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寶良(山東省臨朐縣司法局局長)
譚清軍(山東省臨朐縣人民檢察院)
關于建立看守所與監獄之間已決待送罪犯立功情節認定銜接機制的思考
譚寶良(山東省臨朐縣司法局局長)
譚清軍(山東省臨朐縣人民檢察院)
司法實踐中,因看守所與監獄之間銜接機制不健全,對已決待送階段的立功情節如何認定不明確。對此,應加快立法步伐,建立完善看守所與監獄之間已決待送罪犯立功情節認定銜接機制。
首先,看守所與監獄的主體職能不同。根據《看守所條例》規定,看守所是羈押依法被刑事拘留、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機關;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以下或者余刑一年以下,不便送往監獄執行的罪犯,也可以由看守所監管。其任務是根據國家法律對被羈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實行武裝警戒看守,保障安全;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進行教育;管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的生活和衛生;保障偵查、起訴和審判的順利進行。即看守所沒有認定已決待送罪犯立功情節的職能。根據《監獄法》的規定,監獄的職能之一就是,履行刑罰職能,依法辦理對罪犯的減刑、假釋等事務,給予罪犯立功受到減刑權的充分保障。
其次,存在立法空白。《刑法》第68條和第78條中闡述了有關立功方面的內容。《刑法》第68條之規定,適用對象是未決犯,是正在接受司法機關偵查、起訴、審判階段的人員,其途徑是在刑事處罰時(作出刑事判決時),法官綜合各種因素,對該未決犯作出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的判決內容,該條款不能適用于已決待送罪犯。《刑法》第78條與《監獄法》第29條之規定,條文中界定的適用期間分別為執行期間和服刑期間,適用的對象是已經交付監獄收監執行的罪犯,其在刑罰執行期間,由監獄向有管轄權的法院提出該罪犯減刑建議的刑罰變更措施,從而縮短或縮小該罪犯的刑罰時間或程度。對未入監之前的立功表現,則不納入考核該罪犯是否符合減刑條件的事實依據中。而關于有立功表現的已決犯減刑的程序規定,均一一對應著實體法的規定,這就導致已決待送階段的立功材料,無論是實體法還是程序法上、適用上均無依據、無約束、無救濟途徑,成為立法空白。
再次,看守所與監獄之間有關銜接機制不健全。根據《看守所條例》35條規定,對已決待送罪犯來說,案子已結,再報請報案機關從寬處理已失去操作時間、空間和立法意義。《看守所條例》第47條雖規定看守所監管已決待送罪犯的管理應執行《監獄法》,但看守所與監獄是兩個不同的執法主體,看守所作為落實已決待送罪犯的立功表現等法律政策的主體不適格。而看守所在送交罪犯收監執行時一并出具的《羈押期間情況鑒定表》,僅籠統記錄了該罪犯的主要表現(分好的表現和不好的表現),僅供監獄了解該罪犯在被監管期間的基本情況,而不能體現已決待送罪犯的特殊表現——立功情節。并且日后監獄欲對其提出減刑、假釋建議書時,不會采納該材料,導致鑒定表的作用流于形式。
一是有立功表現的,提出預期減刑建議書。二是嚴格規范操作程序。(1)對已決待送罪犯的立功情形。以有關辦案單位查證屬實為依據,由看守所草擬預期減刑建議書,并附相關立功材料呈交檢察機關派駐看守所監察室予以監督后,形成正式的預期減刑意見書,在送監時或送監后提交監獄。該意見書應當作為監獄對罪犯擬向審判機關提出減刑建議書時的綜合材料予以采納。因為,看守所要考慮將已決犯與未決犯區別管理(《看守所條例》第47條規定),可視為已決待送罪犯在所內的表現即為監獄表現,故對此期間的立功材料,經過查證屬實后提出的預期減刑意見書,監獄需采納。應當注意的是,看守所監管干警不得截留已決待送罪犯的舉報線索,不得將線索告知其他人,不得與已決待送罪犯編造立功材料;對檢舉、揭發的犯罪事實,要及時轉交給有關辦案單位,督促辦案單位速偵速決,不得在看守所內外公示立功信息。(2)派駐檢察室根據平時的監督情況,對擬向監獄提出預期減刑或假釋意見書的已決待送罪犯的立功證明材料進行審核監督,接受其他在押人員的舉報,必要時可以到監室調查了解,核實看守所提出意見書的真實性。對于看守所與派駐檢察室意見不一致的,不予制作、提供預期減刑或假釋意見書。(3)落實配套措施,促進提出預期減刑或假釋意見書制度的嚴格規范執行。建立責任追究制度、案件備查、回訪等制度,實行層層把關,全方位監督,增強預期減刑或假釋意見書的透明度,防止看守所與已決待送罪犯借此搞假立功等虛假問題的發生,確保對已決待送罪犯入監前的羈押表現評鑒工作程序規范,結果公正公平。
在調研、論證及加快探索、實踐看守所管理與監獄管理銜接新機制的基礎上,《刑事訴訟法》應增加界定看守所向監獄提出預期減刑或假釋意見書適用的范圍、條件;同時,也界定駐所檢察室的監督權與工作職責。另外,賦予監獄對預期減刑假釋意見書的選擇權,即可以采納預期減刑假釋意見書的內容,而不是應當。但監獄欲向法院提出罪犯減刑建議書時,對看守所附有查證屬實的立功材料的預期減刑意見書的內容,應當采納。
(責任編輯 趙海鷗)
數據庫
黨的十八大以來,司法部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司法行政體制改革的部署要求,積極穩妥地做好6項牽頭改革任務以及參與推進的33項改革任務,先后制定出臺了12個改革文件,司法行政體制改革取得明顯成效。在健全社區矯正制度方面,司法部會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召開全國社區矯正工作會議,聯合下發《關于全面推進社區矯正工作的意見》,積極推進社區矯正立法,全面推進社區矯正工作。目前,全國共有社區服刑人員73.1萬人,從2003年開始試點至今,已經累計接收211.3萬人,社區服刑人員矯正期間再犯罪率一直處于0.2%以下的較好水平。
(來源:《法制日報》,2014年11月6日,“堅持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行政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