管理過于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3]”。
本文以新疆昌吉州吉木薩爾縣二中、三中、大有學校所開展的體育校本課程為研究對象。
根據研究目的和內容,通過Internet、中國知網等網站進行檢索,查閱與本課題有關的研究成果和文獻資料,以拓寬思路,了解有關初級中學校本特色課程方面的文獻資料,并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與新疆昌吉州吉木薩爾縣領導、相關教師進行訪談,并對訪談內容進行整理、歸納、分析,為本研究的撰寫積累理論依據和參考。
在吉木薩爾縣二中、吉木薩爾縣三中、大有中學發放180份調查問卷,收回175份,有效160份,有效率為88.9%。
通過Excel軟件對數據進行數學統計。
2.1.1.1 體育校本課程課堂內容的安排
吉木薩爾縣初級中學依據課程標準提出的要求,運用制定的體育校本課程教材,把民間體育活動引入課堂,將民間體育活動的方法與技能教授給學生,使得課堂內容豐富多彩,從而提高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以此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體育活動中。目前吉木薩爾縣初級中學體育校本課程開發的主要類型有興趣愛好類(乒乓球、籃球、跳繩、跆拳道)、地域特色類(民族舞蹈、腰鼓、輪滑)、拓展創新類(科技模型)、學校特色類(健美操,武術操)四種。鑒于中學生的特點,吉木薩爾縣初級中學以興趣愛好進行開發的體育校本課程較多(見表1),學生參與興趣愛好類課程的占30%,參與學校特色類的學生占20%,說明吉木薩爾縣初級中學體育校本課程開發主要是圍繞學校特色進行的。

表1 吉木薩爾縣初級中學體育校本課程的類型統計表
2.1.1.2 早操的安排
依據昌吉州教育局2004年3月出臺的《關于加強教育教學研究,實施校本課程開發的意見》(昌州教發[2004]16號),體育教研組改變了傳統的跑步的早操形式,將校本課程內容安排在早操中,形式主要有跑步熱身、武術操、素質練習。(見表2)

表2 早操程序表
2.1.1.3 大課間的安排
在教學改革深入發展的今天,課間活動的內容缺乏生氣和個性,為此,為了更好的將體育校本課程引入校園,吉木薩爾縣各個中學體育組經過調研,決定選擇一批新興體育活動項目,作為體育大課間活動和體育校本教材內容進行實踐性研究。主要是改變以往的廣播體操,引進學生較為感興趣的健美操及當地的特色民族舞蹈項目。(見表3)

