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萬帆,蔣玉根,邵賽男,裘希雅,戴學龍,許 杰,何旭華
(浙江省富陽市農技推廣中心 土肥站,浙江 富陽 311400)
富陽市補充耕地的地力現狀與提升建議
顧萬帆,蔣玉根,邵賽男,裘希雅,戴學龍,許 杰,何旭華
(浙江省富陽市農技推廣中心 土肥站,浙江 富陽 311400)
隨著富陽市城鎮化建設發展、工業規模擴大與經濟總量攀升,土地需求量不斷膨脹,特別是新增建設用地占用耕地面積越來越多。為了實現耕地的占補平衡,補充耕地的建設面積也日益擴大。為保持耕地數量與質量間的平衡,不僅需要在數量上對耕地進行動態評估,更要在質量上進行分析,從而提出可行的質量平衡建設方案。本文根據富陽市近幾年來已開發新墾耕地的立地條件與土壤樣本的理化數據,分析評價新墾耕地的質量現狀,提出補充耕地質量提升的建議。
補充耕地;占補平衡;耕地質量
近幾年,隨著中國經濟的蓬勃發展,土地需求日益加大,新增建設用地大量占用耕地。對此,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要求各地必須做到耕地占補平衡,特別是耕地產能平衡[1]。為確保耕地占補動態平衡,富陽市在近年來進行了大面積的補充耕地建設。為更好地掌握新近補充耕地的地力現狀,富陽市土肥站對近幾年的新墾耕地進行了大量的土壤樣本采集和分析工作,通過對比近年來富陽市新增建設用地占用耕地與新墾耕地的數量,以研究富陽市耕地占補平衡的動態變化;同時深入分析新補充耕地的肥力要素,探索新補充耕地質量提升的可行方法,并提出相關建議。
2006-2010年,富陽全市耕地面積占補差僅為18.51 hm2,數量上基本實現平衡。富陽全市25個鄉鎮中,除東洲和鹿山街道外,均有補充耕地建設,其中以胥口、洞橋、常安等鎮的墾造面積最多(表1)。
富陽市新墾耕地以低丘緩坡、宅基地 (含建設用地)與工礦用地為主要來源[2]。低丘緩坡主要分布在丘陵地帶,在墾造前多為稀疏林地、灌木林地以及草地;宅基地 (含建設用地)主要以拆遷或搬遷后的房屋住宅地基及建設廠房地基為主;工礦用地則以現今停止作業的工礦山體為主。我國土地資源稀缺,而現階段工業和農業的快速發展對土地的需求量巨大,因此,合理開發低丘緩坡,對宅基地和工礦用地進行復墾,既有利于解決工業、農業、住房和城建等的土地需求,同時也是補充耕地,實現占補平衡的重要措施。

表1 2006-2010年各鄉鎮耕地占補面積
根據 《浙江省補充耕地質量評定技術規范》,新墾耕地的質量評價主要包括造地立地條件、土層深度、地表礫石度、耕層質地、剖面構型、排澇抗旱能力、土壤陽離子交換量、水溶性鹽、pH值、有效磷、速效鉀、有機質等指標。本研究從中選取土壤陽離子交換量、水溶性鹽、pH值、有效磷、速效鉀、有機質、全氮含量等指標,對富陽市補充耕地的肥力現狀進行研究。
按照常規土壤農化分析的要求,采集0~20 cm的表層土作為土壤樣本。pH值按照土液比1∶2.5用電位法測定;土壤有機質用油浴加熱重鉻酸鉀氧化容量法測定;土壤有效磷采用鉬銻抗比色法測定;土壤速效鉀采用乙酸銨浸提-火焰光度計法測定;陽離子交換量 (CEC)采用乙酸銨浸提蒸餾或鹽酸交換滴定法測定;土壤水溶性鹽采用土液比1∶5浸提,殘渣烘干質量法測定;土壤全氮采用濃硫酸消煮半微量開氏法測定。
3.1 陽離子交換量
富陽市新補充耕地陽離子交換量平均為12.17 cmol·kg-1,從取值分布來看,集中于5~15 cmol·kg-1的范圍內,比重占到75%,其中在10 cmol·kg-1附近最多。總體來看,補充耕地的陽離子交換量在正常范圍內,但與高產耕地要求相比,總體水平偏低。
3.2 水溶性鹽
補充耕地水溶性鹽的含量平均值為1.4 g·kg-1,呈集中分布趨勢,集中于 0~3 g·kg-1,占90%。補充耕地的水溶性鹽含量整體較低,表明富陽市補充耕地還未出現明顯的鹽漬化。
3.3 pH值
補充耕地的pH值4.0~9.0,平均值為6.05。從各區間分布來看,以5.0~6.0分布較多,比重達31%。除個別地塊偏酸、偏堿外,富陽市補充耕地的土壤酸堿性整體較適宜。
3.4 有機質
補充耕地的有機質含量平均值為14.0 g·kg-1,主要分布10~20 g·kg-1,比重達42%,與高產耕地的有機質含量相比明顯偏低,說明補充耕地的土壤較貧瘠,肥力較低。
3.5 有效磷
補充耕地有效磷平均值為16.2 mg·kg-1,數值主要分布0~5 mg·kg-1,所占比重達49%??傮w來看,補充耕地中嚴重缺磷的土壤樣本有380個,占總樣本數的49%;較嚴重缺磷的土壤樣本有99個,占總樣本數的13%;缺磷的土壤樣本有74個,占總樣本數的10%。總體而言,新補充耕地有效磷含量較低,必須補充磷肥的樣本比例高達72%。
3.6 速效鉀
