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安縣國土資源局 金志豹
信息通大山 服務受人贊
——淳安縣國土局以“一張圖”平臺創新服務新模式
淳安縣國土資源局 金志豹
9月,在淳安縣金峰鄉金源村,該鎮的國土工作人員夏雨在工作時,被當地的一位老漢拉住了。原來,這位村民看中了一塊地想建房,但是又怕占用了基本農田,所以想問一問清楚。他原本以為鎮里的干部會去千島湖鎮查資料后再告訴他,沒想到對方聽聞后,當即從包里掏出一個平板電腦,熟練打開一個軟件,不但當場回答了他的問題,而且還給他看了圖,這讓他很是欣喜意外。
這個平板電腦里裝的就是淳安縣國土局推出的國土移動辦公平臺——“移動一張圖”信息平臺。它包含了全縣4427平方公里的土地利用現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建設用地審批、土地出讓供應、基本農田保護區等數據圖形的“智慧”辦公平臺,自從推出以來就成為淳安國土工作現場作業的新“法寶”,極大提升了淳安國土資源服務水平。
淳安縣地處浙西山區,轄內約45萬人口,425個行政村,縣域面積4427平方公里,其中最遠的王阜鄉需要乘車2.5小時,個別農村還需步行1小時以上,大部分范圍路途長遠。長期以來,淳安縣百姓要查詢自己的宅基地審批材料、建房條件,或遺失補辦土地證,都必須到縣城千島湖鎮的縣國土局才能查詢、辦理。對于處于山區的淳安縣老百姓來說,辦理此項事項,少則一天,多則兩三天,甚是不便。
恰逢其時的是,近年來國土資源部在基層國土工作方面,提出了運用現代科技信息手段規范和創新管理的總體要求,推出了國土資源“一張圖”系統,通過一鍵式建設項目用地空間審核和點式空間查詢功能,實現了市、縣、鄉三級國土資源管理業務網上運行和信息資源在線共享,實現了國土資源業務要素的落地化管理和精細化管理。
為此,淳安縣國土局在國土資源“一張圖”建成后積極抓住機遇,從2013年3月開始,以“一張圖”系統為平臺,加強了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完成了土地利用現狀圖、土地利用規劃圖、建設用地審批、土地供應、基本農田等業務數據整理,加快了檔案數字化建設,深化信息化建設成果應用,經過幾個月的建設和完善后,在2013年10月31日正式投入使用。
淳安縣的移動“一張圖”項目建設完成后,突破了辦公環境的限制,實現非辦公環境下充分利用現有軟件成果和數據成果,實現與建設用地“批、供、用、補、查”全程監管系統等的對接,實現數據交換和共享,實現對國土資源管理外業工作標準化、可視化、便捷化、高效化,提高外業管理質量和效率。
該項目也得到了淳安縣縣委縣政府的重視和贊同,專項批示解決資金,目前,首批40套“移動一張圖”信息平臺已經下發,全縣23個鄉鎮、青溪新城、7個國土站所等單位均有配備,成為了基層國土工作的新“利器”。
今年6月,汾口鎮分管土地的副鎮長夏貞富遇到了一件事。原來,該鎮在推進“無違建縣”工作時,某村的一位村民很有意見。這位村民不認為自己的一間附房占用了基本農田,同時還對鄰居的一間附房所處的位置提出質疑,認為對方才是占了基本農田。
建房到底有沒有占用基本農田,這是可以查清楚的。但問題是,這位村民對于干部說的話持懷疑態度,認為口說無憑。最后,夏貞富拿出了“移動一張圖”信息平臺這一新“法寶”,現場用平板電腦對用地進行了定位和分析。結果,“移動一張圖”信息平臺上顯示,這位村民的附房確實建在基本農田范圍內,而其鄰居的房子雖然僅隔著5米遠,但卻不在基本農田紅線內。
俗話說,有圖有真相。當這位村民看到“移動一張圖”信息平臺顯示的結果,頓時心服口服。隨后,這位村民主動配合,完成了違規附房的拆除。不僅如此,這位村民還對這個“移動一張圖”信息平臺大為稱贊。他說:“這個東西比圖紙好,能隨意放大縮小,基本農田邊界,到現場看得很具體、分得很清楚,如果當年我家建附房時,有這樣一個好東西,可以看得這么清楚,我家就可以提前避開風險,怎么會占用基本農田呢?”
