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淑霞,張云青,王 玲,李 歡,楊素蓮,關 蕾,鄭 躍,賴 維
痤瘡是我國南方大學生中發病率較高的疾病,我國缺乏有關大學生痤瘡治療情況方面的調查。本研究從2007—2010年采用專題講座、現場醫療咨詢、疾病治療及精神心理健康評估與指導的方式,探討醫療干預模式在提高大學生對疾病的認識及改變其醫療行為方面的作用,希望通過本次研究引起全社會對大學生痤瘡患者生活質量、心理健康的重視,提高痤瘡治療療效和滿意度。
1.1 調查對象 2007年9月—2010年9月,在廣州市所有35所大學中以專業特色從綜合大學、工學院、農學院、師范大學、醫學院抽取7所大學,與校學生會聯合,采用專題講座、現場醫療咨詢的方式對大學生痤瘡患者進行問卷調查,每例到現場并確診痤瘡的大學生均被納入調查。
1.2 調查方法 采用痤瘡流行病學調查問卷,由研究醫生詢問并指導學生填寫。調查問卷由課題組設計,內容主要涉及個人生活習慣、身體狀況、環境改變對痤瘡的影響、患者接受治療的情況及影響療效的因素、對痤瘡的認識等。
1.3 痤瘡嚴重程度 采用Pillsbury分級法[1]把痤瘡分為Ⅰ~Ⅳ度。Ⅰ度(輕度)主要表現為臉部散發的黑頭粉刺和炎癥性丘疹;Ⅱ度(中度)為Ⅰ度基礎上炎癥皮疹增多和伴有膿皰;Ⅲ度(重度)為在Ⅱ度基礎上伴有結節等深在性炎癥性皮損,且皮損分布擴展至頸部、胸背部;Ⅳ度為在Ⅲ度的基礎上皮損進一步加重,伴有囊腫和形成瘢痕。
1.4 統計學方法 問卷復核后錄入Epidata數據庫,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樣本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痤瘡的嚴重程度與接受治療的相關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問卷回收情況 共發放及回收問卷1 500份,回收率為100.0%。有效問卷1 456份,有效回收率為97.1%,其中男630份,女826份,分別占43.3%和56.7%。大一526(男255,女271)份,占36.1%;大二415(男208,女207)份,占28.5%;大三336(男132,女204)份,占23.1%;大四179(男35,女144)份,占12.3%。
2.2 痤瘡嚴重程度 輕度痤瘡530例(占36.4%),中度痤瘡527例(占36.2%),重度痤瘡399例(占27.4%)。
2.3 治療狀況
2.3.1 就醫情況
2.3.1.1 不同年級大學生就醫情況 54.6%(795/1 456)的患者曾接受過治療。各年級學生治療率分別為:大一43.0%(226/526),大二55.9%(232/415),大三53.6%(180/336),大四87.7%(157/179),各年級的治療率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08.311,P=0.000)。大四學生接受治療率最高,與一年級、二年級及三年級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分別χ2=107.755,P=0.000;χ2=55.976,P=0.000;χ2=60.177,P=0.000)。
2.3.1.2 男女生就醫情況 64.6%的女生患者曾接受過治療,男生治療率則為41.4%,兩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0)。各個年級分層比較,大一、大二男女生的治療率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0),大三、大四男女生治療率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1.3 痤瘡的嚴重程度與接受治療的相關性 經Logistic回歸分析表明,痤瘡嚴重程度是影響患者是否接受治療的因素〔OR=1.419,95%CI(1.243,1.619),P=0.000〕。
2.3.2 治療場所 795例接受治療的大學生患者,49.0%(390例)只選擇美容院,21.4%(170例)只選擇醫院,21.8%(173例)既到過醫院也到過美容院,7.8%(62例)選擇只使用祛痘化妝品。不同嚴重程度的痤瘡患者就診情況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8.689,P=0.000,見表2)。
選擇到醫院治療率,1~4年級分別是50.0%(113/226)、46.6%(108/232)、36.1%(65/180)、36.3%(57/157),各年級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9.752,P=0.021)。男生醫院治療率與女生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一年級的男生醫院治療率與女生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39,見表3)。
2.3.3 對治療的滿意度 對于治療效果,2.9%(23/795)認為很好,12.6%(100/795)認為好,30.2%(240/795)認為不太好,10.7%(85/795)表示療效不滿意,認為完全無效者占4.0%(32/795),不清楚者占39.6%(315/795)。72.2%(574/795)治療后復發。
表2 不同嚴重程度患者就診情況比較〔n(%)〕
Table2 Comparison of visiting among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severity

