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文潔 (重慶大學 重慶 40044)
讀話劇《日出》有感
——淺談角色體現
鄧文潔 (重慶大學 重慶 40044)
在排練過程中,大家都會很清晰的知道任何一個行動都在一定的規定情境下進行的,當演員要在排演中行動起來的時候,就不能不去研究與感受劇本為角色行動所提供的規定情境,所以規定情境在一定情況下一定要弄清楚這樣才能更好的去塑造人物去理解人物關系和每個人物的行動,比如:潘月亭這一角色如果我不知道他的銀行準備金不足,不知道抵押的銀行買公債,不知道當時受到經濟危機的沖擊,肯定很難理解潘月亭是一個很有心計,老奸巨猾的人,他已經把銀行抵押來買公債,隨時面臨破產,而他卻為了掩人耳目,他每天來旅館里瀟灑揮霍和蓋大豐大樓,以掩蓋銀行缺錢不讓別人來提錢。
在初期排練的時候,作為劇中的角色一定要找到每段戲自己的行動,自己要去達到什么目的,如何去做,怎么來塑造自己去達到目的,這是劇中角色必不可少的,如果找不到行動這段戲沒有行動,那么所塑造的這個角色整個精神狀態,整個的人物基調都沒有了,讓觀眾看不出來你在演的是什么,以在初排是自己很清楚的弄清自己演的行動,潘月亭第一幕的戲主要的還是在旅館作戲以掩蓋銀行缺錢,第二幕主要的還是打聽公債的情況,最后一幕是自己得知公債跌落最后逃跑。第三幕小順子的主要的目的是招呼客人打掃衛生!
與角色建立起真正的交流和適應是很重要的,如果兩個角色的對手戲,兩個人都沉醉在自我感受當中,那么這段戲就缺少了真實感,是很難把各自的行動和所要表達的情感和內容表達清楚的,所以真實的交流起來是至關重要的,這是在角色塑造和這段戲兩個人所要表達的內容,必須要有真實的交流,這樣才能把這個人物演繹的活靈活現,才能把這段戲演繹的真實精彩!
去抓住角色的行動,在演繹這段戲時為了行動起來肯定會使角色有不同的態度不同情感不同的對待,從而在這個過程中就完成了對角色性格的刻畫,例如:在第二幕中潘月亭被李石清抓到小辮子,潘月亭很生氣,但是經過反思了一下,潘月亭還是為了大局忍氣吞聲迎合李石清,這段戲就是牢牢的抓住行動,李石清想上位,不擇手段要挾潘月亭,潘月亭想公債升賺錢,不想讓別人知道抵押銀行買公債,這一段只要抓住角色的行動,去體驗去刻畫角色的心理變化和情緒的轉折就容易的多了,也會更加的形象更加生動。第三幕小順子的人物形象也是這樣的,去抓住他的行動,小順子就是招呼客人,打掃衛生的小伙計形象,得知這一點就可以很好的刻畫這個小人物形象,底層的人物形象!
當代的很多戲劇中很多都去追求具有更多的思辨的色彩,都喜歡去追求哲理上面的東西,日出這部戲其中的每一幕中的很多片段都在真真實實的反應著現實中很多的現象,像潘月亭這樣的人,想李石清這樣的人,這個社會上至今也不無缺乏,很多時候大家多多少少的都會遇到接觸過,但是大家又怎么對待的呢。這是一種反思,像黃省三這樣的人,當今社會還是存在的,潘月亭和李石清對待黃省三這種人我們可以去反思到一種人性上去,是人與人的交流,人與人的公平,人與人的求生之路之道,都值得我們去挖掘的,但是又有多少個陳白露,又有多少個方達生呢。這些都是值得大家去深究一下,自己在這個社會上的位置。演員的評價意識其實就是演員本身對待這個角色的態度和對待這個人物的求生之道的理解,潘月亭身處這個環境當中已經很難在讓他去改變什么了,他已經在骨子里養成了這樣商業模式,為了達到目的而不擇手段。他其實也是為了生存,為了在這個環境下生存而不得不去這樣,因為在這樣商業的對抗上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角色的塑造是要靠形體和語言來支撐的,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年齡階段都需要不同的形體動作和說話方式來塑造。潘月亭這個角色因為他是銀行的經理所以他的一言一行就需要有洶涌澎湃的大氣之風,樹而靜止的威嚴和氣場,這都需要體現出來,小順子則不然,小人物形象,一個小伙計做事麻利,拱腰哈背的去埋頭做事的一個勞動者的形象。在說話方面,潘月亭則是五十六歲接近六十的老者嗓音,聲音蒼老渾厚,有老年人的情調,說話則也是很有威嚴,小順子則是結巴,一個做事麻利,說話沒有太多的分量。整個在語氣語調上小順子和潘月亭是相對的一個在上一個在下,在頓歇,語調,重音,語言的速度節奏及氣息都是有所不同和明顯的體現的。
(1)生活體驗:去體驗這樣的一個人物,跟我的年齡差距比較大的角色來說,只能去在生活中盡量的去找模型,去觀察一些這樣的在當今社會的這樣的人物,去觀察一些五六十歲的大老板了解一下他們的生活狀態和在此位置上對待員工的一些狀態。去細致的觀察五六十歲的上層社會人群的生活方式和外部特征、做事處事方法。在去查閱書籍和影像資料了解那個時代人物的生活方式和該有的生活實習、外部特征。
(2)主觀上的作用和局限:這里也就是說演員對自己的一個自我認知和自我反省,去扮演這個角色的時候首先做的還是對自己有個深刻的認識,認識一下自己對這個角色還有什么地方的不足或對這個角色的創作上的優點。從我來說對這個角色,我認為我對這個角色那種上層社會人物的外在感覺還是有一些欠缺,沒有更好抓住他的外部形態神態的感覺,在內心的活動的轉變,和他那種油滑勁還把握的不過,沒有更好的去抓住這些。
書中一句話“戲無理不服人,戲無情不動人”,任何一部優秀的戲劇作品都應該是情理交融在一起的。所以在日出中,每個角色的情感是很復雜的,在每段戲每一幕都有大大小小的情感情緒的變化,例如:第一幕中的潘月亭的態度,整個的情緒基調是高興的來玩樂的,但是背后確實有天大的事壓著,第二幕中的潘月亭在詢問李石清公債的情況時是很謹慎積極,當李石清要挾的時候潘月亭先是怒在慢慢的忍下來去迎合李石清,這里有很明顯的情緒變化,這里就要求演員完全全身心的去體驗這個角色的情緒變化,從行動中去慢慢發覺,第四幕中潘月亭對待李石清是有些解之前的要挾之仇,這時整個人物的情緒變化一定要抓住行動,去體驗這個人物的那種有仇必報,那種奸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