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萍王小玉喻 嶸雷 磊張國民
黃姍姍1熊 桀2付靈梅2李 玲1吳 霞1肖 藝1向 琴1
基于研究性教學的中醫婦科研究生培養的探討※
劉慧萍1王小玉2喻 嶸1雷 磊2張國民1
黃姍姍1熊 桀2付靈梅2李 玲1吳 霞1肖 藝1向 琴1
研究性教學在高等中醫院校醫學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對培養在研婦科研究生的創新思維有重要作用。本文通過研究性教學方法在中醫婦科研究生中的應用,探討研究性教學實踐對提高研究生的臨床探究思維和科研創新能力的作用。
研究性教學;中醫婦科;研究生培養;創新
國家教育部和湖南省教育廳在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方案中要求加強高等學校研究生專業課程建設和實踐教學改革,并通過教學模式地轉變,采取以研究生為主導的教學模式——研究性教學,在教學課程中融入創新能力和探索思維的理念,通過實踐課程調整,增加綜合性與創新性實驗,開設學科新進展相關課程,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對中醫學術流派觀點開展討論,課外根據本學科領域新進展進行綜述撰寫,提高其自學和科研能力。從這些政策和方針可以看出,目前進行研究性教學具有必要性,并且其對培養中醫婦科研究生的創新能力有重要作用。多年來在研究性教學實踐中的探討和總結,筆者也體會到研究性教學對于提高中醫婦科研究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1]。
研究性教學應用于中醫婦科研究生專業課程教學,對促進教師提升臨床醫療能力和教學能力雙轉化有橋梁作用,對培養具有良好中醫臨床思維能力的準醫生有奠基作用。教師在課前應根據所使用的教材和教學大綱要求,收集并整理典型病例,設計教學環節,依據臨床實際操作模式,設計教學環節;在課堂教學時,模擬臨床實際,引導學生在采集病史和進行輔助檢查、診斷、治療等方面進行獨立思考、綜合分析[2]。
研究性教學定位為“以學生為中心”,包括:①在教學活動中引入教師的科研思維、方法和本研究領域取得的最新成果;②在組織教學活動中,突出以學生為中心,把研究性教學融入其中,開展互動教學、討論式教學、辯論學術流派等方式,打破原有凝固的滿堂灌方式;③在研究性教學活動中以學生為主體,使其主動參與研究性教學,探索最適用的學習方式,養成批判精神和獨立思考的習慣,并迅速成長為具有中醫藥辨證思維的中醫藥高級人才[3]。課堂教學是引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的重要場所。在課堂教學中開展研究性教學,便于培養專業研究生學科理念形成過程,是建立學科思維的最佳教學方式。中醫婦科學專業研究生學位課程包括基礎課和臨床課(專業課),專業課的學習不僅要求專業教師進行課堂講授,還包括其在婦科臨床和實踐基地進行床旁訓練。而中醫婦科研究生應具有極強的臨床好奇心,教師在課堂上培養其活躍的思維、豐富的想象力和扎實的基礎知識時,一定要注意引導其進入臨床床旁進行實地病例討論,故其專業課程的教學可在床旁進行現場教學。此外,在中醫婦科專業課教學過程中,還可設立標準化患者或開展情境教學。例如在課堂上設立臨床情境,提出問題,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和探究思維,引導學生自由探究和體驗疾病發生發展的過程,探究患者患病時的心理活動。通過情境教學、互動教學、標準化患者教學等形式,鼓勵批判思維和小組討論,不僅能使中醫婦科研究生能感性理解婦科各種疾病發生機制,還可培養其創新思維和能力。因此,在中醫婦科專業課程中開展研究性教學是十分必要的。
2.1 科研和臨床實踐中開展研究性教學 科學研究和臨床實踐中開展研究性教學非常必要。中醫婦科研究生的臨床科研思維培養和臨床技能訓練對于其臨床教學科研有重要意義,在臨床教學中構建“以問題為中心”的研究性教學,讓研究生在臨床教學中提出問題,并在課堂和課外尋找解決方法,構建研究性臨床教學模式。在中醫婦科專業課教學過程中,可以開展:①增設中醫婦科名老中醫學術研究課程;②開設婦科常見病及多發病的床旁討論課程;③開展將課堂教學融入臨床教學,與醫院合作教學。把科學研究和臨床實踐中的方法轉化到臨床科研中,將科研成果轉化應用到臨床診療過程中,不僅把研究性教學應用于教學科研和臨床實際中,更便于學生直接熟悉和掌握現代醫學與科學實驗技術的現狀、手段和方法[4]。在研究性教學中,對于提高研究生綜合創新能力,筆者設計了相關專題。例如在滑胎這一常見疾病的講授中,聯系臨床習慣性流產的病因病機,并在科研實驗中設計并建立反復自然流產小鼠模型,進行臨床反復自然流產疾病相關機制研究,開展了自主性、綜合性、設計性實驗,教師能將其科研中的免疫組織化學蛋白檢測技術和方法用于教學中,對研究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和科研思維訓練相結合,并把理論教學、實驗教學與臨床教學三者有機結合,達到了優化教學效果的目的。此外,改革課堂上實踐教學的同時,注重與臨床教學醫院開展合作教學,依托學校附屬醫院建立臨床教學實踐基地,把臨床課題研究和中醫臨床技能綜合性訓練安排到醫院進行,實現科研與臨床緊密結合,不但提高了研究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促進了臨床科學的開展,豐富了臨床教學內容。
