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婭妮
(空軍維修技術學院,湖南長沙 410124)
基于云空間的職業英語平臺建構初探①
曾婭妮
(空軍維修技術學院,湖南長沙 410124)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網絡學習平臺提供給學生和教師一個良好的網絡學習環境。世界大學城的云空間現有網絡學習環境給建構職業英語學習平臺打下了基礎。基于云空間平臺的職業英語平臺的建構能有效推動公共英語教學模式的轉變,做到基礎英語和職業英語的有機融合,這將極力提升學生職業英語應用能力及未來工作適應力。
職業英語;網絡學習平臺;平臺建構
英語教育是高職高專教育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它在提升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和綜合素質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公共英語教學也存在諸多問題。其重要原因之一是缺乏相應的平臺和課程體系供教師和學生去學習和實踐。引入職業英語教學理念,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宗旨,構建基于云空間平臺的職業英語平臺和教學模式,做到基礎英語和職業英語的有機融合,使語言學習為專業學習服務,只有具備了這種專業英語的優勢才能在相關職業找到理想的崗位[1]。
由于網絡的普及與技術的進步,現階段的硬件基礎建設日趨完善,提供了更多的功能與更方便的操作。傳統的計算機輔助學習,已轉向網絡學習方向發展。對于計算機輔助教學與學習發展,已往有關網絡輔助教學的研究多側重于技術與框架的建立。目前網絡教學的重點逐漸由技術的考慮轉移到學習本身的問題。McCormck&Jones[2]認為在線學習環境所面臨的主要問題為缺乏整體性的網絡學習模型,還必需注意到如何創造參與者認同的環境,以及互動性與自動化評價等需求。
網絡學習平臺通過網絡學習環境,提供學生與教材、學習者與教學者以及學習者之間交流的平臺。在學習者與課程資源信息互動之下完成學習目標、發表心得、延伸學習內容以及互動反饋。一般而言,理想的網絡課程平臺應提供下列功能:第一,網絡課程。網絡課程包括課程單元、在線測驗、學習資源區與學習視頻。第二,虛擬教室。溝通與討論是學習活動中重要的部分,而學習輔導也是遠距教學系統所必須提供的功能。對進行的方式而言,溝通與討論和學習輔導可分為兩個方式(一對一,內容非公開)與集體式(公開的信息交換或互動)。第三,教學管理。教學管理記載了學習者在系統內的學習活動與學習過程。除此之外,學習者的學習成績數據,也應能有系統的記錄與分析。教學管理區專供教師使用,它應提供教師進行學習診斷與學習輔導時所需的各種信息。教學管理可分為學習記錄、輔導記錄、成績統計、討論記錄以及網頁使用記錄等。世界大學城空間所提供的功能正契合了這一需求,利用云空間,可以建立適合學生和教師需要的學習平臺。
世界大學城(http://www.worlduc.com)是由國家教育部教育信息中心、華夏高科技創新獎辦公室等組織開發的基于云計算以用戶空間為基礎的資源共享型網絡學習平臺[3]。大學城空間運用 Web2.0、Sns、Blog、Tag、Rss、Wiki等為核心,綜合提供了遠程教學、網絡辦公、即時通訊、個性化數字圖書館等功能的大學社區平臺。2009年以來,由湖南省率先在大學城上全面構建了職業教育的網絡,并且“空間教學”依托于大學城的云計算平臺,積極探索出一條深化和推進職業教育教學信息化的新途徑。世界大學城云平臺,匯聚了海量資源,實現了優質資源共享,突破了課堂教學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得師生互動更便捷,交流更方便。大學城空間功能齊全,最常用、與教學密切相關的功能有日志管理、視頻管理、人脈管理、頁面設置、留言板、私信、教研苑、即時交流、作業布置等。對教師而言,教師空間建設圍繞教學服務這個中心。而在空間教學中教師根據教學任務,可以利用空間上的各種教學資源來組織教學,學生也可以在課后通過教師的教學空間進行學習、交流、鞏固和復習。
傳統的高職公共英語課程體系,以行為主義或認知主義教學為理論指導,以語言知識技能的傳授為教學目標,采用固定的教學設計模式來安排教學,在傳統的教學環境教室中實施教學,評價模式較為單一化、標準化。相較而言,以云平臺為教學平臺的“基礎英語+職業英語”課程體系是以社會建構主義學習為理論指導,將知識建構、提升學生語言能力和職業能力為主要教學目標。采用多元化的教學設計模式安排教學,在基于云平臺的網絡學習環境中和教師組合實施教學,評價將采用多維度、開發和動態的模式。