補充耕地的速效鉀平均含量為113 mg·kg-1,屬正常水平;在區間分布上,補充耕地的速效鉀含量主要分布在50~80 mg·kg-1內,所占比重為22%。具體來看,屬嚴重缺鉀的土壤樣本有11個,占總樣本數的1%;屬較嚴重缺鉀的土壤樣本有67個,占總樣本數的9%;屬缺鉀的土壤樣本有171個,占總樣本數的22%;屬需要補充鉀肥水平的土壤樣本為374個,占總樣本數的49%??傮w上,富陽市補充耕地中需補充鉀肥的土壤樣本比例合計達81%。
3.7 全氮
補充耕地的全氮含量平均值為0.88 g·kg-1,主要分布0.5~1.0 g·kg-1,所占比重達到47%。與一般耕地相比,補充耕地的全氮含量偏低,與土壤有機質含量偏低一致。其中,土壤全氮量屬極低水平的土壤樣本有161個,占總樣本數的21%;屬較低水平的土壤樣本有364個,占總樣本數的47%;屬低水平的土壤樣本有158個,占總樣本數的21%;含氮較高水平的土壤樣本只有84個,僅占總樣本數的11%。
綜上所述,富陽市補充耕地的有機質、全氮、有效磷含量偏低,pH值、陽離子交換量、速效鉀含量適中。根據 《浙江省補充耕地質量評定技術規范》對補充耕地地力進行評價,補充耕地的地力指數0.40~0.70,即在六級與四級范圍內。富陽市現有耕地23 227 hm2,耕地平均質量在四級至三級之間,由此可見,補充耕地的質量水平與所占用的耕地間有一定的地力等級差別。富陽市在耕地占補數量平衡的基礎上,為保持耕地產能平衡,必須著力于被補充耕地的質量提升。為此,基于以往補充耕地地力提升探索的實踐,特提出以下補充耕地地力提升建議。
4.1 多施有機肥
由于新墾耕地有機質含量普遍偏低,可以通過施用有機肥來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同時,有機肥中含有氮磷鉀及中微量元素,可以提升和平衡土壤養分含量,逐步改善土壤結構。
4.2 采用合理的輪作模式
合理輪作是用地養地的耕作方式,在輪作中應當注意2點:一是增加豆科、綠肥作物的種植面積,在輪作過程中,每隔一定年限輪作一茬豆科、綠肥作物,通過豆科作物的固氮作用,增加土壤中的氮素水平;豆科、綠肥作物經翻壓入土后,大量的根、莖、葉能增加土壤有機質,改善土壤理化性質,提高土壤肥力;二是控制耗地力作物的種植年限,以利地力恢復。
4.3 發展新型科技農業
由于補充耕地的肥力狀況劣于現有耕地,同等面積上的產出較低,而土壤肥力提升又不能一蹴而就。因此,建議在新墾耕地上發展新型科技農業,采用肥水一體化灌溉系統,發展無土栽培等。發展新型科技農業,不僅能在短期內提高作物產量,還可達到節水省肥、綠色環保的效果。富陽市的部分新墾耕地已經配套了噴滴灌設施,為開展肥水一體化灌溉,發展無土栽培等打下基礎[3]。
4.4 改變農民觀念,推廣測土配方施肥
以往,農民都是靠長期摸索的經驗施肥,但長期下來,施肥不均衡、濫施化肥等問題日益突出。如富陽市農民習慣施用大量氮肥,而磷、鉀肥相對不足,這不僅容易造成土壤板結,肥力不均,同時也對作物生長不利。測土配方施肥是針對不同地區的土壤肥力狀況及不同作物的需肥規律,制定出經濟合理的施肥方法,以達到增產改土節肥環保的功效[4]。部分農資公司開發出作物配方肥,將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物化,便于農民應用。
4.5 種草肥地
應提倡、鼓勵種植豆科牧草,如紫云英、白三葉、黑麥草等,從而提高土壤氮素,改善土壤結構,培肥地力,提高土壤生產能力。
近年來,隨著鄉鎮城市化進程加快,耕地占補平衡變得尤為重要,特別是土地產能的占補平衡。本研究表明,雖然富陽市補充耕地基本實現面積上的占補平衡,但補充耕地的肥力狀況較差,不及所占用耕地,因此應著力提升補充耕地的土壤肥力。依據實踐經驗,建議在補充耕地上發展新型科技農業,種草肥地,合理輪作,推廣測土配方施肥,適當多施有機肥,逐步改善土壤質量,提高土壤養分,充實耕地資源。
[1] 程街亮,張艷彬.浙江省土地開發整理潛力分析及補充耕地質量建設對策 [J].浙江農業科學,2013(10):1342-1345.
[2] 徐祖祥,蔣玉根,孫吉林.杭州市新墾耕地資源利用狀況[J].科技通報,2001,17(5):63-65.
[3] 張玉華,肖茜蕓,劉瑾,等.天津宅基地復墾設施蔬菜無土栽培技術 [J].天津農林科技,2010(3):11-13.
[4] 許冬,鄭偉娟,石其偉,等.紹興縣土壤鉀素評價及鉀肥平衡施用 [J].浙江農業科學,2012,319(4):570-571.
(責任編輯:高 峻)
S 157.3
:A
:0528-9017(2014)04-0569-03
文獻著錄格式:顧萬帆,蔣玉根,邵賽男,等.富陽市補充耕地的地力現狀與提升建議 [J].浙江農業科學,2014(4):569-572.
2014-02-11
富陽市科技計劃項目 (2012NK001)
顧萬帆,浙江余杭人,助理農藝師,主要從事土肥技術應用及推廣工作。E-mail:nyjtfz@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