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興無 齊昌晉 周紅星
152例成人麻疹流行病學與臨床特征
胡興無 齊昌晉 周紅星
目的探討152例成人麻疹的流行病學與臨床特征, 為麻疹的預防、診斷與治療提供依據。方法選擇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本院收治的152例成人麻疹患者進行研究, 回顧性分析所有患者的流行病學與臨床特征、實驗室檢查、治療轉歸等。結果成人發病年齡多分布于20~39歲, 發病季節多在3~6月份, 臨床表現主要為發熱與出疹, 同時伴有眼結膜充血、卡他癥狀, 咳嗽、口腔Koplik斑,血象多正常或降低, 肝酶升高。結論采取成人麻疹疫苗強化免疫, 加強流動人口疫苗接種情況的監測,可有效降低成人麻疹傳播, 控制成人麻疹流行。
麻疹; 流行病學特征;臨床特征;疫苗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臨床主要表現為發熱、咳嗽、流涕、眼結膜充血、口腔黏膜有紅暈的灰白色小點(Koplik斑), 該病主要流行于6個月~5歲的兒童,傳染性較強[1]。隨著麻疹病毒活疫苗的接種, 兒童麻疹發病率及病死率明顯降低, 但成人麻疹發病率表現增加的趨勢。本文分析并總結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人民醫院收治的152例成人麻疹病例。
1.1一般資料 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本院收治的152例成人麻疹患者, 包括男性92例、女性60例, 男女性別比例1.55:1;年齡18~53歲, 平均31.5歲。所有病例的診斷均符合《傳染病學》診斷標準[2]。
1.2方法 采用回顧性分析的方法, 對本組152例成人麻疹患者的流行病學特點、臨床特征、實驗室檢查、治療轉歸等進行研究。
2.1流行病學特點 本研究152例成人麻疹病例, 年齡分布:18~19歲7例(4.7%), 20~29歲75例(48.7%), 30~39歲38例(25.5%), 40~49歲25例(16.4%), ≥50歲7例(3.8%)。發病季節分布:2月份17例(11.2%), 3月份35例(23.0%), 4月份38例(25.0%), 5月份28例(18.4%), 6月份27例(17.7%), 7~1月份各1例, 共占5.0%。人群分布:60例患者為本市戶口 (39.4%), 92例為外地戶口 (60.5%), 并且部分患者未接種過麻疹疫苗。
2.2臨床表現 本組所有患者均出現發熱, 22例(14.7%) 37~38℃, 127例(83.5%)38~40℃, 40.1℃以上3例(2.0%);發熱持續(3.7±1.2)d, 發熱至出疹時間為17~120 h, 且發熱80~120 h出疹的患者120例(78.4%)。出疹為淡紅色的斑丘疹, 出疹順序為耳后發際-面部-頸-軀干-四肢-手足,退疹后有不同程度糠麩樣脫屑和色素沉著。除了表現為發熱與出疹, 還出現咳嗽133例(87.5%)、卡他癥狀127例(83.6%)、眼結膜充血138例(90.2%)、口腔Koplik斑144例(95.2%),同時合并并發癥:支氣管炎100例, 喉炎44例, 肝功能受損60例, 腎功能受損15例。
2.3實驗室檢查 152例麻疹患者抗體陽性78例(52.0%),弱陽性31例(20.6%), 陰性42例(28.2%);WBC正常52例(34.3%), 增高31例(20.6%), 降低68例(45.2%);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轉氨酶(ALT)、天冬氨酸轉氨酶(AST)增高100例(65.7%), 小便常規異常45例(29.4%)。
2.4治療與預后 所有患者經抗病毒治療、對癥與支持療法, 經過精心護理, 均痊愈出院, 住院時間為4~10 d, 并發癥的患者住院時間較長。
麻疹通常在嬰幼兒發病率最高, 并且主要發生于冬春季,由于我國麻疹疫苗的計劃免疫, 麻疹的發病率、病死率顯著降低[3]。但近年來, 麻疹的發病率出現增高的趨勢, 并且多發生于成年人[4]。成人麻疹發病率增高的原因可能是麻疹疫苗接種率低, 人口流動性增強, 聚集的外來人口未接種疫苗,導致易感人群增多, 且易造成群體感染;同時兒童時期注射疫苗未復種, 導致成年人體內抗體滴度不夠, 也易導致成人麻疹高發[5]。
本文研究了152例成人麻疹患者, 發病季節主要為春季, 3~6 月份患者數達128例(87.2%), 其他月份病例呈散發;發病年齡主要分布于20~39歲年齡組, 患者數達113例(74.4%);成人麻疹的發熱以高熱為主, 持續較長時間, 臨床癥狀重而明顯, 可出現咳嗽、眼結膜充血、腹痛、腹瀉、惡心嘔吐等癥狀,肝腎功能受損常見[6];成人麻疹出疹順序與典型麻疹相同,從耳后發際至面部、頸部、軀干, 最后是手、足心, 顏色為淡紅色斑丘疹, 并有明顯的口腔Koplik斑;成人麻疹抗體陽性率高達72.6%;并發癥多為支氣管炎、喉炎與肝腎功能受損。成人麻疹的治療以抗病毒治療、對癥與支持療法, 預后好。
因此, 控制成人麻疹發病的有效措施在于加強成年人麻疹強化免疫, 監測流動人口的麻疹疫苗接種情況[7];同時,提高成人麻疹的診斷與簽別診斷, 采取隔離方案、抗病毒等治療, 避免麻疹的傳播。
[1] 趙洪.成人麻疹患者臨床特點與預防對策.中日友好醫院學報, 2011, 24(8): 311-316.
[2] 楊紹基, 任紅.傳染病學.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8:60.
[3] 徐步惠.118例麻疹臨床分析.傳染病信息, 2012, 2 (4): 252-254.
[4] 周建芳, 童云龍.100例成人麻疹臨床特點分析.中華傳染病雜志, 2012, 12(3):361-368.
[5] 姚貝, 黃瑞林.232例麻疹病例的臨床特征.中國感染控制雜志, 2011, 16(1): 321-322.
[6] 王慶, 孫木, 崔長弘, 等.北京市西城區麻疹流行病學特征與控制策略分析.現代預防醫學, 2013, 32(4):4332-4333.
[7] 柯柳, 張瑩, 李曉萍, 等.成人麻疹患者的臨床特點.傳染病信息, 2013, 13(2):106.
430300 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人民醫院感染病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