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俊杰 洪 英 郭碧玲
(福建省泉州中醫院,362000)
小兒反復上呼吸道感染是兒科門診中最為常見的一種病,病情一般不是很嚴重,但是反復發作,嚴重影響家長和患兒的正常生活。正常小兒出生時從母體和母乳中帶來一些免疫球蛋白,可以在小兒體內維持一定的時間,但隨著月齡的增加,這些免疫球蛋白慢慢地減少,而小兒自身的免疫球蛋白又尚未完全生成。所以就出現抵抗力下降,容易反復感冒。很多小兒都是6個月以后第一次出現發熱等癥狀。到1歲以后感冒次數明顯增多。特別是3歲左右的小兒,有的甚至每周感冒1次,嚴重地影響了小兒的身體健康,生活作息。此外小兒反復感冒,反復使用抗生素,也導致了臨床中抗生素的濫用,抗生素耐藥情況不斷產生,同時加重了小兒抵抗力的下降。于是很多家長開始求助中醫中藥,想通過中醫中藥的調理來達到最大限度提高小兒抵抗力、減少小兒反復感冒次數的目的。
中醫藥在治療小兒反復上呼吸道感染方面還是有自己獨到之處的。我們在二十余年的臨床實踐中,總結出一些經驗,主要在上呼吸道感染發作的緩解期治療,也可以在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的同時治療。總結如下,與同道分享。
1.肺氣虛:癥見面色白,氣短懶言,語聲低微,倦怠乏力,自汗怕冷,四肢不溫,苔薄質淡,脈細無力。治法:補肺固衛。
方藥:玉屏風散加味。方中黃芪益氣固表,白術補土生金,防風走表而驅邪。汗多加五味子、煅牡蠣、麻黃根、浮小麥,斂汗固表;肢冷加桂枝、附子,溫陽益氣。
2.氣陰兩虛:癥見乏力,氣短,自汗,動則加劇,時干咳,少痰,夜間咳劇,咽干舌燥,大便干結,舌絳紅,苔薄少津或少苔,脈細弱。
治法:益氣養陰。
方藥:生脈散加味。方中黨參補氣;麥冬滋陰;五味子斂陰。咳嗽可加枇杷葉、杏仁利肺止咳;咽干、大便干結可加阿膠、胡麻仁潤肺養陰。
治法:補腎固本。
方藥:金匱腎氣丸。熟地黃滋陰補腎;山茱萸、山藥補益肝脾精血;附子、桂枝溫陽暖腎;茯苓、澤瀉、牡丹皮調和肝脾。諸藥共奏溫補腎陽之效。
《黃帝內經》云:“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謂也。”小兒反復上呼吸道感染緩解期的治療,亦屬中醫未病學的潛病態。潛病態治療符合“治未病”的治療宗旨。《黃帝內經》又云:“陰平陽秘,精神乃至,陰陽離決,精氣乃絕”。“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所以小兒反復上呼吸道感染,體內必定陰陽失調,正氣虛弱。故緩解期亦當予中藥調理體內臟腑陰陽氣血的平衡,以致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倘若如此,便可達到事半功倍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