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 英 (五華區文化館 云南昆明 650034)
加強群眾文化建設,構建和諧社區
伍 英 (五華區文化館 云南昆明 650034)
和諧作為群眾文化事業固有功能特性的一種體現,因此,在打造和諧社區中,群眾文化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社區的和諧應該是指統一協調分配社區各方面的利益,而和諧社區的構建,即讓社區人民群眾的政治、經濟以及文化需求均得到滿足。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認真學習時間科學發展觀,高度重視群眾文化建設,大力發展群眾文化事業,用群眾文化推動整個社區的和諧發展。
群眾文化;和諧社區;建設
群眾文化事業是文化建設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它是構建和諧社區的關鍵部分。強化群眾文化建設,對宣傳和執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長期以來,群眾文化建設在我國文化建設中一直是較為薄弱的環節,為此,黨和政府非常重視群眾文化建設,投入了大量的財力、人力,通過發展社區文化,構建和諧社會。
第一,作為構建和諧社區的精神支柱,大力發展群眾文化在和諧社區構建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共同理想與信念的樹立,必須建立在先進文化的基礎上,對社區群眾思想加以合理地引導并整合。所以在構建和諧社區過程中,需要大力開展群眾文化活動,通過利用一些具有和諧精神的文化產品,弘揚和諧精神,大力倡導對和諧社區的構建,讓人們自覺達成和諧社區的共同理念1。
第二,群眾文化在構建和諧社區中起著智力支持的作用。作為社會成員的一項基本需求,文化特別是群眾文化是對優良知識經驗的一種學習,能夠提高人們對生活的理念和認識層次,在幫助人們深入了解自然和社會上起著智力支持的作用2。通過構建和諧社區,鼓勵人們參與群眾文化活動,利用群眾文化將知識經驗傳授給群眾,從而令人們從中汲取更多優秀的知識理念等。此外,考慮到群眾文化社會教育效能的多方面優點,如靈活方便、廣泛適用以及形式多樣化等,從而能給廣大群眾提供更為豐富多彩的學習環境,有效提高人們的文化素養等。
第三,在為和諧社區營造良好氛圍方面,群眾文化也功不可沒。當前我國社會伴隨改革而出現利益主體多元化、利益關系復雜化以及利益沖突尖銳化等特點3。而要解決這些問題,一方面需要用法律、行政以及經濟制裁等手段,另一方面也可利用群眾文化的特殊功能,將群眾文化廣泛地展開,能夠令人們在緊張的勞動之余,有更多休憩的契機,將內心煩躁不安的情緒盡情抒發,從而能夠有效彌補各種心理裂痕,調和各種社會矛盾,增進人與人的了解,促進社區的和諧發展。
一方面基層文化隊伍建設的不穩定,新老工作人員工作交接出現斷層,導致新工作人員工作上手慢、熟悉工作時間長、工作連續性差的問題;另一方面是對基層文化人員的培訓指導有待加強,各社區文化室普遍存在人才緊缺,后備力量不足,基層文化人員業務素質及綜合水平有待提高,甚至個別文化室管理思想不濃厚,服務意識不足,文化氛圍不濃厚。三是內容不夠豐富,各社區文化建設特色不突出。
1.首先需要文化專干對文化室工作人員不斷加強指導、強化監督、大力培訓,著力提高基層文化隊伍業務素質,方能促使工作更加全面、規范、有力地推進。
2.作為構建和諧社會及社區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礎要求,發展和建設社區文化團隊,對于構建和諧社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如:建立、健全社區團隊建設管理制度,是加強社區團隊建設一項具有探索性的新任務,可以促進社區團隊更好更快地發展。成立社區體育健身團隊建設管理領導小組,給社區群眾特別是中老年居民帶來文化娛樂和知識交流等。
3.進一步加強社區文化活動及鄉村旅游文化建設,促進和諧社區的構建。以“提升群眾素質,繁榮社區文化”作為基本思路,進一步加強社區基礎娛樂設施建設,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促進社區的和諧發展。如:組建秧歌隊、腰鼓隊以及合唱隊等社區文化隊伍,設置流動圖書館,定期舉辦文藝或體育比賽等,進一步推動“樂民”建設,熏陶人們的精神思想,從而有效提升社區群眾的素質。深入挖掘具有民間特色的旅游文化,進一步發展生態旅游、城市休閑旅游以及鄉村旅游等,打造特色旅游街區,有效促進了和諧社區的建設。
4.注重加強建設文化館站。當前,作為國家籌辦的一種群眾文化事業單位,文化館站的主要責任是有計劃地組織群眾積極開展公共文化活動,因而其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所起的作用很大。在文化站室全體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各文化站室特色活動出現了亮點紛呈的發展局面。如:在云南五華區大觀文化站組織策劃的“文化大觀,百年順城”系列活動通過圖文故事征集評選、明信片首發、順城清真美食記、順城尋寶記等子活動來彰顯大觀百年順城歷史文化在傳承文化基因、延續歷史文化脈絡中的推助力;護國文化站將文化工作“創建和諧社區示范街道”“創建全國示范性社區”等工作相結合,分別在七個社區開展外來務工人員服務文化、民族團結文化、樓宇服務文化等各具特色的文化品牌創建活動;普及文化站以“我愛閱讀”為主題,重點打造觀音寺社區書香文化示范社區;紅云文化站充分發揮轄區教育資源、舞臺資源、休閑資源三個資源載體,開展“送知識”“送表演”“送文化”等系列活動,真正做到了讓不同年齡、不同身份的居民得實惠、享文化;豐寧文化站利用轄區公共資源,借助社區文化溝通協會成立的契機,舉辦的“黃土坡社區文化溝通協會成立大會暨浪漫七夕?相約金鼎1919——和諧文化街區大家樂”活動等。這些群眾文化活動被廣泛植入各級媒體,巧妙宣傳了社區文化溝通協會這一新事物,在全市范圍內引起轟動。
當前我國的群眾文化在各級的重視下,文化建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趨勢。但也群眾文化力量依然相當薄弱、難以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因此,貫徹并落實各級政府對群眾文化發展的責任、注重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以及加強文化館站建設等措施,有效加強群眾文化建設,從而能夠有效促進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
注釋:
1.黨仁浩.加強基層文化建設 推進群眾文化創新[J].黨的建設,2012,(3):44-44.
2.蔣克華.加強群眾文化建設服務構建和諧社會[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7,(33):75-77.
3.徐艷輝,朱本紅.加強農村群眾文化建設構建和諧社會[J].華章,2010,(13):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