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Bentall手術治療馬方綜合征心血管病變的護理體會
王磊
馬方綜合征(marfan syndrome)是遺傳性結締組織疾病,其病變主要累及眼、骨骼肌和心血管系統。其心血管病變主要表現為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升主動脈近端彌漫性擴張、常合并夾層動脈瘤, 患者多因心力衰竭或動脈瘤破裂而死亡[1]?,F今, Bentall手術[2]是治療馬方綜合征心血管病變的首選方法, 手術難度大, 技術要求高, 本院2009年起成功實施了該手術10例, 效果良好, 先將護理配合體會報告如下。
1. 1一般資料 本組10例患者, 其中男7例, 女3例, 年齡18~58歲, 均為主動脈瘤伴瓣膜關閉不全。3例患者有嚴重高血壓, 高血壓3級, 心功能3~4級, 10例患者均在低溫體外循環麻醉下行Bentall手術, 手術順利, 均治愈出院。
1. 2手術方法 在全身麻醉低溫體外循環下行Bentall手術,監測心電圖、有創動脈壓、中心靜脈壓、血氧飽和度, 根據患者情況行股動脈插管。胸骨正中切口, 行心包內探查, 探測病變部位, 切除病變的升主動脈和主動脈瓣, 將帶瓣的人造血管移植到主動脈瓣環處, 修剪人造血管至合適長度, 在人造血管壁上打孔, 然后用0~4-prolene縫線將左、右冠狀動脈的開口吻合到人造血管開口上, 最后將主動脈的殘端與人造血管連續縫合。吻合完畢后, 充分排氣, 開放升主動脈,觀察有無滲漏, 拔除冠狀動脈灌注管, 將人造血管用瘤壁包繞嚴閉, 復溫, 停體外循環, 拔除各種管道, 清點物品, 嚴格查對后放置引流管, 關胸。
2. 1術前準備 患者長期飽受病痛折磨, 對疾病的治療持有矛盾心理, 既渴望根治又怕手術效果不佳, 進而影響生活質量。護理人員應多了解患者的心理, 術前訪視患者, 向其耐心地解釋該病的發病原因、治療方案、術后恢復情況, 打消患者的思想顧慮, 增強其信心, 以更好的心態接受手術治療。囑患者注意休息, 加強營養, 進易消化食物。遵醫囑給予強心、利尿治療, 改善患者心功能, 監測患者血壓, 防止血壓忽高忽低造成動脈瘤破裂, 指導患者練習肺功能、床上大小便等, 備好術中所用器械及物品, 檢查急救設備及藥品是否齊全, 通知血庫備血, 以防術中出血。
2. 2術中配合 巡回護士配合:患者入手術室后, 置患者于頭高腳低的手術體位, 開放靜脈通路, 進行心電監護, 吸氧, 嚴格查對, 檢查患者皮膚完整情況, 協助麻醉醫生進行動、靜脈穿刺及氣管插管操作, 協助手術醫生消毒、導尿,清點器械和物品, 及時提供物品, 準備好熱鹽水備用。其他同常規體外循環手術護理。
器械護士配合:手術開始前與巡回護士清點手術器械、縫針、縫線、敷料, 準備好手術用鹽水及術后引流用管道,熟悉手術步驟, 密切關注手術進程, 傳遞手術器械時準、穩、快, 配合手術醫生完成手術操作, 待手術結束時, 清點完器械、敷料、縫線、縫針及一切術中所用物品, 確認無誤后,再要求術者關胸。
2. 3術后護理 患者回重癥加強護理病房(ICU)后給予持續心電監護, 心率保持在90次/min以下, 防止心率過快, 增加氧耗, 造成冠狀動脈血流量減少, 及時發現各種心律失常并處理。術后給予呼吸機輔助呼吸, 維持呼吸10~16次/min, 潮氣量6~8 ml/kg, 每隔30 min查血氣, 及時調整呼吸機參數, 維持pH值的穩定。連續監測有創動脈壓、中心靜脈壓、肺毛細血管壓, 保持動脈血壓穩定, 避免術后吻合口破裂、出血及心腦血管意外的發生, 密切關注液體出入量及尿量的變化,根據上述指標調整輸液量及血管活性藥物用量。術后應嚴密觀察引流管內引流液的量、 顏色、 性質變化, 并做好詳細記錄。觀察傷口有無滲血、出血, 遵醫囑給予止血藥物或及時開胸止血。術后注意觀察患者意識、瞳孔及肢體感覺運動情況,觀察有無因腦組織缺血再灌注損傷后導致的意識異常及肢體活動障礙[3], 發現異常, 及時處理。術后連續監測患者體溫,運用抗生素預防術后心內膜炎及肺部感染, 防止并發癥。
Bentall手術由于手術操作復雜、手術時間長、創面大,必須做好積極的術前準備, 手術中應嚴格無菌操作, 嚴格止血, 術后應制定詳細的護理目標, 根據不同患者的情況, 采取不同的護理措施, 有效防止術后并發癥的發生, 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提高護理質量。本組10例患者經積極的治療及護理, 均治愈出院。
參考資料
[1] 陳啟福. 胸心外科疾病診療指南. 北京:科學出版社, 1999: 155-156.
[2] 孫衍慶. 胸主動脈瘤和主動脈夾層動脈瘤外科治療不同術式的評價.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 2003, 10(1):2.
[3] 董國祥. 實用血管外科學及護理 .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1994:170.
2014-07-18]
473000 南陽醫專一附院心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