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孝華,翟淑濤,趙國良
(1.莒縣水利局,山東 莒縣276500;2.莒縣水土保持辦公室,山東 莒縣276500;3.莒縣水利建筑安裝公司,山東 莒縣276500)
(責任編輯 張培虎)
莒縣地處沂蒙山區腹地,淮河流域沭河中上游。全縣總面積1 920 km2,其中山丘面積占70%,現有水土流失面積1 664 km2,是國家級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區。全縣多低山丘陵,高差較大,加之山丘區植被覆蓋率低,裸巖較多,廣泛出露震旦紀變質巖、片麻巖和寒武紀、奧陶紀沉積巖,土層瘠薄,僅有30 cm,并以粗骨棕壤為主,土壤結構松散,蓄水保土能力低,極易造成水土流失。全縣多年平均降水量在700 mm 以上,且集中在6—9月,日降雨50 mm 以上暴雨年均3 ~4 次,降雨誘發的水土流失十分嚴重。
為了治理山丘區水土流失,建設生態清潔小流域,為全市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支撐,莒縣在強化政府治理主導地位的同時,認真落實水利部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參與水土保持工程建設實施細則》,積極引導民間資本參與水土保持治理,逐步形成了政府投入治理與民間資本參建“雙輪驅動”的治理格局,先后治理小流域38 條,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 176 km2。多年來堅持不懈引導民間資本參與水土流失治理,已使全縣山丘區生態環境有了明顯好轉。
2000—2012年,全縣累計投入資金27 085 萬元,其中政府補助1 001.6 萬元,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 213.2 hm2。建設大口井5 座、塘壩29 座、泵站15個、谷坊14 座、蓄水池23 座,發展節水灌溉面積534 hm2。增加林草面積2 089.2 hm2,坡改梯124 hm2,增加糧食產量18.6 萬t,受益人口85 000 人,人均增收410 元,吸收剩余勞動力3 300 人。
從資本來源分析,民間資本可分為農民大戶、農村合作社、獨立出資、股份合作4 種。其中農民大戶有4戶參建,投入資金153 萬元;農村合作社有2 家參建,投資239 萬元;獨立出資有56 家參建,投入資金24 694萬元,其中政府補助999 萬元;股份合作有4 戶參建,投入資金1 999.6 萬元,其中政府補助2.6 萬元。從治理開發模式分析,民間資本主要用于林果產業開發,參建56 家,另有循環經濟型參建4 家、生態經濟型參建6家。
在廣泛調研、征求群眾意見的基礎上,莒縣印發了《莒縣關于“四荒”治理開發的實施意見》,明確了“誰投資、誰開發、誰管理、誰受益”的原則,為全縣民間資本參與水土保持工程建設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時通過充實縣水保委組成單位、不定期專題研究等一系列保障措施,帶動和激發起了全縣民間資本參與水土保持工程建設的積極性。
自2011年開始,莒縣將引進的農林開發項目與招商引資的工業項目同等對待,納入縣政府綜合目標考核責任制。對于參建發展林果面積達到6.67 hm2以上的,獎勵3 000 元/hm2,連續實施3年;對于建設生態公益林的,將無償提供苗木,還承擔450 ~750元/hm2的栽植費用,并將105 元/hm2的國家公益林補償基金補助給開發單位或個人,用于公益林的管護。全縣新發展核桃等生態經濟林1 533.3 hm2,發展以楊樹為主的生態林1 133.3 hm2
另外,莒縣還通過土地流轉、整合資金向參建項目傾斜等多種手段,扶持民間資本參與水土保持工程建設。各鄉鎮依托土地流轉辦公室,負責協調土地流轉,2000年以來,全縣共流轉土地4 000 hm2。水利水保部門積極整合水土保持、小農水、后期移民扶持等水利工程建設資金,向參建項目傾斜。目前已整合水利資金1 001.6萬元,新修道路20 km,發展節水灌溉534 hm2。
自2008年起,莒縣充分發揮全省水土保持重點工程蘆家河小流域綜合治理的引導作用,按照“誰投資、誰開發、誰管理、誰受益”的原則,借力民營資本加快治理步伐,吸引民營企業日照市九鼎路橋工程有限公司參與治理,將其作為民營資本參與治理的典型工程來重點打造,發揮其示范帶動作用,推進了全縣民營資本參與水土保持工程建設的提質擴面。
在該小流域治理中,緊緊圍繞生態、清潔兩大主題,首先探索推行了“生態清潔小流域治理與水系生態建設、與新農村建設、與群眾增收致富相結合”的建設思路。其次,為提高該公司治理的積極性,按照“渠道不亂、各記其功”的原則,積極整合水土保持、小農水、移民后期扶持、小型水庫除險加固、煙草、交通等項目資金348 萬元,作為民辦公助資金投入治理,帶動日照市九鼎路橋工程有限公司投入1 300 萬元,累計投資達1 648 萬元。通過政府和民間雙向投資,該小流域不僅治理水土流失面積6.5 km2,而且發展成為集垂釣、采摘、餐飲于一體的生態休閑旅游園區,并被山東省海洋漁業廳授予省級漁業示范點,還成立了全省第一家煙草種植專業合作社,走出了一條“土地變股權、農民當股東”的新路子,使當地村民在獲得相對固定地租收入的同時,參與股權分紅,土地產值比原來提高2倍以上。
蘆家河小流域民間資本參與生態清潔小流域治理的經驗,受到了水利部和山東省水利廳的一致肯定和認可,同時激發帶動了更多的民間資本參與水土保持工程建設,如所在的桑園鎮涌現出以麗青山果品專業合作社為代表的10 余家大戶,積極投身水土流失治理,如今民間資本已治理水土流失面積達12 km2。
民間資本參與水土保持工程建設是推進水土保持治理的重要途徑。但因其建設投資周期長、見效慢,比較效益低,故要促進民間資本參建工作快速發展,就必須突出水土保持的公益屬性,強化政府主導的職責,實行民辦公助,進一步加大民間資本參與水土保持工程建設的激勵機制建設。對于開發項目涉及產業結構調整的,應按照農業結構調整的獎補政策予以獎勵;對于發展生態公益林的,除按照林業發展的相關標準給予獎勵外,政府還應提高獎勵標準;對于發展生態旅游的,不僅農林部門要加大政策及資金支持力度,而且旅游部門還應給予相應的扶持。通過政府扶持、強化引導、創新機制,莒縣引導民間資本參與水土保持工程已形成“大干大支持、小干小支持”的氛圍,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民間資本參與,今后還應一以貫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