威坪國土所干部和王阜鄉村民也深有體會。他們說:“我們以后批地看圖、查檔案,不用跑縣城,原來兩天的事現在半天就弄好了,很方便,很好!就像一輛國土資源信息直通車開進了大山。”
許多鄉鎮的國土工作者也表示,農村建房最頭疼的就是確定土地的性質。有些田地拋荒了,現場看看是荒地、園地,視乎可以建房選址,但是圖上還是水田、旱地,實際是不符合建房選址條件的。雖然許多村里都把土地使用規劃圖公示過,但是由于貼圖的時間太長,幾年后誰都記不清了。一塊土地,到底是不是基本農田范圍內,不但村民難以精確判斷,就連鄉鎮干部也弄不清楚。現在手里有了“移動一張圖”信息平臺,這個曾經的大難題就再也困擾不了人了。
“這平臺好用!全縣4427平方公里土地數據,都可看得一清二楚。今后,農民私人建房選址,哪里不好建,哪里好建,鄉鎮建設用地哪里好用,哪里不好用,再也不用跑到縣城找國土部門查詢了,我們只要隨身攜帶‘移動一張圖’平臺到現場就明明白白。”一位鄉鎮國土工作人員說。他表示,這是縣國土資源局為方便基層服務群眾的一個創新舉措,“移動一張圖”打通了國土服務的最后一公里。
在文昌鎮,許多干部也對“移動一張圖”信息平臺贊不絕口。由于杭黃高鐵的淳安站就設在文昌鎮的文昌村,該鎮的潛值大漲,不少外地客商紛至沓來尋找商機。“移動一張圖”信息平臺沒有誕生前,當地國土干部有過這樣的尷尬——客商對某一塊地感興趣,現場詢問這塊地的面積、性質、地類、建設規劃情況,工作人員無法在現場給出明確的回答。
“以往如果要了解一塊地的面積、性質、地類、建設規劃情況,我們需要跑國土局查圖、查檔案,這一來一去,時間就浪費了。”該鎮的一名干部表示,因為在現場無法為客商提供土地的具體信息,許多機遇就這樣擦肩而過。
今年上半年,在招商引資過程中,一位外地的客商慕名來到文昌鎮,希望了解該鎮豐茂半島一塊地的情況。該鎮國土干部在陪同這位客商來到現場,隨身帶上“移動一張圖”信息平臺,無論對方提出什么問題,干部用手指在平板電腦上劃一劃,就可以現場給出答案,這讓客商吃驚不已。
隨著“移動一張圖”信息平臺投入使用,原來要辦一件事要跑縣城好幾趟,現在,在村頭、田頭、地角就可以批地看圖,只要幾十分鐘就可完成。這種接“地氣”的服務既保護了國土資源,又保障了群眾利益。
“我們縣的這個‘移動一張圖’信息平臺是整個杭州地區首家縣、鄉、所全面推廣的,經過一年運作,通過不斷完善,在應用方面已經非常高效且穩定可靠。”縣國土局信息中心的工作人員說。
據了解,淳安縣國土局通過攻關創新,架設專門線路,已經在全縣6個國土中心所部署了“一張圖”系統平臺。將縣域遙感影像、土地利用現狀圖、土地利用規劃圖等圖形數據,通過GIS地理信息技術疊加重合,形成一張圖網絡管理;檔案管理信息系統平臺,通過掃描檔案數字化,實現檔案電子化管理。
為了保障“移動一張圖”信息平臺的良好運行,全縣鋪設了10M的MSTP專線8條,包括威坪、汾口、姜家、大市、臨岐、青溪、新城、辦證中心8個點,將國土資源業務內網延伸到各國土所,同時加強了網絡安全建設。國土局信息中心安排專門人員分別到各中心國土所、辦證中心進行系統架設和調試,各國土所落實了專門的電腦和人員,明確服務事項,確保系統長久穩定運行。
淳安縣國土局起草和出臺了一系列規范性文件,建立長效機制,包括《關于進一步加強國土資源電子業務數據成果管理工作的通知》《關于建立數據動態更新機制的通知》《關于加強測繪項目編號規則管理的通知》等。其中規定外單位生產的數據,信息中心簽字財務才可結賬,否則不予結算,強力保障數據入庫。另外確保數據更新準確,淳安局花了大力氣,進行了歷史數據整理,搬出臺賬資料,理清了1999年以來所有的農轉用信息。
此外,淳安縣國土局還制定《農村集體土地宅基地登記檔案查閱制度》,準備了告知牌、登記簿、查詢章,規范管理。防范無章無序、不公平公正情況,進而損害其他老百姓利益的事情發生。組織機關及各國土所管理操作人員,進行了細致的培訓,配發了《培訓手冊》,開通了工作交流QQ群,確保了工作順利開展。
“移動一張圖”信息平臺營運一年來,不僅實現國土資源業務要素的落地化管理和精細化管理,方便了百姓辦事,提升了國土員服務效率和水平,減少了百姓對國土員工作的誤解,在一定程度上贏得了百姓的理解和滿意。據統計,一年來,全縣有237戶村民通過“一張圖”系統平臺進行了宅基地建房條件查詢,其中有124戶人不符合建房條件,勸其另行選址。20個在談招商項目和9個農業設施項目明確了落地情況,56起群眾建房信訪舉報國土員依據系統數據現場給予了答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