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鋼
蘆花紛飛下渚湖
李治鋼
碧云天,黃葉地,又到一年蘆花綻放的深秋季節。眼下,德清下渚湖濕地的蘆花開得正旺、正美。
下渚湖又名風渚湖、防風湖,不僅是濕地的世界,更是蘆葦的世界。蘆葦叢中有沙渚,土墩周圍盡生蘆,一處一地,水隔其間,星羅棋布,葦風蘆影,宛若一個“水上迷宮”。
蘆花盡開后的下渚湖,山環水抱,充滿著原生態的山野之趣,在天高氣清的晨靄里,白茫茫地一片。長在蘆葦枝頭的蘆花,近看像整齊的羽毛,遠觀像冬天的薄雪,秋風乍起,上下起伏,蘆絮飛舞,落地似雪,就像少女搖擺著曼妙的手臂翩翩起舞,素凈而美麗。
蘆花,雖有個“花”字,其實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花,而是一種擇水而生的草本植物。蘆花初開時,粉紅一片,如夢如幻,然后漸漸轉白,形似或羽毛、或棉花、或長矛狀等,形態各異,別有風情。
到下渚湖賞蘆花,可順著沿河棧道步行,一路走到蘆葦蕩深處,像進入“迷宮”一般,頗得樂趣,運氣好的話還能拍到野鳥與蘆花“齊舞”的畫面。
最適宜的還是乘船,在河道上欣賞蘆花,輕松便捷。上船進入湖中,沿著彎彎曲曲的河道緩緩前行,穿梭在漫無邊際的蘆葦之間,可近距離地觀賞到大片野生的蘆葦蕩,除了蘆葦,還是蘆葦,一簇挨著一簇,不留一點縫隙,把湖面遮掩的嚴嚴實實。密密的蘆花像一片片潔白無暇的小雪花,在微風吹拂下搖曳生姿,“蘆花似雪”的意境油然而生。
湖面時寬時窄,窄的地方,狹窄如港,僅能容納一條船通過,寬的地方,開闊如漾,水天一色。當船從碧波蕩漾的寬闊水面進入河汊曲折的深處,水道如巷,一彎連著一彎,每當在無路可走時,都會陡然出現相通的水道,好似在“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兩重境界中不停地輪轉。
風起蘆搖,突然有人驚叫:“看,野鴨!”一只色彩如鴛鴦般絢麗的野鴨撲哧撲哧地掠過水面,飛進了蘆葦叢中。而一只正在岸邊覓食的小黑鷺,對滿船人發出的驚叫聲卻充耳不聞,勝似“閑庭信步”。在此繁衍生息的飛禽已是下渚湖的一大景觀,野鴨、白鷺、沙鷗、蒼鷺、鷸鳥等隨處可見,平時隱秘在蘆葦叢中,像精靈一樣成群出沒于湖上水草間,與蘆花、河道相映成趣,交織成一幅美麗和諧的精致畫卷。
水道漸寬,只見前方有一排矮矮的竹籬,當游船緩緩滑過時,中間的則靠著韌性彎到了水里難覓蹤影,而船旁的竹籬卻發出噼噼啪啪的聲響,感覺好像被船身撞壞了,然而船過無痕,依舊靜靜地仡立在河口,不由得讓人驚嘆。
下渚湖還是竹的世界,島上走的是竹子鋪的路,住的是竹子筑的房。當游船逶迤靠岸,來到竹樓島,彎彎繞繞的竹橋搭建在茅草叢中,形成了一座巨大的水上迷宮。渚墩平地上建有十余幢吊腳竹樓,精巧別致,頗具云南少數民族的建筑風格。
坐在竹茶樓歇息,一邊可以喝杯熱騰騰的“烘青豆茶”,這是下渚湖特有的一道風味茶。青花瓷碗里除茶葉外,還有烘好的青豆、橙皮、筍干和芝麻等,色澤淡綠中泛紅,聞其茶香,略帶橘皮清潤的香味。淺啜一口,茶的甘,橘的甜,豆的咸,咸香適宜,色形俱佳,回味無窮。同時,一邊還可以優哉游哉地欣賞江南絲竹表演,在吹拉彈唱中,感受“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的詩情畫意,不失為一種愜意享受。
竹樓喝茶小憩片刻后,繼續前行,踩著長長的竹廊,一路吱呀吱呀地作響,沿途滿是枯黃的高高的蘆葦。在“迷宮”盡頭,登上三層高的觀景塔,夾著田園氣息的絲絲涼風撲面而來,沁人心脾。
登塔瞭望,濕地全貌頓時映入眼簾,一覽無遺。望著濕地中大片蘆花隨心所欲地在風中飛揚,萬種風情,令人浮想連翩,不由自主地陶醉在了這無邊的美景之中。對于久坐電腦桌前的人,最適宜到下渚湖來洗洗肺、凈凈心,做做有氧呼吸了。
在夕陽的映照下,紛飛的蘆花與遠處郁蔥的樹木、翠綠的湖水互相交融,其絕色意境如一簾油畫,盡得下渚湖幽深野逸之神韻,真是美不勝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