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鳳 朱建紅
助學金變獎學金揭開相同筆跡的真相
●張學鳳 朱建紅
為規范學校助學金使用和管理,確保每位應享受助學金的學生按時足額領取助學金,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推進教育事業發展,江蘇省如東縣財政局、教育局組成聯合檢查組,對部分學校近年來助學金管理及發放情況進行了專項檢查。通過檢查發現:某中學存在高一年級部分助學金發放不符合規定的現象。
根據文件規定,該學校2011年秋季高一年級助學金、補助金33000元,享受助學金人數為45人,學校可根據學生困難程度在每生每學期500—1000元之間分2至3檔確定具體資助標準。在調閱其會計憑證時,檢查組發現:高一年級助學金發放表上有13人領款簽字筆跡相同,領款金額6500元。通過進一步調查核實,實際情況為:45名學生中有32人按規定領取了助學金共26500元,另外6500元由年級主任代領后作為獎學金獎勵給上述32名學生中的13人,人均500元。
該學校的做法存在以下四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助學金發放程序不符合規定,部分助學金的發放由年級主任代領,未能做到由學校財務科直接發放到學生或學生家長手中。二是改變助學金用途,未能做到專款專用。三是助學金的發放面未達到規定的比例。四是超標準發放助學金,領取上述獎學金的學生實際享受到的助學金標準達到了1200元,超過500—1000元的規定范圍。
檢查組采取聽匯報、調查走訪與查閱會計賬冊憑證相結合的檢查方法開展檢查。檢查組到達被查單位后先聽取學校的助學金管理和使用介紹及自查情況匯報,對學校的助學金管理使用基本情況有了大致的了解,然后調查其賬冊憑證與指標文件進行核對,并有重點、有目的地選擇年級、班級對學生領取助學金情況到班級實地進行核查,同時對代領款項的高一年級主任進行了詳細的詢問,將涉及的問題一一核查清楚。
針對檢查出的問題,如東縣財政局按規定提出了整改要求。一是加強助學金的發放管理,要求由財務科直接將助學金發放到學生或學生家長手中,不得由其他人代領。二是學校加強對助學金的管理,必須做到專款專用,不得超標準發放,不得擠占、挪用。三是對未領取到助學金的學生要求由學校按原申報標準補發助學金。四是將檢查情況通報給該縣教育局,對相關責任人作出處理,并進行全系統排查整改,杜絕此類現象,嚴格按照規定管好用好助學金。
該學校未能按規定管理和使用助學金,嚴重違反財經紀律,影響了國家惠民政策的推行,損害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權益,這是部分人員遵守財經紀律意識不強、價值觀不當造成的結果。這些人員認為,只要錢不進自己的口袋就沒關系,不在乎政策是否執行到位。部分人員未樹立好正確的社會價值觀,眼里只有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對于差生不給予應有的關心,甚至對其正當權益置之不理。
近年來,國家不斷加大對教育的投入,也加大了對助學金的投入,這是經濟發展給貧困生帶來的福音,也有助于推進教育的公平。然而,如何加強對助學金的管理與使用,使其發揮應有的效益與作用,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是加強政策的執行力度。助學金是政府對家庭困難學生的一種經濟資助形式,是政府推行的惠民政策。學校作為政策的執行者,執行力的好壞直接決定了政策的效益。學校要嚴格按照省、市相關文件規定的要求,加強助學資金的管理與使用。
二是加強學籍信息管理。各級財政、教育、民政部門以及學校要密切配合、分工協作、逐步建立健全學籍信息管理機制。完善信息系統,建立統一規范的學籍注冊模塊,結合學費繳納系統,實行個人信息與學費繳納一一對應的雙保險措施。加強動態管理,全面掌握學生信息變化情況,及時更新學生信息,確保信息真實準確。理順部門職責,明確分工,強化責任,特別是強化各級學生資助管理機構的職責,管理維護好學生信息管理系統,及時溝通協調,確保信息報送渠道暢通。
三是嚴格資金落實和撥付管理。足額落實配套資金,堅決避免因資金不到位而影響政策的落實。完善資金撥付方法和程序,在完善年初預撥、年終結算辦法的基礎上,有條件的地方可積極推行國庫集中支付,將助學金直接打卡發放到學生手中,減少中間環節,確保資金安全。

四是加大監管力度。各級財政、教育、民政部門要密切協作,規范助學金發放程序,強化監督檢查,及時發現和糾正存在的問題,確保政策公平操作、規范運行。
五是加強信息公開的程度。要想讓資助貧困學生的制度關懷不落空,就必須讓其背后的利益博弈處于公開透明的境地,公開透明各鎮區及其學校領取助學金貧困生比例,有必要具體公示到貧困生個人及其家庭的情況,這是預防和減少弄虛作假的有效手段。可建立專設的信息公開平臺,通過網絡、報紙、廣播、電視等多種形式,至少在每個學期公布一次貧困生名單及其家庭狀況,并及時受理投訴舉報,及時核查和糾正弄虛作假行為。
江蘇省如東縣財政局)
(本欄目責任編輯:尹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