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文凈
青光眼術后并發白內障臨床觀察
史文凈
目的 探討青光眼術后并發白內障臨床診治體會。方法本次共選擇40例青光眼術后并發白內障的患者作研究對象, 均為本院眼科2012年1月~2013年7月收治, 分析病歷資料, 明確診斷,并采取有效方法治療。結果回顧分析得出, 由多種原因可致青光眼術后并發白內障, 如術中感染、術前即有白內障、眼壓過低等。術后1~2周為多數患者發病時間, 且個別原因具不可避免性。本組術前即有白內障23例, 術中感染6例, 眼壓過低6例, 其它5例。積極治療后, 視力≥0.5占87.5%。結論手術為青光眼最有效的治療方法, 但術后易誘導白內障發生, 誘發因素多樣, 為防范不良事件,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圍術期需針對危險因素加強預防, 術中各項操作需輕柔、細致、合理、安全, 嚴格無菌操作, 全面提高手術質量, 為患者的身心健康提供保障。
青光眼;手術;白內障;診斷;治療
近年來, 隨著人口結構老齡化進程加劇, 青光眼病發比率顯著上升, 其為視乳頭萎縮和凹陷、視功能損害及眼壓升高的一種病癥, 起病多急驟, 損傷大, 易致失明[1]。臨床多采用手術方法治療, 雖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癥狀, 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但受多種因素影響, 術后易并發白內障, 嚴重影響康復效果及進程[2]。故加強診治是獲得理想預后的關鍵。本次選取相關病例, 就臨床資料進行回顧, 現將總結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本次共選擇40例青光眼術后并發白內障患者作研究對象, 男15例, 女25例, 年齡47~81歲, 平均(65.2±1.3)歲, 均經病理和常規檢查確診。患者均自愿簽署本次實驗知情同意書, 并排除機體其它系統嚴重疾患者。
1.2方法 對患者病歷資料進行詳細分析, 對青光眼術后并發白內障原因加以分析及總結。①診斷:測量眼壓, 評估是否升高;房角鏡檢查, 對開角型或閉角型青光眼進行確定;視野與眼底檢查, 觀察患者眼部特征與青光眼特征的一致性;詳細檢查眼部, 記錄有無眼部組織損害, 做出明確診斷。②方法:均采用青光眼濾過術治療, 對眼部新的房水途徑進行建立, 使眼球內房水流動提高, 內部壓力減小, 緩解視神經壓力, 以對恢復眼球正常功能起促進作用。
回顧分析得出, 由多種原因可致青光眼術后并發白內障,如術中感染、術前即有白內障、眼壓過低等。術后1~2周為多數患者發病時間, 且個別原因具不可避免性。本組術前即有白內障23例, 術中感染6例, 眼壓過低6例, 其他5例。積極治療后, 視力≥0.5占87.5%。
研究示, 青光眼術后并發白內障有多種原因造成, 以感染因素、手術因素、患者自身因素為主, 誘導病情加理, 使治療更為棘手, 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3]。
3.1感染因素 可能與手術室或手術器械消毒不嚴格、手術方法不當等所致, 病毒或細菌感染晶狀體, 誘發術后白內障。故需嚴格消毒手術器械及手術室, 保障患者安全。
3.2手術因素 ①術中因素:晶狀體損傷:切開角膜邊緣,進而將眼內部鞏膜切除, 為手術關鍵步驟, 但鞏膜切除后較難脫落, 需用鑷子夾出, 反復操作, 使晶狀體損傷概率增加,為避免此種情況, 宜用微型鑷子, 嚴禁使用齒鑷;鞏膜處理不當:包括3種常見處理不當情況:其一為虹膜脫落。切除病變虹膜時健康虹膜易脫露, 反復修復, 加大晶狀體刺激,誘導晶體狀代謝異常, 出現損傷或渾濁, 需取醫療器械協助,避免強行修復脫露鞏膜, 保障晶狀體安全。其二為切除鞏膜過小。虹膜在術中切除時, 若切口過小, 虹膜切口在瞳孔擴散中再次封閉, 需用醫療器械修復, 使晶狀體受損概率增加,誘導白內障發生, 故切除鞏膜時, 切口不宜過小, 以確保預后。其三為虹膜色素問題:若鞏膜和色素不連, 色素在虹膜切除術留在眼部, 未達手術目的。再次處理明顯增加了晶狀體損傷或渾濁幾率;或摘除虹膜時殘留少量色素, 對色素沖洗時晶狀體被壓迫, 進而損傷。故術中需明確了解患者色素層與虹膜相關性, 保證切除虹膜的同時一并切除色素, 提高手術的徹底性, 且之后沖洗眼部力度需適當, 不宜過大, 避免晶狀體受壓。②術后因素:術后眼壓過低較常見, 可能與眼部房水在術中改變相關, 即眼部壓強在房水流動改變時降低, 可借助此種原理行青光眼術, 但眼部房間阻塞或房水流動改變不當易使眼部長期處于低壓下, 進而誘導眼部晶狀體受損或渾濁, 增加術后并發白內障概率。
3.3患者因素 部分患者青光眼術前即有白內障伴發, 術后青光眼得以治療, 但卻加深了白內障癥狀。故診斷青光眼時, 需仔細檢查, 小心操作, 若有其它眼病癥狀檢出, 一旦確診, 手術方案可調整, 上述工作充分完善, 對術后并發白內障有一定防控作用。本次研究中, 本組術前即有白內障23例,術中感染6例, 眼壓過低6例, 其他5例。積極治療后, 視力≥0.5占87.5%。提示術前即有白內障的患者占有較高比例,需加強術前檢查, 以此為依據, 制定適宜的手術方案;同時完善手術室及器械的消毒管理, 將術中感染率降致最低, 并密切檢測眼壓, 做為治療參考, 以全面改善預后。
綜上所述, 手術為青光眼最有效的治療方法, 但術后易誘導白內障發生, 誘發因素多樣, 為防范不良事件, 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圍術期需針對危險因素加強預防, 術中各項操作需輕柔、細致、合理、安全, 嚴格無菌操作, 全面提高手術質量, 為患者的身心健康提供保障。
[1] 冉文瑛, 陳靜, 張樹利.抗青光眼術后不同角膜切口白內障超聲乳化術對角膜屈光狀態的影響.眼科新進展, 2012, 32(7): 688-689.
[2] 喬建治, 張永喜.抗青光眼術后白內障行不同切口超聲乳化術的臨床療效分析.眼科新進展, 2012, 32(4): 390-392.
[3] 冀哲, 李淑珍.非超聲乳化顯微手術治療青光眼術后白內障的臨床觀察.中華顯微外科雜志, 2011, 34(1): 77-78.
2014-03-28]
450000 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