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銳
消化內科治療中應用無痛胃腸鏡的療效觀察
李銳
目的研究分析臨床中使用無痛胃鏡來治療消化內科患者的效果。方法對本院接收的158例消化內科患者來進行研究分析, 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兩組患者, 其中對照組79例使用常規胃腸鏡檢查, 研究組使用無痛胃腸鏡檢查, 對比分析臨床檢查效果。結果兩組患者經過對比后, 研究組的效果比較好。結論臨床中使用無痛胃腸鏡進行消化內科檢查具有比較好的效果, 患者得到了優質的檢驗體驗, 對臨床治療提供了很好的幫助。
無痛胃腸鏡;消化內科;臨床治療
消化內科一直以來使用的常規胃腸鏡檢查, 臨床效果并不好, 患者承受了較大的痛苦, 檢查結果質量不高[1]。本院為了提升消化內科患者的檢查體驗效果, 對無痛胃腸鏡應用的效果進行演技分析, 希望能夠應用該種方法來改善患者的臨床痛苦, 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此次選取本院接收的158例消化內科患者,其中男85例, 女73例, 患者年齡最小13歲, 最大75歲, 平均年齡為(45.5±9.5)歲;體重范圍在28~85 kg, 平均體重為(59.2±7.8)kg;病程范圍在2個月~8年, 平均病程為(4.5±1.5)年。此次研究中采取分組研究的方式, 將患者分組為對照組和研究組, 每組均為79例, 患者的年齡、體重等一般性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可以對比分析研究。
1.2方法 臨床中為患者提供常規胃腸鏡檢查, 對患者的臨床檢查結果進行研究分析, 然后對癥治療。此次研究中對照組患者使用的是常規胃腸鏡檢查, 研究組則是使用無痛胃腸鏡檢查, 研究組患者使用微型攝像頭來進行病灶的檢查,將其傳輸到屏幕中, 根據患者的病理結果和臨床表現來進行臨床診斷, 制定治療方案。此次的患者全部都接受了心電圖監測和生命體征監測[2]。
1.3觀察指標 本次研究當中的觀察指標包括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的血壓、心率、血樣飽和度以及臨床癥狀的變化, 通過觀察統計, 將兩組患者的臨床指標與不良反應發生率進行對照比較。
1.4療效判定 痊愈:患者臨床指標均恢復正常, 臨床癥狀完全消失;好轉:患者臨床指標明顯改善, 臨床癥狀基本消失;無效:患者臨床指標以及臨床癥狀無變化或惡化。總有效率=(痊愈例數+好轉例數)/患者總例數×100% 。
1.5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 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 x-±s)表示,采用t檢驗, 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 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臨床指標比較 研究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其心率、血壓、血氧等的指標對比分析顯示, 研究組在檢查前以及檢查后都沒有什么改變, 而對照組患者則在檢查前和檢查后出現了較大的差異, 兩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臨床療效比較 研究組79例患者中, 痊愈48例, 有效29例, 無效2例, 總有效率為97.47%;對照組79例患者當中,痊愈23例, 有效37例, 無效19例, 總有效率為75.95%。結果表明研究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不良反應比較 本次研究當中, 研究組患者在檢查當中共出現3例不良反應, 分別為1例嚴重咳嗽、1例嘔吐、1例躁動,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8%;對照組當中共出現17例不良反應, 分別為5例嚴重咳嗽, 6例嘔吐以及6例躁動,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1.52%。結果表明研究組患者在不良反應發生率方面明顯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消化內科中有許多的患者來接受檢查和治療, 消化道疾病是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疾病, 具有很高的發病率, 而且該疾病的發生比較突然, 發病快, 患者會有比較明顯的癥狀, 比如腹痛、腹瀉、嘔吐等, 這些癥狀來得比較猛, 如果不及時的進行診斷和針對性處理, 會導致病情的進一步惡化, 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3]。
臨床中使用無痛胃腸鏡來為患者提供檢測, 是目前比較新的技術, 雖然該技術的應用時間沒有常規胃腸鏡檢查久, 但是其無痛的特點, 在臨床中得到了患者的接受。所以, 無痛胃腸鏡對于臨床因為疼痛引起的不良反應具有很好的改善, 患者的血壓、心率、血氧情況都沒有變化, 說明臨床檢查效果穩定, 患者比較容易接受。在今后的消化內科檢查中, 比較推介使用無痛胃腸鏡檢查, 讓患者獲得比較好的檢查效果。
[1] 楊虹.無痛胃腸鏡在消化內科中的臨床應用探討.中外醫療, 2012, 31(35):52-53.
[2] 黃麗華.消化內科無痛胃腸鏡臨床的應用療效分析.當代醫學, 2012, 18(25): 51-51.
[3] 鄧曉峰.132例胃腸鏡在消化內科中的臨床療效分析.中國衛生產業, 2012, 9(11):75-75.
2014-04-10]
150001 黑龍江省醫院南崗門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