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娥
對奇異變形桿菌引起食物中毒的處理思考
孫玉娥
目的探究奇異變形桿菌引起食物中毒的處理。方法以某醫院2013年6月接診11例食物中毒患者的臨床資料作為研究對象, 對其進行流行臨床資料分析、病學調查以及實驗室檢驗結果分析。結果雞塊、涼菜、紅燒肉、肉絲、燉排骨中的大腸桿菌、菌落總數均嚴重超標。在肉絲、雞塊中均檢測出奇異變形桿菌。其中9例患者肛拭子中檢測出奇異變形桿菌。結論經樣品檢驗以及生化試驗分析, 確診為奇異變形桿菌引起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奇異變形桿菌
奇異變形桿菌食物中毒是條件致病菌引起食物中毒[1]。本文以本院2013年6月接診的11例食物中毒患者的臨床資料作為研究對象, 對奇異變形桿菌引起食物中毒處理思考進行研究。
1.1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中男8例, 女3例, 患者年齡26~48歲, 平均年齡(36.8±1.7)歲, 所有患者均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腹瀉、腹痛、惡心、嘔吐以及頭暈等癥狀, 腹瀉2~10次不等, 無發熱癥狀。
1.2方法
1.2.1調查方法 采集患者糞便、嘔吐物、肛拭子以及廚房用具拭子。
1.2.2檢驗方法 根據GB/T4789-2003《食品微生物學檢驗》以及《變形桿菌食物中毒的診斷標準》制定檢測方法。采用培養基進行增菌、分離。
挑取糞便樣品接種SS平板[2], 分別接種到營養肉湯、氯化鈉肉湯、氯化鈉增菌液、GN增菌液、葡萄糖肉湯、堿性蛋白胨中, 在37℃室溫的環境中培養18 h后分別轉接種于SS平板、營養瓊脂平板、伊紅美藍平板、血平板、B-P平板, 在37℃下培養24 h, 對菌落的形態進行觀察, 將其中可疑的菌落作革蘭染色鏡檢, 標本在B-P平板上未有可疑菌落生長;標本在營養板以及伊紅美藍平板片狀蔓延生長, 菌落布滿整個平板, 形成波紋狀薄膜, 有特殊的臭味;在SS平板上的菌落呈扁平圓形、大小中等、半透明、中心有黑點;血平板上的菌落有溶血的現象, 疑似變形桿菌。
1.2.3生化試驗 挑取可疑菌落接種進行生化鑒定, 三糖鐵斜面底層呈黃色, 中段呈黑色, 上呈紅色, 即硫化氫+、葡萄糖+、乳糖-、則為奇異變形桿菌。
鑒定結果顯示硫化氫+、葡萄糖+、乳糖-、尿素酶+、苯丙氨酸酶、靛基質-、鳥氨酸脫羧酶+。雞塊、涼菜、紅燒肉、肉絲、燉排骨中的大腸桿菌均≥24000 MPN/100 g, 菌落總數也嚴重超標。在肉絲、雞塊中均檢測出奇異變形桿菌。9例患者肛拭子中檢測出奇異變形桿菌。
奇異變形桿菌對熱抵抗力弱, 煮沸數分鐘就可將其消滅。對此次各種樣品中檢出的所有菌種進行了培養特征、形態學以及生化檢測, 最后斷定此次食物中毒是由奇異變形桿菌引起的。經檢測發現雞塊、涼菜、紅燒肉、肉絲、燉排骨中的大腸桿菌、菌落總數均嚴重超標。在肉絲、雞塊中均檢測出奇異變形桿菌。其中9例患者肛拭子中檢測出奇異變形桿菌。
本次奇異變形桿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也反映出食品經營單位在管理上存在一些漏洞, 對食堂處理也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可見, 衛生監督部門應加強對食品經營單位的管理, 落實其責任, 在堅持食品索證和嚴格落實衛生管理制度的同時,還應進行食品健康教育以及基礎衛生知識培訓, 提高餐飲人員的安全意識, 堅決杜絕食品安全事故的再發生。在本次食物中毒事故發生后, 相關醫療單位及時進行了總結、報告,將采集的患者標本進行檢驗, 進而最大限度的降低事故帶來的危害, 以保證廣大消費者的健康權益。
[1] 劉秀峰, 梁和平, 甄國新, 等.一起由奇異變形桿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中國衛生檢驗雜志, 2013, 20(9):2331-2332.
[2] 李遂勤, 劉曉冬.一起由奇異變形桿菌引起食物中毒的處理和思考.疾病監測與控制雜志, 2012, 4(8):471-472.
116100 大連金州新區衛生監督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