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學章
神經內鏡在神經外科手術中的應用
田學章
目的對神經外科手術中的神經內窺鏡的應用進行探討。方法選取164例內鏡手術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其中包括54例單純內鏡手術, 164例內鏡輔助顯微神經外科手術以及22例鼻蝶切除垂體腺瘤。結果在體征以及臨床癥狀上, 164例患者均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好轉, 顱內占位性病變經頭顱CT、MRI復查大部分或者全部切除。結論作為重要的微創神經外科的組成部分, 神經內鏡技術的應用可以有效的促進術后并發癥以及腦組織損傷的減少, 從而將手術療效提高。
神經內鏡;神經外科;臨床應用
作為重要的微創神經外科的組成部分, 神經內鏡越來越廣泛的運用在了臨床上。廣大的神經外科醫生普遍的接受了這項技術微創、放大以及照明的特點, 而且在神經外科的各個領域都已經應用到了。湖北省江陵縣人民醫院在2010年10月~2013年10月共收治了164例采用神經內鏡手術的患者, 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 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本組共164例采用神經內鏡手術的患者,其中有104例男性以及60例女性, 24例交通性腦積水患者, 18例蛛網膜囊腫患者, 4例腦室內腫瘤, 36例前循環動脈瘤, 28例患者三叉神經痛、面肌痙攣患者, 22例垂體腺瘤患者。
1.2方法 分為兩類手術, 一類是采取單純內鏡手術, 也就是進行透明囊腫、腦室囊腫以及腦室造瘺穿通術, 而一些進行囊腫壁剝脫術。另外一類在內窺鏡輔助之下采取顯微神經外科手術。以腫瘤在腦室的位置為根據, 分別行經經胼胝體前入路以及額中回入路進行腫瘤的先行切除, 將觀察鏡在死角處放置用以對周圍的組織以及有無腫瘤殘留進行觀察, 從而對重要組織予以保護并最大限度的做到全切, 在結束手術的時候要對腦室內的微小出血點進行觀察。在通常情況下會采取右側于瞳孔位置冠狀線以及矢狀線相交處約1 cm的地方作為三腦室底造瘺單純內鏡手術的切入點, 用約3 cm長的頭皮小弧形或者直線切口, 而其中的顱內鉆孔大小約為8~10 cm, 以腦室穿刺的方法為根據對硬膜進行處理, 將腦室鏡在穿刺之后置入[1]。針對透明隔囊腫以及腦室內囊腫, 要以CT或MRI所示囊腫部位為根據對頭皮切口位置進行適當的變換, 在腦室進行穿刺進入之后, 將囊腫找到, 利用雙極電凝造穿通腦室與瘺, 從而對內引流更為便利, 針對易于剝離的部分窄蒂的囊腫, 采取部分囊壁剝離方式進行處理。
其中的56例腦積水患者, 除了其中的1例梗阻性腦積水患者在手術之后沒有明顯的改善癥狀, 后來又重新進行了行腦室-腹腔分流術外, 其余的患者在手術之后經過CT或MRI復查, 均有不同程度的縮小出現在腦室當中, 改善或者消失的情況出現在臨床癥狀當中。在術后復查時, 18例蛛網膜囊腫當中完全消失的有10例, 明顯變小的有6例, 無變化的有2例。在手術之后12例面肌痙攣患者當中癥狀消失的有1例, 有2例在3個月之后癥狀消失。22例垂體腺瘤患者術后有8例痊愈。
隨著手術技術以及神經內鏡器械水平的不斷提高, 在神經外科手術當中應用的越來越為廣泛, 以在手術當中神經內鏡不同的操作為根據可以將其劃分為三種類型:內鏡控制顯微神經外科手術、內鏡輔助顯微神經外科手術以及單純神經內鏡手術[2]。
其中完全在內鏡下進行的是單純神經內鏡手術操作, 利用顱骨鉆孔, 使內鏡可以在病變部位到達, 利用內鏡手術通道完成操作。由于內鏡通道具有止血困難以及狹小的特點,所以要嚴格手術適應癥。利用神經內鏡良好的放大以及照明作用進行內鏡輔助顯微神經外科手術, 在進行顯微神經外科手術的時候, 對于那些顯微鏡光線難以到達的腦深部的位置,可以利用神經內鏡對顯微鏡下的死角進行觀察, 對病變周圍以及深部的細微結構的毗鄰關系進行觀察, 從而促進對正常結構牽拉的有效減少[3]。
在對顱內囊性病變以及腦室內病變的處理上, 神經內鏡具有一定的獨到之處。作為重要的微創神經外科的組成部分,神經內鏡隨著術者手術經驗不斷提高以及內鏡器械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廣泛的運用在了臨床上, 在未來的醫學事業當中必定會發揮更大的作用。
[1] 胡火軍, 郭金滿, 汪雷, 等.神經內鏡的臨床應用(附49例報告) .中國內鏡雜志, 2007, 13(8):873-875.
[2] 陳國強, 鄭佳平, 劉海生, 等.軟性神經內鏡在神經外科手術中的應用.中華神經外科雜志, 2007, 23(3):169-171.
[3] 張亞卓, 王忠誠, 高鮮紅, 等.神經內鏡技術的臨床應用.中華神經外科雜志, 2010, 16(1):11-13.
434100 湖北省江陵縣人民醫院神經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