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德龍
(內蒙古自治區(qū)通遼市醫(yī)院,028000)
先天性髖關節(jié)脫位是綜合多種原因導致的兒童臨床常見畸形病,髖關節(jié)脫位主要表現在單側或雙側的髖關節(jié)不穩(wěn)定,股骨頭與髖臼對位不良,導致兒童下肢活動障礙,患兒可出現鴨步跛行等癥狀,是小兒跛行的主要原因[1~3]。臨床對先天性髖關節(jié)脫位的治療方式主要有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由于手術治療復雜且易發(fā)生傷口感染、股骨頭壞死、復位再脫位等并發(fā)癥,故對于年齡較小的、非重度的先天性髖關節(jié)脫位患兒應首選保守治療。本文主要通過采用牽引復位有限制動的保守治療方法,觀察其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選取2008年1月~2012年1月來我院就診的先天性髖關節(jié)脫位患兒40例(57髖),男17例(23髖),女23例(34髖);左髖26髖,右髖31例;按Tnnis分度:Ⅰ度脫位21髖,Ⅱ度16髖,Ⅲ度12髖,Ⅳ度8髖。患兒年齡0~6歲,平均3.2歲。
實驗對象選擇標準:①Allis試驗陽性。②Trendelenburg征(單足站立試驗)陽性。③X線檢查超正常值范圍。④CT及MRI等輔助檢查確診為先天性髖關節(jié)脫位。
納入標準:符合先天性髖關節(jié)脫位診斷標準,年齡0~6歲,適合牽引復位,可以采用保守治療者。
排除標準:髖關節(jié)脫位較嚴重,達到手術治療指征,不適合采用保守治療者。
對所選實驗對象實施牽引復位有限制動治療方法,予以治療并隨訪1~4年,記錄其復位成功例數,再脫位例數,發(fā)生股骨頭壞死例數,及按照先天性髖關節(jié)脫位療效評定標準,根據脫位程度進行療效評價。
牽引復位有限制動治療方法:治療分為三個階段:①首先對患兒進行伸直位牽引。②充分伸直位牽引后,再采用外展位牽引并使其自動復位。③實現自動復位后,使用功能性外展架,使其中度屈曲外展位有限制動。
實驗結果顯示:40例先天性髖關節(jié)脫位患兒經牽引復位有限制動方式治療后,復位成功52髖,占91.2%。再脫位1例(1髖),發(fā)生率1.9%。發(fā)生股骨頭壞死2例(2髖),發(fā)生率3.5%。根據先天性髖關節(jié)脫位療效評定標準,按脫位程度進行療效評價,總優(yōu)良率為91.4%。可見,牽引復位有限制動方式治療嬰幼兒先天性髖關節(jié)脫位效果明顯。
牽引復位有限制動方式是采用保守的治療方法治療先天性髖脫位方式,相對于手術治療方式,減少了手術治療所產生的一些并發(fā)癥,杜絕了感染機會,牽引制動的治療方式股骨頭壞死發(fā)生率僅為3.5%,而有報道稱手術治療的股骨頭壞死率為20%~30%,顯著降低了股骨頭壞死的發(fā)生率。筆者認為,這主要是因為對髖關節(jié)充分的伸直位和外展位的牽引,并使其自動復位,加上對其中度屈曲外展位的有限制動,能有效避免患兒頭臼間壓力增高,股骨近端血供受其影響較小,使股骨頭血供豐富,從而減少了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發(fā)生。因此,牽引復位能有效減少股骨頭壞死發(fā)生率。
牽引復位有限制動方式是使髖關節(jié)作同心圓運動,促進了髖臼的發(fā)育,提高了髖關節(jié)復位率,同時提高了髖臼發(fā)育的優(yōu)良率。40例患兒中再脫位僅1例,再脫位發(fā)生率1.9%。說明這種治療方式適宜于治療先天性髖關節(jié)脫位,且療效顯著。
在牽引治療過程中,復位前或復位過程中都采取復位手法為漸進式的、手法柔和、對股骨頭及髖關節(jié)周圍結構組織(包括肌肉、韌帶、關節(jié)囊、血管等)都無損傷或損傷較輕。行牽引自動復位后。患者需在較長一段時間內維持屈髖60°~80°,外展<60°,內旋<30°。且有限制動僅僅限制了容易導致髖關節(jié)脫位的伸直運動和內收運動,患兒其他運動并不受限,在功能外展架的定向控制下,患兒的運動均可轉化為以外展為主的運動形式,能刺激髖臼促進其生長發(fā)育,這十分有利于患兒在治療復位后減少其再脫位率,使其預后良好[4,5]。
牽引復位有限制動方式有其局限性,對于患兒髖關節(jié)脫位較嚴重者達到了手術治療指標或患兒年齡較大以及經牽引治療失敗者,應盡早采取手術治療[6,7],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延誤治療,使預后不良。
對先天性髖關節(jié)脫位患兒治療方法的選擇是靈活的、綜合性的。需根據患兒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在患兒年齡較小,髖關節(jié)脫位程度未達到需手術治療指征時,牽引復位有限制動方式的治療方法應作為治療首選。要盡量避免手術治療以減少感染率及股骨頭壞死率,降低對幼兒的損傷。牽引復位有限制動是治療嬰幼兒先天性髖關節(jié)脫位的有效方法,值得臨床推廣。
[1]SarllsJE,PierpaoliC,Talagala SL,et al.Robust fat suppression at 3Tin high-resolution diffusion-weight single-shot echo-planar imaging of human brain[J].Magn Reson Med,2011,66(6):1658-1665.
[2]張愛兵,吳麗杰.重度先天性髖脫位髖關節(jié)成形并用股骨截骨術的護理[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兒科學,2012,4(3):282-283.
[3]汪繼輝,張勇剛.牽引治療對頸椎病患者椎間盤MR擴散特點的影響[J].放射學實踐,2012,27(9):986-987.
[4]Spottiswoode BS,MeintjesEM,AndersonAW,et al.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of the cerebellum and eyeblink conditioning in fetal alcohol spectrum disorder[J].Alcohol Clin Exp Res,2011,35(12):2174-2183.
[5]黃建華,陳明,熊傳芝,等.學齡前兒童先天性髖關節(jié)脫位最佳術式的選擇[J].中國現代醫(yī)學雜志,2007,17(14):1750-1752.
[6]蔡海源.Pipkin骨折誤診為髖臼骨折并髖關節(jié)后脫位[J].臨床誤診誤治,2012,25(2):12-13.
[7]葉少騰,陳凱寧,陳嘉欣,等.髖關節(jié)外側入路在Pipkin骨折治療中的應用[J].中華創(chuàng)傷骨科雜志,2010,12(1):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