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勤
新生兒窒息的高危因素研究及護理體會
梁勤
目的探析新生兒窒息的高危因素及護理措施。方法選取本院發生窒息的38例新生兒為研究對象, 對其病例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導致新生兒窒息的原因主要與宮內感染、胎兒窘迫、缺血缺氧性腦病、敗血癥等因素有關。結論針對不同的危險因素, 患者進行早期的預防、治療、監測原發病等可以有效的降低新生兒窒息的發生率。
窒息;新生兒;高危因素
新生兒窒息是一種常見的并發癥, 主要因圍產期各種原因導致胎兒缺氧而引發在胎兒娩出過程中出現的呼吸障礙或者是宮內窘迫現象[1]。本院針對新生兒窒息的高危因素的分析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間發生新生兒窒息的38例患兒為研究對象, 其中男性患兒為25例,女性患兒為13例;出生體重< 2.5 kg的患者為22例, 出生體重在2.5~4.0 kg之間的患兒為5例, 出生體重> 4 kg的患兒為11例;有4例患者為早產兒, 32例患者為足月, 2例患兒為過期;8例患兒出生時母體發生宮內感染, 11例患兒為缺血缺氧性腦病, 9例患兒發生胎兒窘迫, 5例患兒發生新生兒肺炎, 3例患兒出現敗血癥, 其他原發疾病為2例。
1.2護理方法 護理人員要密切觀測患者的胎心, 對于胎心< 120次/min的患者, 需要及時糾正胎兒宮內窘迫的現象。對于糾正困難的胎兒, 需要結合自身情況選擇合理的分娩反方式, 將患者的產程縮短, 盡快有效的結束分娩是預防新生兒窒息最有效的方法。護理人員還需要準備好搶救物品。當胎兒娩出后, 首先要快速的清理新生兒呼吸道中分泌物, 使患兒呼吸保持通暢。患兒一旦發生窒息的現象, 醫護人員需要爭分奪秒的按照心肺復蘇的標準進行搶救。待患兒復蘇后,護理人員需嚴格的監測患兒的膚色、心率及呼吸等, 同時注意患兒的保暖, 必要時給予抗生素避免感染情況發生。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5.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中所涉及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 計數資料采用(n, %)表示, 采用χ2檢驗。
2.1新生兒窒息因素 影響新生兒窒息的危險因素有很多, 其中出現宮內感染的患兒占21.05%(8例), 因缺血缺氧性腦病引發窒息的患兒占28.95%(11例), 因胎兒窘迫引發窒息的患兒占23.69%(9例), 因新生兒肺炎引發窒息的患兒占13.16%(5例), 因敗血癥引發窒息的患兒占7.89%(3例), 其他因素占5.26%(2例)。可見, 胎兒窘迫、新生兒肺炎、宮內感染、敗血癥、胎兒窘迫等是影響新生兒窒息的危險因素。
2.2新生兒出生體重與窒息的關系 38例窒息新生兒中,出生體重> 4 kg的新生兒共有11例, 窒息發生率為28.95%。出生體重在正常范圍內(2.5~4 kg之間)的新生兒共有5例,窒息發生率為13.16%。出生體重< 2.5 kg的新生兒共有22例, 窒息發生率為57.90%。可見出生體重在正常范圍內的新生兒窒息發生率明顯低于出生體重> 4 kg、< 2.5 kg的新生兒。可見, 新生兒發生窒息的原因與出生體重有直接關系。
2.3分娩方法與窒息的關系 回顧分析病例發現, 新生兒窒息與分娩方式有直接關系, 其中陰道助產的患兒發生率高達60.53%(23例), 而進行剖宮產窒息發生率為34.21%(13例),自然分娩窒息發生率為5.26%(2例)。可見, 采用陰道助產與剖宮產的新生兒窒息幾率明顯高于自然分娩的新生兒。
有效的救治與合理的護理可降低新生兒窒息的死亡率,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研究表明, 38例窒息的新生兒中, 產生窒息的主要原因與宮內窘迫新生兒肺炎、宮內感染、缺血缺氧性腦病、敗血癥、胎兒窘迫等因素有關。同時, 患兒產生窒息的原因與分娩方式、出生體重也有著密切關系。總之, 引發新生兒窒息的原因有很多種, 包括出生前、出生時、出生后等各種原因。所以,孕婦整個圍產期保健、有效的產后護理及圍產期間的密切監測是降低新生兒窒息的主要措施。
[1] 趙敏, 林延秋.237例新生兒窒息回顧性分析.中國初級衛生保健, 2012, 11(15):123-124.
464400 河南省淮濱縣第二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