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瓊芬
(云南省江川縣中醫醫院,652600)
中醫學歷來重視養生。早在兩千多年前《黃帝內經》中就有養生理論的記載。《靈樞·本神》篇:“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樂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素問·上古天真論》:“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博物志》載,魏武帝問封君達養生之術,封君達回答魏武帝說,養生主要是:“體欲常勞,食欲常少,勞無過虛,省肥濃,節咸酸,減思慮,損喜怒,除馳逐,慎房室,春秋施瀉,秋冬閉藏”。以上諸論,強調了人類要想健康長壽,必須尊重、順應自然規律,注意飲食起居的調攝,避免不良精神刺激,堅持積極、適量的勞動和運動。這些養生理論對預防腦卒中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近代大量研究表明:腦卒中的發病與季節、氣候、飲食起居、情緒變化及機體應激狀態、運動失節等因素密切相關,尤其是在機體內部陰陽失調的情況下更易發病。因此認真研究中醫養生理論對預防腦卒中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中醫的養生理論對預防腦卒中的貢獻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中醫學認為,人體與自然界是一個統一的有機體,人的各種生理活動一定要客觀地和自然界的四時變化相適應。主張養生必須“順四時,適寒暑”;“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素問·四氣調神論》)。人生活在自然之中,自然界四時氣候無不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人體。《呂氏春秋》說:“年壽得長者……在乎去害。何為大害?大寒、大熱、大燥、大濕、大風、大霜、大霧。”指出欲盡其天年度百歲,必須順應四時自然變化,謹防六淫邪氣侵襲。
腦卒中發病與季節、氣候的關系密切,其發病常隨季節變化而呈一定的規律。西醫學認為,季節的變化及外界溫度的變化可以影響人體神經、內分泌的正常代謝,改變血液黏稠度,血漿纖維蛋白原、腎上腺素均升高,毛細血管痙攣性收縮和脆性增加,短時間內腦內血管不能適應如此較為明顯的變化,即出現血壓驟升,硬化了的血管不能承受,故而發生腦卒中。這種影響是機體內部代謝調節與環境變化綜合作用的結果。要想避免腦卒中的發生,就要注意“春避風,夏避暑,秋避濕,冬避寒”,調節陰陽,順應自然的變化,維持正常的生活規律,即做到“順應時氣,謹察陰陽”。
脾胃為后天之本,通過飲食,吸收水谷精微,營養全身,維持人的正常生命活動,充養人的形體和情性。飲食失宜是導致疾病的主要原因。中醫學重視飲食養生,主張食欲有節,定時定量,不破壞飲食的節律,以防傷及脾胃,影響氣血的運行。同時強調勿過食“膏粱厚味”,以致臟腑功能失調,而積聚成疾。正如朱丹溪《格致余論》所說:“不可太飽太饑,飲食欲相接而溫和,宜谷食多而肉食少……忌寒濕物”,于今在預防腦卒中方面仍有現實指導意義。
西醫學認為,肥胖、高血壓、高脂血癥是腦卒中的主要易患因素。前者又與飲食、生活習慣密切相關。長期大量攝入高膽固醇、飽和脂肪酸的食物,可以升高血中的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等卒中前病變的重要危險因素。此外,長期吸煙可以促使體內血管脆性增加,對血壓波動的承受能力下降,容易發生腦卒中。長期飲酒可引起血管收縮舒張調節障礙,并出現血管內皮的損傷,血管內脂質的沉積,增加血液黏度,還可興奮交感神經,促使兒茶酚胺的分泌,引起血壓的升高和腦血管痙攣。正如《呂氏春秋》所說:“凡食,無強厚味,無以烈味重酒,食能以時,身必無災。”
中醫學認為,在養生過程中既要注重形體養護,更要重視精神心理方面的調攝,避免不良精神刺激,提高自我心理調攝能力,正如《素問·本藏》說:“志意和則精神專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臟不受邪矣”。若不注意調攝,突然遭受情感的強刺激,可導致氣機逆亂,氣血陰陽失調,而使臟腑功能受影響引發疾病,正如金元·劉河間說:“暴病猝死,火性急速故也”。常見腦卒中患者多性情急躁,易于激動,就是這個道理。精神因素作為腦卒中的易患因素之一,越來越受到國內外學者的高度重視,甚至曾有人做過研究,證實臨床上近30%的病人是因生氣、情緒激動導致腦卒中,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短時間情緒惡化時出現交感神經興奮,心跳加快,血壓突然升高,原本脆弱的血管破裂所致。因此,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對預防腦卒中的發生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充沛的精力來自健壯的身體,而健壯的身體又來自經常不懈的鍛煉。早在漢代華佗就已倡導健身以防病,指出:“人體欲得勞動,動搖則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并且自編一套“五禽戲”借此舒筋活絡,暢行氣血。孫思邈在《千金方·道林養生篇》中說:“養性之道,常欲小勞”、“體欲常勞,勞勿過極”。提醒人們經常舒筋展骨、運體消谷以祛病延年,但勞動鍛煉要有節制。
西醫學認為,運動能使肺的通氣量增加,氧的利用率增加4~5倍,從而減慢人體的新陳代謝,起到推遲衰老的作用。適當強度的運動以及持續、規律的運動,可調節血壓、血糖、血脂及血液凝固性,降低腦卒中的發病率。而過量的體力勞動,超生理負荷的運動,則增加機體耗氧量,誘發腦血管痙攣,引起腦卒中。
中醫學重視“天人相應”的整體觀念,強調精神因素在抵御疾病中的作用,倡導調攝飲食,不僅對健身長壽有意義,對腦卒中的預防也同樣有重要的意義。隨著人類社會人口結構的老齡化,人們保健意識的提高,養生理論對人類健康將越來越起到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