嚴重程度例數美容院醫院醫院及美容院只使用祛痘化妝品輕度261139(58 2)46(19 2)54(22 6)22(9 2)中度266162(64 5)39(15 5)50(20 0)15(6 0)重度26889(36 6)85(35 0)69(28 4)25(10 2)χ2值48 689P值0 000

表1 男女生接受治療率比較

表3 男女生選擇到醫院治療率比較
2.3.4 對痤瘡的認識及治療費用造成的經濟負擔 對于痤瘡治療后是否需要維持治療,30.2%(240/795)的學生表示知道要維持治療,只有13.1%(104/795)采取維持治療,69.8%(555/795)表示不知道或不清楚。414人回答了沒有堅持治療的原因,62.3%(258/414)認為療效不好,20.3%(84/414)認為療程太長,17.4%(72/414)認為藥費太貴。
317人回答了治療費占生活費的比例問題,221人(69.7%)回答≤10%,62人(19.6%)回答占11%~30%,19人(6.0%)回答占31%~50%,15人(4.7%)回答超過50%。443人回答了費用能否負擔的問題,70人(15.8%)認為無法負擔,149人(33.6%)認為勉強可以負擔,157人(35.4%)認為可以接受,67人(15.1%)表示能負擔。
在沒有接受治療的661人中,194人(29.3%)認為痤瘡不是疾病,沒必要治療;270人(40.8%)認為自己的痤瘡很輕,不需要治療;35人(5.3%)因治療費用昂貴而不治療。
最近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南方85.3%的大學生曾患有或正患有痤瘡,廣州市大學生面部尋常痤瘡現患病率為36.4%[2],海口16~23歲大學生尋常痤瘡患病率為33.8%[3]。早期及時合理的處理很容易控制痤瘡,而一旦嚴重則容易造成臉上色素沉著和瘢痕形成,導致容貌的損毀,對患者的心理及生活產生較嚴重的負面影響[4-6]。調查發現超過半數的大學生痤瘡患者的生活質量受到了疾病的影響,表現為焦慮、易怒和不自信,干擾了他們的生活,影響購物、外出交友、與他人密切接觸等。51.0%的大學生患者認為痤瘡影響擇業,41.4%的大學生患者擔心痤瘡將影響畢業分配[7]。上述結果也表明,患有重度痤瘡的學生求醫的意愿比輕、中度強烈,到醫院就醫率高。越接近畢業分配,學生越積極就醫。
從調查結果分析,造成大學生要等到痤瘡嚴重時才就醫主要有幾個原因:(1)學生對痤瘡認識不足,不知道是病,只有54.6%的學生患者接受治療。在未接受治療的學生患者中,29.3%認為痤瘡不是疾病,沒必要治療;40.8%認為自己的痤瘡很輕,不需要治療。(2)不知道可以求醫或到哪里就醫,所以經常自行用藥或輕信美容院、化妝品的廣告,結果既花了許多錢,效果又不佳,反而加重了心理的負擔。調查發現,有治療意向的學生70.8%選擇美容院,只有43.2%選擇醫院,而其中21.8%到醫院的同時也到美容院,7.8%更是只愿意使用祛痘化妝品而不愿意用藥治療,這與國內吳艷等[8]對門診痤瘡患者的調查結果75.1%的患者選擇醫院完全不同。(3)不少學生家庭經濟不好,難于支付醫療費,使病情加重,進一步加重了他們的抑郁,使自信心更受打擊。調查中,17.4%的學生認為藥費太貴,10.7%的學生治療費占生活費的比例超過30%,15.8%的學生認為無法負擔治療費用,而5.3%的學生因為治療費用昂貴而放棄治療。
綜上所述,本研究認為對大學生痤瘡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及早選擇正確的治療手段是提高痤瘡治療效果和減輕學生醫療經濟負擔的關鍵。
1 趙辨.臨床皮膚病學[M].3版.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936.
2 陳瑩,吳婧,楊柳,等.廣州大學生痤瘡患病情況及相關因素分析[J].嶺南皮膚性病科雜志,2009,16(2):131-132.
3 鄧斌,曾慧明,戴永江,等.海南大學生尋常痤瘡患病調查及影響因素Logistic分析[J].中國熱帶醫學,2008,8(10):1867-1868.
4 Halioua B,Beumont MG,Lunel F.Quality of life in dermatology[J].Int Dermatol,2000,39(11):801.
5 趙秀亭.二白散治療痤瘡100例[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0,18(8):1114.
6 賈純金.維胺脂膠囊與中藥面膜聯合治療痤瘡的療效觀察[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1,19(7):1224.
7 謝淑霞,張云青,王玲,等.痤瘡對大學生人格傾向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自然醫學雜志,2010,12(5):326-329.
8 吳艷,毛越蘋,鄭捷,等.痤瘡患者治療情況臨床流行病學分析[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04,18(4) :214-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