2.2 走國際化的研究性教學模式 21世紀,中醫藥高等教育呈現國際化發展趨勢。隨著西方國家對中醫藥的認可,其顯現的優勢越來越大,走國際化的研究性教學模式勢在必行。在人才培養中,可與國內外高校聯合進行研究性教學經驗交流和中醫婦科研究生的聯合培養,以豐富中醫婦科研究生教學創新體系。在研究性教學過程中,要求在注重基礎性、綜合性及開放性教學的前提下,強調理論和實踐教學內容與國際化教學要求相結合,培養專業和素質并重的優秀中醫婦科人才[5]。
2.3 把素質教育融入研究性教學中 在研究性教學中,應將研究生的素質教育融入其中。學校利用課外、雙休日或節假日時間,面向研究生開設素質教育實踐課——“醫學倫理與人文素養”等相關課程和專題講座。使研究生不僅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而且逐步培養其專業素養和人文理念,建立正確的醫學態度和整體觀念,提高研究生的臨床思辨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6]。
提高中醫婦科研究生教學質量的關鍵是教師隊伍建設,因此,加強中醫婦科教學團隊建設尤為重要。建設一支高水平的研究生導師隊伍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保障。其中骨干教師是團隊中的核心力量。對于骨干教師的培養,應制訂培養計劃和目標,建立資深教師帶青年教師的傳幫帶制度,并分批組織到國內外著名高校訪問學習,了解國內外高校中醫婦科教學新動態,明確研究方向,加強研究生教學創新力度,提高研究生教學水平。建立課程小組,由臨床教學經驗豐富的教授任課程組組長或責任教師,通過加強臨床教研活動,幫助和提升研究生教學質量。鼓勵研究生積極參與導師的科學研究和教學改革項目,促進科學研究與教學的結合[7]。組織和鼓勵研究生參加專業相關繼續教育培訓班及教學研討會。鼓勵婦科研究生指導本科生實驗、批改作業和臨床帶教。逐步實現以科研與教學相結合、理論教學與臨床教學相結合的責任教師、臨床教師和青年教師為主力軍的中醫婦科教學隊伍。
[1] 程志惠,賴星,劉作金.七年制臨床醫學研究性教學中導師的素質和職能[J].現代醫藥衛生,2013,23(1):13-15.
[2] 孫仕杰.預防醫學研究性教學模式的實踐與探索[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11):68-69.
[3] 劉慧萍,莫新民,雷磊,等.中醫婦科碩士研究生培養初探[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11,18(3):104-105.
[4] 王金發,戚康標,何炎明,等.實行研究性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J].中國大學教學,2005(4):8-9.
[5] 許周速,朱成康,單莉麗,等.提高省屬高校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對策研究[J].新西部,2009(12):162-168.
[6] 劉慧萍,張國民,葛金文,等.構建立體化實驗教學平臺培養創新型中醫藥人才[J].中外健康文摘,2012,9(27):39-41.
[7] 劉慧萍,喻嶸,張國民,等.專業學位研究生中醫素質與技能養成教育模式改革與實踐[J].科技創新導報,2013(1):188-190.
R711
A
1673-5846(2014)07-0077-02
1湖南省中西醫結合基礎重點學科,湖南長沙 410208
2湖南中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學院,湖南長沙 410208
國家自然基金項目(No:81303123);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No:2013-131,2013-203,2013-204);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No:2011-508,2012-205);湖南省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項目(No:JG2011B028);中國博士后基金項目(No:2013T60770,2012M511382);湖南中醫藥大學教學改革項目(No:2011JG039,2011JG004,2011JG001,2011JG037,2012JG034);湖南省重點學科中西醫結合基礎資助,湖南省大學生創新性訓練中心資助,湖南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感染性疾病中醫藥防治研究》資助(NO:15);湖南中醫藥大學重點學科基礎醫學:病理學及病理生理學學科資助
喻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中醫學教育教學管理與研究
雷磊,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中醫婦科學教學與研究生培養。E-mail:yxxx55@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