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超
有關切口感染的臨床探究
張洪超
目的探討分析普外科術后切口感染患者的臨床診斷和治療方法。方法67例患者進行研究分析, 這些患者的臨床資料以及診斷治療資料是此次研究的主要內容, 并對其進行回顧分析。結果患者住院時間超過16 d的比例為59.70%, 年齡在59歲以上的患者比例為55.22%, 進行Ⅱ類手術患者的比例是70.15%。結論術前為患者進行感染預防并對其采取支持治療, 讓患者得到較好的治療和預防措施,能夠很好的改善切口感染的情況。
普外科;切口感染;預防對策
患者的手術部位感染是手術并發癥之一, 會對患者的治療效果產生影響, 而且也會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1]。此次根據本院2010~2012年接收的67例切口感染患者進行研究分析, 對患者術后的診斷資料以及治療資料進行研究,根據切口感染的情況來進行針對性處理, 現報告如下。
1. 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0~2012年接收的67例手術出現切口感染的患者進行研究, 其中男41例, 女26例, 年齡18~75歲。切口感染發生在手術結束1個月內, 或者有植入物1年以內且感染必須與手術有關, 切口內有膿樣分泌物流出或軟組織培養能獲得分離出來的微生物, 切口部位有疼痛壓痛、局部腫脹發紅或發熱等。
1. 2方法 根據2010~2012年本院的67例切口感染患者治療資料進行研究, 對患者的感染情況進行了解, 尋找導致感染的原因, 采取針對性的處理措施。研究引起患者出現感染的因素, 對患者術前的白蛋白量、年齡、手術類型、抗生素使用等進行詳細的記錄[2]。
2. 1患者感染與住院時間之間的關系 發生切口感染的患者住院時間為16~60 d及60 d以上者所占比例較高, 共占59.70%, 高于其他住院時間所占百分比。
2. 2患者切口感染與年齡之間的關系 發生切口感染的患者年齡在59歲以上者所占比例較高, 共占55.22%, 高于其他年齡段患者所占百分比。
2. 3患者切口感染與手術切口類型之間的關系 發生切口感染的患者進行Ⅱ類手術者所占比例最高, 為70.15%, 高于進行其他類型手術患者所占百分比。
臨床中患者所處的環境是患者出現感染的一個重要因素, 普外科患者的切口感染受到以下一些因素的影響。①自身因素:患者自身免疫能力不強, 抵抗力弱, 術后恢復過程中很容易受到感染的影響;②治療過程:患者的皮膚殺菌工作和手術操作等沒有嚴格的執行無菌原則, 醫護人員缺乏無菌意識, 導致了患者術后出現感染的情況;③抗生素的使用:臨床使用抗生素不合理, 導致患者的機體耐藥性增加,體內的菌群失衡, 對外來的病原菌抵抗能力反而降低, 手術的部位容易受到病原菌的侵襲而出現感染。所以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是術后感染環節非常重要的內容;④環境因素:醫院里有很多的細菌以及微生物, 病房的環境和手術室的潔凈度都是決定患者是否出現感染的重要因素[3]。
臨床中患者的手術切口感染是比較多見的, 可是醫護人員必須要積極的對患者切口進行處理和護理, 雖然這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臨床中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 術前需要對患者的情況進行了解, 為患者使用抗菌藥物治療, 來改善感染的情況, 合理的對患者進行支持治療, 能夠對患者的手術切口感染情況起到抑制, 降低感染幾率。
綜上所述, 臨床中患者的切口感染是非常困擾醫生和患者的一個重要問題, 必須引起重視, 通過對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 有助于提前進行預防和處理, 讓患者術后感染的幾率降低, 獲得比較好的恢復狀態, 平時要注意執行無菌操作原則, 讓患者得到比較可靠的醫護服務, 對導致患者出現感染的因素, 積極地進行預防。
[1] 李晉, 施有海, 趙懷輝.普外科術后切口感染分析與處理.中外醫學研究, 2011,9(17):97-98.
[2] 張久德.闌尾切除術后切口感染的防治措施.內蒙古中醫藥, 2010(12):94.
[3] 繆連彬.分析普外科手術切口感染的相關因素研究.吉林醫學, 2010, 31(12):1618.
2014-07-30]
150036 黑龍江省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