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大平
《落花生》是一篇敘事散文,在表達上頗具匠心,文章雖短卻給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從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尋味的道理。整節課我緊扣文章主題設計問題。在總結全文的時候,我問學生:“你認為哪些人具備了像花生一樣的品格?”學生都爭著回答問題。有的說:“教師具有落花生無私奉獻、默默無聞的品質。”有的說:“清潔工外表不美心靈美很像落花生。”這些學生都說出了自己內心真切的感受,而且沒有偏離文章中心。
突然,又有個女生站起來說:“外表美有什么不好?我跟你們不一樣,我要做像蘋果、桃子那樣的人,因為它們不僅對人們有用,而且外表也美。”我教過多年的書,沒想到竟然會發生這種事,多少年來都是贊美花生的默默無聞,可是細想一下,蘋果和桃子又有什么不好呢?況且好看的水果更能誘發人的食欲,這沒有什么不對啊!
聽了這個女生的發言后,學生們也都把手舉得更高了,有的甚至站了起來,有的則和旁邊的同學私語起來,似乎在小聲討論到底該不該學習蘋果和桃子。我認為這是個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培養求異思維能力的良好機會。接著,便稍稍做了個安靜的手勢,說:“同學們,到底該不該學習蘋果?請你們有秩序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同學們紛紛暢所欲言。有的說,蘋果是水果之王,人們都喜歡吃蘋果,就像電視節目主持人一樣,哪一個不是漂漂亮亮的呢?有的說,宣傳自己有什么不好,經過包裝的明星不是有更多的人喜歡嗎?有的說,現在社會需要推銷自己,我要做一個像蘋果那樣既講體面又對別人有好處的人。于是,我順勢引導說:“蘋果和桃子是既好看又好吃,但是課文里面并沒有貶低蘋果和桃子,我們做人應有自己的風格。”大家表示贊同,課堂又恢復了平靜。
新課標提倡多元化教學,課文只是示例,對課文內容的處理要抓住重點,引導學生深入思考。以上教學片段真可謂“一石擊起千層浪”,學生的回答讓我看到了學生的世界是充滿無限想象力的,思維的發散性很強,對課文的理解也有自己的獨特感受。教學過程中我充分肯定了學生對課文的不同理解,落實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成了課堂的主人。對學生的評價不再是以教師一言定論,而是建立了生生、師生等交互式的評價,在評價空間上由課內延伸到課外,教師成了課堂的發現者、開發者、欣賞者、組織者和引導者。
(作者單位 湖北省房縣姚坪鄉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