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華兵
疝囊高位結扎術治療小兒腹股溝疝的臨床療效分析
胡華兵
目的對小兒腹股溝疝應用疝囊高位結扎術治療的效果進行觀察和探討。方法隨機選擇53例在本院接受小兒腹股溝疝治療的患兒, 對患兒進行分組, 研究組患兒接受腹腔鏡疝囊高位結扎術, 對照組患兒接受傳統開放疝囊高位結扎術, 分別對兩組患兒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并發癥發生率以及住院時間等進行觀察和比較。結果研究組患兒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 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小兒腹股溝疝應用腹腔鏡疝囊高位結扎術能夠改善優化患兒的各項觀察指標, 提高治療安全性。
疝囊高位結扎術;小兒;腹股溝疝
小兒腹股溝疝作為多發病和常見病, 具有極低的自愈率,斜疝發生率較高, 為了促進患兒生長和改善患兒身心健康必須給予對癥治療[1]。本次研究特就小兒腹股溝疝應用疝囊高位結扎術治療的效果進行觀察和探討。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中所選53例接受小兒腹股溝疝的患兒均經臨床確診, 2例雙側疝患兒, 21例左側疝患兒, 30例右側疝患兒。將所選患兒隨機分為兩組, 研究組共28例患兒, 男19例, 女9例, 最小年齡為1.7歲, 最大年齡為13歲, 平均年齡為(5.2±1.3)歲;對照組共25例患兒, 男18例, 女7例, 最小年齡為1.9歲, 最大年齡為14歲, 平均年齡為(5.3±1.4)歲, 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治療方法 研究組患兒接受腹腔鏡疝囊高位結扎術,對全部患兒行氣管插管全身麻醉, 根據性別不同采取不同的手術方式。男性患兒做2個微小切口, 在臍部做長度為5 mm的切口, 然后進行CO2氣腹建立, 使壓力保持在6~10 mm Hg (1 mm Hg=0.133 kPa)范圍內, 然后將5 mm Trocar置入其中。此外, 還需在患兒腹直肌外緣平臍部位做切口, 長度為3 mm左右, 將分離鉗置入其中。取患兒足高頭低體位, 適當抬高患側。女性患兒只需在臍部做一個切口即可, 將腹腔鏡置入后, 對雙側腹股溝管內環口進行檢查。若為嵌頓疝則進行手法復位然后對嵌頓物的血運情況進行觀察, 若可見對側隱匿性斜疝則進行高位結扎術, 治療過程中不得對患兒輸精管以及精索血管等造成損害, 若有操作孔則無需將疝氣針穿透腹透膜, 若無操作孔則疝氣針需要圍繞內環口進行縫合然后穿過腹透膜, 在腹腔內留置線袢。在將疝氣針退出時同時將線袢帶出, 然后擠出陰囊內CO2。對尼龍線進行收緊以及雙重結扎, 取得內環口閉合效果, 同時將線結埋入皮下。然后行氣腹關閉操作, 將腹腔內氣體排凈, 拔除各種器械, 進行切口縫合完成手術操作。 對照組患兒接受傳統開放疝囊高位結扎術, 兩組患者術后需要常規應用抗生素。
1.3觀察指標 分別對兩組患兒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并發癥發生率以及住院時間等進行觀察和比較。
1.4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中采用SPSS13.0進行數據統計和分析, 采用χ2檢驗計數資料, 采用t檢測計量資料, 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兒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時間分析研究組患兒手術時間為(9.8±2.1)min, 術中出血量為(2.3±1.6)ml,住院時間為(3.2±0.9)d, 對照組患兒手術時間為(20.3±4.9)min,術中出血量為(6.3±2.1)ml, 住院時間為(5.7±1.1)d, 兩組患兒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時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兒并發癥發生率分析 對照組2例患兒陰囊血腫, 2例患兒切口感染, 并發癥發生率為16%, 研究組1例患兒陰囊血腫, 1例患兒有顯著疼痛感, 并發癥發生率為7.14%,兩組患兒并發癥發生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腹腔鏡高位結扎術主要優點如下:手術操作不會對腹股溝管解剖結構造成破壞, 不會輕易對患兒提睪肌、神經以及精索血管等造成損傷;于腹腔內急性疝囊環口周圍縫扎, 更加符合外科手術的要求;雙側疝疝囊高位結扎術可以同時進行, 能夠減輕患兒痛苦;若手術進行過程中發現另一側隱匿疝, 只需做小切口即可進行有效處理[2]。本次研究中通過對比可知, 將腹腔鏡疝囊高位結扎術應用于小兒腹股溝疝的治療過程當中, 能夠縮短患兒的治療時間, 使并發癥的發生得到有效控制, 從而減輕患兒的痛苦。
[1] 劉輝.疝囊高位結扎術治療小兒腹股溝斜疝45例.吉林醫學,2013, 34(27):5564.
[2] 段宣旺, 田茂霖.腹腔鏡疝囊高位結扎術治療小兒腹股溝疝的應用體會.中華疝和腹壁外科雜志, 2012, 6(4):978-979.
2014-04-04]
435501 湖北省黃梅縣第三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