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清 (保山學院藝術學院 678000)
2012年胡錦濤同志在十八大上的報告上指出:“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關鍵是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發揚學術民主、藝術民主,為人民提供廣闊文化舞臺,讓一切文化創造源泉充分涌流,開創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持續迸發、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全面提高、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的新局面。”、“增強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文化實力和競爭力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重要標志。要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繁榮、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發展哲學社會科學、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事業。加強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項目建設,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高服務效能……營造有利于高素質文化人才大量涌現、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造就一批名家大師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表彰有杰出貢獻的文化工作者。”
本著這樣的理念,我們不難發現,學校是生產藝術工作者的源頭,如果這個源頭沒有生產出合格的產品,那么這一切都是空談,落不到實處。那么要想堵住不合格產品的出產就應該抓住問題的根本,將一切毛病堵在萌芽狀態。就應該知道:
藝術類學生的教育質量問題一直是社會關注的問題,就這個問題我談談自己個人的一些看法。對于藝術類的學生的教學問題一直存在著最尖銳的一些社會問題,其實質性是對其投入比上的問題,即投入多回報少的問題。
大家都知道藝術類學生的教學是從一對一教學逐步改為如今的一對二、甚至一對多的情況。形成如此教學現象的原因是因為教育改革——擴招。無庸質疑,人人都承認藝術類人才是公認的特殊人才,在大家對高文憑、高學歷的盲目崇拜下,藝術類的高文憑、高學歷就成了大家最容易攻破的弱項窗口。這是,大部分學生成了這個高文憑、高學歷的犧牲品。表現在:如果學生在其他文化不好的情況下,學生家長、甚至有些老師就叫他們報考藝術類,告訴學生或孩子藝術類的入學分數低,沒有其他類別的招生分數高,另外,專業上還可以作弊等對自己拿高文憑的有利條件,這樣就導致藝術類的生源整體素質不高的現象出現。藝術類人才是特殊人才,這是毋庸質疑的,但是,因為在高學歷、高文平的利益驅動下,有了考其他專業考不上就去報考藝術類的觀念意識驅動下,許多沒有聲音、沒有歌唱條件的人來報考藝術專業了。再加上有些在專業考試時有些沒有黨性原則的監考老師在利益的驅動下,為一些無條件、無聲音的生源大開綠燈,在這樣的專業考試的條件下,藝術類的考生質量就值得商榷了。在2012年胡錦濤同志在十八大上的報告上指出:“……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讓人民享有健康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提高文化產品質量,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糧。堅持面向基層、服務群眾,加快推進重點文化惠民工程。”提高文化產品質量,怎樣去提高這“文化產品質量”?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也是提醒教育工作者去思考的問題。
高校的教學如何去提高?怎樣才能達到真正的提高?經常聽到一些人在說:“小學老師全知道,中學老師知道一半,大學老師什么都不知道。”這話我們可以理解為兩種意思:1.老師們對知識的嚴謹態度,小學老師因為是對知識的復述,所以,他們全知道;大學老師應該是對知識的探究而不是復述,所以,他們什么都不知道。2.諷刺部分老師對知識的不探究、甚至連復述知識都復述不好。
在中國自古就有教師這個職業,那么,什么是教師?“教師”:最初指年老資深的學者。例如,《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中就有:“齊襄王時,而荀卿最為老師。”發展到后來把教學生的人也稱為“老師”。作為一個教學單位,教師的作用和力量是不容被忽視的。但除卻教師這個硬件條件而外,其他原因也不容忽視。例如生源問題就是一個大問題,生源太差,教學質量也很難得到提高。總體來說制約高校教學質量提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領導的意識決定教學質量的好壞。古話說“統帥無力累死三君”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考生的綜合素質決定教學質量的成敗。萬丈高樓平地起,學習如蓋房,材料不好、基礎不牢,什么都是空中樓閣。作為特殊專業的藝術類學生更顯突出。
教師的綜合素質決定教學質量的提高。古語說:“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這就要求我們的老師要有相當高的綜合素質,達到德(道德、品德)、智(智慧)質(品質)、體(體魄)等的全面發展和運用。如果一個老師連自己都是次等品,談何教授學生?
