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娟娟
由中央編譯局俞可平教授主編、“中國地方政府創新獎”課題組編寫的“中國的民主治理:理論與實踐”叢書(中央編譯出版社,2013年8月出版),從國家治理的視角討論中國的政治建設,集中反映了近年來中國在民主政治發展、創新社會治理方面的主要成績和改革之路。其對我國民主治理的理論與實踐的雙重探索,切合了當前中國政治文明的發展需要,按照中國行政管理學會執行副會長高小平的說法,“這是一套填補中國民主治理研究空白的著作。”
全書論述有理有據,分析客觀精辟,具有鮮明的特色。寫作方法上注重實證分析與理論歸納的結合,用事實說話,用理論解讀。該書采取了實證性的研究方法,匯集了眾多事關中國各級政府創新治理的例子,針對不同課題列舉了大量來自基層的經典案例和具有借鑒性、概括性、前瞻性的調研材料,對典型案例的充分運用使得說理更具說服力。
在介紹我國民主治理發展過程中的實踐創新之外,該書同樣堅持對實踐啟示的學理分析。以其中的《法治政府》卷為例,這一卷舉出了14個個案,在研究相關調研報告的基礎上,選取了法治政府趨勢下相對具有代表性的經典事例,回顧并整理了中國在法治政府建設過程中取得的重大成果和經驗體會,分析了法治政府建設進程中面臨的問題和困難,探討了法治政府建設未來發展的主題導向和路徑選擇,全面呈現了處于社會轉型期的中國在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方面所做的積極探索和努力。如此由案例出發,在定性研究和總結歸納的前提下構建理論的混合式的研究方法,凝練又生動,典型又具體,使得理論更加根植于實際,更易于為讀者所接受,也更具普遍性和影響力。
在方法的實證性與歸納性之外,該書強調對時下熱點問題的科學分析與把握,選擇的都是事關群眾切身利益和社會長遠發展的話題,研究上力求客觀,而非全盤的肯定。而且全書對民主治理的研究,內容豐富又深刻、細致又全面。這套書涵蓋多個主題,按照研究內容和核心議題細分為《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黨內民主》《法治政府》《透明政府》《效率政府》《服務政府》和《社會管理創新》等十卷。應該說這些主題都是時下中國民主治理的改革與發展中的熱點問題、難點問題,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中必須應對的課題,其研究的時效性和全面性可見一斑。而且這些議題形成了民主治理研究的有機系統,彼此獨立又相互依存。值得關注的是,該書在研究具體問題的同時并沒有回避現實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和薄弱環節,例如《民主監督》一卷中對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民主監督的進展、問題與對策的總結,小切口深分析的方式更為直觀、深刻,書中直言“橫向的分權制衡嚴重不足,黨政系統以外的社會監督嚴重不足”,以科學的態度告訴我們,只有面對問題,方能解決問題。
整套書重點突出倡導了增量民主的概念,這樣的民主符合了當前中國政治改革的發展趨勢。仍以《法治政府》一卷為例,書中所介紹的各地對法治政府建設所作的大量有益探索,所描述的本世紀以來我國法治政府建設的詳細進展和研究現狀,形象展示了在舉國上下平穩推進改革的同時,國人對發生突破性改革的努力與期待,讓我們看到中國民主治理發展的不竭動力和美好前景。改革是艱難的,過程是緩慢的,但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腳步已是銳不可當,民主治理取得突破性進展已是眾望所歸。
發達的民主與優秀的治理應該是相輔相成的,“治理民主”方可“民主治理”。恰如俞可平教授所說,“治理改革是政治改革的重要內容,甚至也是政治體制改革的組成部分”。聯想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的“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得不說對于作為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之一的國家治理現代化來說,民主與治理都要抓好。如果說民主是發展方向,那么民主治理則是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的必經之路,是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應有之義。正是有了這些頗具特色的經驗啟示和預見性的研究工作,我們對國家治理現代化的理論與實踐發展,對增量民主和民主政治的逐步實現,對公平正義和社會文明的進步,信心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