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毅軍
(安陽市腫瘤醫院外二科,河南安陽455000)
腫瘤患者改良氣管切開術中倒“U”形氣管黏膜軟骨瓣的應用體會
芮毅軍
(安陽市腫瘤醫院外二科,河南安陽455000)
改良氣管切開;倒“U”形氣管黏膜軟骨瓣;腫瘤
氣管切開術是某些頜面及咽喉部腫瘤手術中為預防喉頭水腫而采取的必要措施,也是搶救危重患者的重要手段。傳統氣管切開術即縱行切開氣管前壁的方法流行多年,但也存在著一些弊端和不足。我科2003年至2011年實施改良氣管切開術患者98例,即應用倒“U”形氣管黏膜軟骨瓣取代傳統的垂直切口,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入組98例改良氣管切開術患者中,男68例,女30例;年齡22~75歲,中位年齡58.5歲。所患為不同器官或部位腫瘤,病程1周~2 a不等。其中喉及下咽手術71例,頜面部手術預防性氣管切開10例,顱內腫瘤術后昏迷搶救4例,食管癌術后呼吸功能差及咳痰無力治療13例。
1.2 手術方法采取與傳統氣管切開術相同的體位、麻醉方法和手術切口。即取頸前中線低位縱切口長約2~3 cm,用質量分數0.5%利多卡因局部浸潤麻醉,依次切開皮膚、皮下和頸白線,將甲狀腺峽部分離后向上牽拉,必要時也可將甲狀腺峽部切斷并縫扎。在暴露氣管環后,先在第2、3氣管環間隙作一橫形切口,于切口兩端向下方弧形剪開第3、4氣管環,形成一弓背向上的倒“U”形氣管黏膜軟骨瓣,切口橫徑不超過氣管周徑的2/5。將翻起的氣管黏膜軟骨瓣游離緣用4號絲線貫穿縫合、固定于皮膚切口下端,插入氣管套管或麻醉插管。
98例患者均一次順利插入氣管套管或麻醉導管,無氣囊破損發生。術后無一例氣管狹窄和氣管套管脫出,僅有4例出現頸部皮下氣腫,經拆除切口縫線1~2針后皮下氣腫消失。有9例食管癌術后因病情變化、需要更換氣管套管,能順利拔出和插入。除5例患者因腫瘤術后其他并發癥導致全身衰竭死亡外,其余93例均順利拔除氣管套管。其中1周內拔管者先剪去氣管黏膜軟骨瓣固定線,稍作鈍性分離,氣管黏膜軟骨瓣即可復位于氣管造口處。帶管時間較長者由于氣管黏膜軟骨瓣粘連而不易分離、復位,在拔管后采取與傳統氣管切開術相同的方法,切口可自行愈合。
氣管切開術以往是一種搶救危重患者的急救手術,但隨著對疾病認識的深入和呼吸機的廣泛應用,氣管切開術的適應證和應用范圍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1]。既能預防性對可能出現的呼吸道梗阻或下呼吸道分泌物阻塞的疾病作為輔助治療方法,又可作為解除喉梗阻或取出某些下呼吸道異物的治療措施,還可用于呼吸肌麻痹或呼吸停止患者實施呼吸機輔助呼吸,因此在危重患者急救中占有重要地位。據國內文獻[2]報道傳統氣管切開術并發癥6.7% ~48%,常見并發癥有皮下氣腫、縱隔氣腫、氣胸、出血等,尤其是氣管狹窄導致拔管困難更不鮮見。應用倒“U”型氣管黏膜軟骨瓣取代傳統的垂直切口的方式,使氣管造口處狹窄和術后脫管發生率明顯降低,其最大的優點在于氣管黏膜軟骨瓣覆蓋氣管前軟組織,即使氣管套管脫出,氣管前軟組織不容易堵塞氣管造瘺口,保證了呼吸道的通氣,脫出的氣管套管也容易順著氣管瓣重新插入[3],大大降低了氣管套管脫出引起的窒息等風險。
由于關鍵環節的改變,使得改良氣管切開術較傳統氣管切開術在諸多方面有了改善,從而能繼續發揮出這一術式的治療作用,又減少了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具體表現為:1)傳統術式在切開氣管后需借助擴張器擴張氣管切口且占據一定的空間,且一部分肥胖患者氣管位置較深,使得插入氣管套管費時、費力,氣管套管氣囊易被劃破[4]。改良術式則無需借助擴張器即可快速、順利插入氣管套管,同時避免劃破氣囊;2)氣管切開患者氣管套管意外脫出時,傳統術式因氣管切口回縮導致重新插入困難,有可能引起窒息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改良術式則無氣管切口回縮現象,可以順利插入,避免此類危險發生;另外根據病情需要方便更換氣管套管;3)傳統術式需要切開3個氣管環才能有足夠插入的間隙;改良術式可以少切斷1個氣管環,減少了對氣管的損傷,從而減少了拔管困難和氣管狹窄的可能;4)傳統術式患者長時間帶管,氣管套管壓迫氣管前壁使其塌陷,黏膜缺血、糜爛;另外切開部位氣管環因長時間變形及粘連原因部分不容易回位,增大了氣管狹窄的可能。改良術式則避免了這2種情況的發生。
綜上所述,改良氣管切開術中倒“U”形氣管黏膜軟骨瓣制備簡單,并發癥少,具有較大的實用價值,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李清明,彭培宏.氣管切開手術適應癥的變化和發展[J].臨床耳鼻咽喉科雜志,2004,18(3):170-172.
[2] 卜國鉉,楊占泉.手術創新與意外處理:耳鼻喉頭頸外科卷[M].長春: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657-673.
[3] 陳文文,劉業海,趙益,等.195例倒“U”形氣管瓣氣管切開術臨床分析[J].安徽醫科大學學報,2011,46(8):839-840.
[4] 閻朝暉.氣管切開套囊套管使用中常見問題分析[J].臨床耳鼻咽喉科雜志,2003,17(12):759-760.
10.3969/j.issn.1673-5412.2014.01.022
R730.56;R730.6
B
1673-5412(2014)01-0067-02
2012-12-29)
芮毅軍(1968-),男,副主任醫師,主要從事腫瘤外科臨床治療工作。E-mail:ryj19680530@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