2012年胡錦濤同志在十八大上的報告上指出:“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繁榮、文化產業快速發展。” 學生最后工作崗位的好壞決定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學生學習的動力。這就是目標決定一切。效益引領發展。
要從根本上改變目前高校藝術類教學質量上所存在的問題,就必須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領導,什么是領導?所謂領導,是指居于某一領導職位、擁有一定領導職權、承擔一定領導責任、實施一定領導職能的人。在職權、責任、職能三者之中,職權是履行職責、行使職能的一種條件和手段,履行職責、行使職能是領導者的實質和核心。但是,領導者在履行領導職能時要想有效地行使領導職能,僅靠制度化的、法定的權力是遠遠不夠的,領導者還必須擁有令人信服和遵從的高度權威,這樣才能對下屬產生巨大的號召力、如磁石般的吸引力和潛移默化的影響力。這就必須談到職業素養,那么,什么是職業素養呢?職業素養是個很大的概念,在這個概念里,專業學識(素養)是第一位的,但是除了專業素養,思想和道德更是必備的、不可缺少的。這些素養體現到職場上的就是職業素養;體現在生活中的就是個人素質或者道德修養。所以,職業素養是一個人職業生涯成敗的關鍵因素。
領導者的職務、權力、責任和利益的統一,是領導者實現有效領導的必要條件,幾者缺一不可。職務是領導者身份的標志,并由此產生引導、率領、指揮、協調、監督、教育等等的基本職能;權力是領導者履行領導職能所必需的法定權力;責任是領導者行使權力所要承擔的后果;利益是領導者因工作好壞獲得的報償和受到的獎懲。領導者職務、權力、責任、利益的統一,突出表現為有職務必須要有相應的權力,有權力必須負起應有的責任,盡職盡責的領導者應當受到一定的獎勵。反之,應該受到懲罰。但這樣的領導在部分藝術類高校里卻體現為:權利至上、義務至下的怪現象。真正盡職盡責的好領導不能得到突出、重視。并且在部分藝術類高校里存在這樣一種現象,專業好的做教師,專業表現性稍好的、而社交能力又強的即可教書又可搞演出;什么都拿不出來的當當領導。可這樣的領導又能領導什么呢?他們又用什么去領導別人呢?這樣的領導是與領導的意義和職能背道而馳的,是不能起到好的作用的,甚至是會阻礙學校以及藝術類的發展的,是應該受到重視和關注的。
什么是招生?招生一般就是指各個學校和培訓機構招收新學生。
招生是一項艱苦的工作,因此,不是任何人都適合做招生工作的。做招生工作不容易,做一名優秀的招生人員更不容易。一名招生人員的優秀與否與個人性格緊密相關,而個人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先天的秉性、生活環境、后天的教育等諸多因素的影響。
優秀的招生人員必須具備一定的職業素養,即職業道德、職業思想、職業行為習慣、職業技能等的能力。這些基本素質構成了優秀招生人員豐富的知識結構,從而指導著他們不斷地克服招生障礙,不斷地取得進步,進而逐漸地從普通走向優秀,直至向卓越發展。
有了好的招生工作者,社會還應該給高校提供好的生源,讓藝術類的工作者有好的學生可招,有真正的特殊人才給藝術類的工作者去教育,而不是讓大家(學生、老師等)去做無用功。因為,朽木畢竟是不可雕琢的。這也是要保證藝術類有好的工作者的最基本的保證。
設置是指,一定學校選定的各類各種課程的設立和安排。一直以來,人們把“課程設置”僅僅理解為學科課程的開設,這是不夠全面甚至是狹隘的。
課程設置主要包括:合理的課程結構和課程內容。
合理的課程結構指,各門課程之間的結構合理,包括開設的課程合理,課程開設的先后順序合理,各課程之間銜接有序、能使學生通過課程的學習與訓練,獲得某一專業所具備的知識與能力。合理的課程內容指課程的內容安排符合知識論的規律,課程的內容能夠反映學科的主要知識,主要的方法論及時代發展的要求與前沿。這就要求學校的課程設置必須符合培養目標的要求。
合理的課程結構是學校的培養目標在學校課程計劃中的集中表現。有了合理的課程安排是保證學生學習的正確性和將來對知識運用的前瞻性。也是保證學校培養優秀藝術工作者的必要條件,是必須得到重視的。
總之,對于藝術類的學生培養是一條任重而道遠的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只要我們能用“為人民服務”的高度黨性原則做好每一個環節的工作,要達到這樣的真正特殊人才的培養環境也是指日可待的。更是可以預期的。
參考文獻:
[1]人民日報全文刊發《胡錦濤十八大報告》.2012.
[2]寇勇,李曉珊.《現代工商企業管理實務全書》.中國工商出版社出版,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