表3 大課間程序表

表4 學生參加體育校本課程課外活動情況

表5 體育教學資源情況
2.1.1.4 課外體育活動的安排及參與人數
吉木薩爾縣各個中學通過課堂傳授方法技能,以選修課的方式開展體育校本課程,以活動小組的形式組織實施,引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民間體育游戲活動,充分發揮創造力,鼓勵學生自行或集體制作道具,如風箏、鐵環等,積極開展課外活動。通過對吉木薩爾縣二中、三中及大有中學學生參與體育校本特色課程課外活動的情況調查發現,學生對于體育校本特色課程的認識較為模糊,盡管如此,體育校本特色課程符合初級中學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所以,他們對于體育校本課程并不排斥,體育校本課程開展以后,參加課外活動的學生數目明顯增加,這也說明體育校本課程能夠引起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興趣,學生對于體育校本課程有積極的態度。(見表4)
2.1.1.5 各個中學體育教學資源的情況
體育教學資源是影響體育校本課程開發的重要因素,通過對吉木薩爾縣二中、三中、大有中學體育教學資源調查研究發現,雖然各個學校增加了體育校本課程開發所需的體育教學資源,但是,各個學校對于體育校本課程開展所需的場地、器材、設施都比較欠缺,而且昌吉州對于校本課程的經費投入也較少。(見表5)
2.1.2.1 開展體育校本課程的時間
吉木薩爾縣初級中學仍是以選修課的方式開展體育校本課程,以活動小組的形式組織實施,校本課程每周兩次,利用周三、周四的第八節課統一時間同時實施校本課。學生自主選課,并在班主任的協調下,對各班選課人數有一定的限制,以防止學生將目光的焦點都集中在某一課題上。
2.1.2.2 教師的教學方法
體育教師改變了以學生中考為目標的傳統的體育教學方法,將體育校本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相結合,課外有目的地組織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社會、接觸現實生活,充分感知生活中的體育。通過參加社會體育實踐、社區體育服務等,讓學生收集體育信息,掌握大量的生活體育資料,為在體育教學中讓學生求得體育生活化觀念的認同打下堅實的基礎。在研究中多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和現代媒體拓展學生認知的空間,為學生提供多種多樣的實踐機會。
吉木薩爾縣初級中學通過校本課程開發,努力開發新的課程資源,積極構建符合學校特點的課程體系,向建設特色學校邁出了重要一步。特色學校的建設離不開獨具特色的課程支持,通過校本課程開發初步找到了建設特色學校的切入點。
校本課程開發是教師不斷經歷學習、實踐、反思和再學習、再實踐、再反思的過程,是教師課程意識、專業素養、實踐能力、理論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通過學校體育校本課程的開發,教師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課程觀念,提升了自身的專業能力。教師由過去專一地考慮如何教,逐步轉移到既考慮如何教,也考慮教什么的問題了,同時逐步熟悉了課程開發的基本程序,一定程度上豐富了教師的教育理論,解決了教師教育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問題,培養教師自我創新能力和與他人合作的能力。
雖然吉木薩爾縣初級中學校本課程開發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也存在著一些校本課程開發初期普遍都會遇到的問題。
新疆位于我國邊遠地區,交通較為不發達,所以對于體育的教學資源相對匱乏,體育校本課程的開發,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但對于新疆昌吉州現有的中學教學資源而言,只有少部分的學校才能勉強滿足體育校本課程的開發,對于大部分的學校來說體育教學資源都不能充分滿足體育校本課程的開發,導致大部分學校很難進行體育校本課程開發,就算已開展體育校本開發的學校,也是質量不高,很難進行可持續發展。
根據對昌吉州吉木薩爾縣初級中學的體育教師進行調查研究發現,體育教師依舊以傳統體育教學思想對學生進行體育教育,依舊以學生的中考、高考為目標,依舊以陳舊的體育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體育鍛煉,對體育校本課程不能完全接受。
從調研的結果中顯示,昌吉州吉木薩爾縣的校本課程開展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吉木薩爾縣二中、三中、大有中學已經進行了體育校本課程開發,而且這些學校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備的體育課程開發體系。可以說,已經基本形成體育校本課程開發的氛圍,學校的部分領導、相關體育教師能夠根據中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積極地進行中學體育校本課程開發嘗試,而且,學生也會積極參與實踐,所以校本課程具備持續發展的條件。
昌吉州吉木薩爾縣體育校本課程開發還存在著一定的不足,主要問題有:與現在推行的教育體制相沖突,與體育教學資源相矛盾,體育教師對于體育校本課程的不重視等。
要以新疆昌吉州教育為單位,建立體育校本課程開發管理小組,招聘州級在體育校本課程開發設計創新方面比較好的體育老師,成立體育校本課程開發管理小組,讓這些成立的體育校本課程開發管理小組的成員,利用自己空余的時間去指導自己就近的學校進行體育校本課程開發與管理,并在自己所指導的學校進行選擇性培養和提拔既具有管理才能又熟悉學校課程改革的骨干人才,讓他們成為學校體育校本開發的帶頭者。
新疆位于我國偏于地區,交通相對來說比較落后,所以就新疆昌吉州吉木薩爾縣初級中學來說,體育器材及場地設施比較落后與貧乏,為了使新疆體育校本課程更好更快的發展,必須加大對體育資源的投入力度。
在初級中學體育校本課程開發的過程中,學校應依據自身的教育體系,以學校體育教師為主體,結合學生、家長以及課程專家的智慧,形成一個多元的課程開發集體。因此,對于校本課程的評價,它的評價主體應該是多元化的,我們應尊重不同評價主體的意見,通過交流、反饋與協商來達成共識,力爭建立起一個“多主體動態協同評價”的校本課程評價體系。
[1]董翠香.我國中小學體育校本課程開發理論與實踐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4.
[2]徐玉珍.校本課程開發的理論與案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董翠香,周登蒿.體育校本課程開發及相關觀念的界定[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5.
G807.3
A
2095-2813(2014)09(b)-0045-02
張建輝(1968—),男,漢族,甘肅天水人,本科,中學一級,研究方向:中學體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