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濤
創傷性脾破裂35例診治分析
李云濤
目的探討創傷性脾破裂的診治經驗, 進一步提高臨床上對脾破裂的診治水平。方法回顧性分析本院2010年7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創傷性脾破裂患者共35例, 總結診斷治療方法。結果手術治療22例, 全部痊愈;非手術治療13例, 其中1例出現血流動力學不穩定改為手術治療后痊愈, 余均痊愈。結論提高脾破裂診斷率的關鍵是詳細了解病史、完善彩超等相關檢查, 要把握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的適應證, 對影響血流動力學的脾破裂患者需積極的外科手術治療。
脾破裂;脾切除術
脾臟是腹腔臟器中最容易受損的器官, 在腹部閉合傷中,脾破裂占30%~40%, 在腹部開放性損傷中脾破裂占10%左右, 所以脾破裂是腹部外科常見病。原陽縣紅十字醫院外科2010年7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創傷性脾破裂患者共35例,現總結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外科2010年7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創傷性脾破裂患者共35例, 其中男性21例, 女性14例, 年齡18~61歲, 平均(46±11.3)歲。致傷原因為車禍傷16例, 高空墜落傷8例, 毆打傷5例, 刀刺傷4例, 其他2例。傷后至就診時間0.5~7.5 h, 平均2.5 h。開放性損傷9例, 閉合性損傷26例。
1.2損傷程度 脾臟損傷程度按美國創傷外科學會(AAST)分級標準 , 經手術、B超或CT確定。本組損傷程度Ⅰ級4例,Ⅱ級6例, Ⅲ級15例, Ⅳ級8例, Ⅴ級2例。
1.3診斷依據 有損傷的病史;臨床有內出血的表現;腹腔診斷性穿刺抽得不凝固血液; 癥狀有腹痛、休克、腹膜炎、Kehr征。經過了解外傷病史, 借助 B 超、CT 掃描和診斷性腹腔穿刺檢查, 明確診斷為創傷性脾破裂。35例患者中, 左上腹壓痛患者19例, 占54.29%;出現口渴、煩躁、血壓低、心率快及尿少等休克表現者16例, 占45.71%。
1.4治療方法
1.4.1非手術治療 對腹部受傷后病情發展平穩, 無休克或容易糾正的一過性休克, 影像學檢查(B超、CT)證實脾破裂比較局限和表淺, 無其他臟器合并癥, 血液動力學穩定,給予保守治療, 嚴密觀察血壓、脈搏、腹部體征、血紅蛋白及影像學變化, 采用臥床休息、輸液、應用止血藥物, 必要時輸血, 本組共13例患者采用保守治療。
1.4.2手術治療 對于受傷后血流動力學不穩定, 或伴有腹外重要器官損傷, 或不能排除腹內其他臟器損傷者行手術治療。觀察中發現繼續出血或有其他臟器損傷則立即中轉手術。采用脾破裂修補術, 常規開腹后探查腹腔臟器、脾破裂的損傷程度進行脾修補術, 根據脾破裂情況實施單純縫合、修補縫合、脾部分切除、全脾切除術。
35例患者中非手術治療13例, 其中1例保守治療8 h后出現血流動力學不穩定, 有休克表現改為手術治療(脾切除術)后痊愈, 余12例均痊愈。手術治療22例, 全部痊愈,其中1例出現脾窩積液, 經過抗生素應用及延長引流等處理后痊愈。
脾臟是腹腔內一種實質性臟器, 供血豐富, 質地脆弱,因此損傷時容易出現脾破裂[1]。脾破裂部位多見于脾上極或膈面。破裂如發生在臟面, 尤其是臨近脾門者, 有撕裂脾蒂的可能, 此時出血量大且迅速, 患者可迅速發生休克甚至有生命危險。對于創傷性脾破裂患者, 首先是早期診斷, 避免漏診, 查體不詳細和合并癥的掩蓋是漏診的主要原因。出血性休克是外傷性脾破裂致死的主要原因, 此時應迅速建立深靜脈通路同時快速補液, 嚴重出血時應早期補充懸浮紅細胞糾正貧血, 輸新鮮冰凍血漿補充凝血因子, 必要時應用正性肌力藥物, 對活動性出血未得到有效控制者進行限制性液體復蘇, 一般將收縮壓控制在80~90 mmHg, 平均動脈壓控制在50~60 mmHg, 同時結合尿量、乳酸等指標和臨床情況綜合判斷灌注情況[2]。
關于治療方法的選擇, 根據患者輕重而言, 輕度脾破裂腹腔內出血不多, 或包膜下血腫滲血少者, 無休克, B超探查出血較少, 多數可行保守治療, 但確定或懷疑合并腹腔內其他臟器損傷者則應剖腹探查[3]。研究顯示脾切除術后的患者對感染的抵抗力下降(尤其是嬰幼兒), 因此在“搶救生命第一, 保留脾第二”的原則下, 盡量采用保脾的方法。若脾嚴重破裂或脾蒂嚴重斷裂, 出血多, 宜行脾全切除術, 對于合并傷者處理較為復雜, 需與有關科室密切配合, 統籌安排,應先處理危及生命的損傷。
通過對本組病例的分析可作出結論:脾損傷處理原則為“搶救生命第一, 保留脾臟第二”;早期診斷, 避免漏診, 嚴密監測, 快速處理失血性休克等急危重癥患者的方法;按創傷分級標準, 具體選擇不同術式以達到搶救生命, 保留脾臟,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目的。
[1] 陳小春, 張桂英, 余小舫, 等.外傷性脾破裂的診斷與治療.肝膽胰外科雜志, 2004, 16(3):200-201.
[2] 沈睿熙.基層醫院外傷性脾破裂38例診治體會.云南醫藥, 2009(03):388-390.
[3] 鄭文博, 陳謂球, 黎紹基.脾亢脾次全切除術后殘脾及免疫指標的觀察.中國實用外科雜志, 2000, 20(6):366-367.
453500 原陽縣紅十字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