建構云平臺的職業英語教學平臺,教師教的模式在轉變,學生學習模式也在變革。既能實現基本語言能力的培養,也能有效兼容職業英語教學,及構建混合式課程教學體系。教師在傳授英語基礎知識的同時,實現對不同專業學生對應的工作崗位英語要求的“零對接”。
3.2.1 云平臺的職業英語教學平臺的設計原則
基于云平臺的職業英語平臺設計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則:第一,職業性原則。網絡平臺的職業英語板塊的設計要體現不同專業的職業性,其板塊設置、板塊計劃、板塊內容、教學方法、評估體系等相關的方面應該與企業真實的工作崗位實現無縫銜接。其關鍵是通過解構工作來確定教學內容及板塊內容,要把行業企業現行最成熟的技術、規范和流程作為教學的基本內容。第二,服務性原則。云平臺職業英語板塊的設置要服務于并且銜接基礎英語教學。在“基礎英語+職業英語”的公共英語課程體系中,云平臺的職業英語板塊不能取代公共英語基礎教學,它是公共英語教學職業化特色化的延伸和補充。職業英語教學平臺應體現職業英語理論對教師、學生、教學內容與教學媒介的角色定位與心理定位。第三,開放性原則。在世界大學城提供的云空間中,教師將自己空間不同專業的職業英語教學板塊整合,向學習主體提供平臺語料庫。同時允許學生選擇下載,自主學習。教師可以上傳各種職業教學資料、視頻不斷充實語料庫。
3.2.2 基于云空間下的職業英語學習平臺
基于云空間的職業英語學習平臺,是以云空間作為學習者進入本專業的職業英語情境的載體。通過進入到平臺中教師預設好的職業情境中完成任務,從而提升學生的職業英語聽、說、讀、寫能力和意識等,同時學生也獲得了協作學習、解決問題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提升。
教師依據不同專業設定職業目標,使用流程圖構思設計不同專業的職業英語課程,建置職業英語教學平臺,在云空間平臺進行在線教學。職業英語平臺流程設計教師首先在云空間平臺網站挑選符合專業要求的職業英語模塊,利用云空間平臺提供的界面和導航,介紹職業英語的專業模塊,幫助學生明確課程學習的基本方法、規則和課程主要內容。根據總體教學規劃職業英語課程各單元情境,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參與完成云空間單元課程的任務,共享職業英語資源。最后教師在職業英語網絡課程實施階段同時進行教學管理(如圖1)。

圖1 云空間職業英語課程設計流程圖
基于云空間的技術模式,借助平臺的職業英語模塊,提供了師生互動的平臺。教師可以在云空間中按照流程完成職業英語的課程建設,建設職業英語模塊內容、習題庫、作業庫;學生既能夠實現傳統的課堂學習,也能實現基于云空間的自主學習,而且還支持融合兩種方式的學習,即混合型學習。
采用在平臺上學生職業英語模塊面授和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在每學期安排2-3次面授。面授主要是向學生介紹職業英語平臺的學習目的、目標、主要內容;幫助學生成立項目小組,完成每個單元的任務;教師點評學習成果,解決項目小組在學習中沒有解決的問題。
由于云空間職業平臺所提供的學習環境沖破了傳統課堂的束縛,提供給學生廣闊的學習空間,它更強調實踐性、操作性、探索性的自主學習模式。學生通過項目小組在平臺上同步或異步交流,完成職業英語單元模塊任務,展示學習成果,利用云空間互動工具互評。教師在空間平臺上,精選和整合職業模塊網絡資源給學生,指導學生完成項目任務。
云空間職業英語平臺以云計算技術為支撐,創設自主學習為主和傳統教學相結合混合式學習環境,激發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學習不僅是個體在學習過程中自覺、主動的學習行為,也是在一定的環境驅動下學習意識逐漸增強的過程。另一方面,職業英語學習平臺有效彌補了公共英語的不足,結合崗位需求,讓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朝著職業化學習、實用性方向發展,使學生對接行業需要又提高了個人綜合素質,達到了培養人才的目的。
[1]蔡基剛,廖雷朝.ELE還是ESP,再論我國大學英語的發展方向[J].外語電化教學,2010(9):20-25.
[2]McCormck C,Jones D.Building a Web-Based Education System[M].Hoboken:Wiley Computer Publication,1998.
[3]劉太剛.世界大學城云空間應用培訓教材[M].長沙:國防科技大學出版社,2013.
(責任校對 羅 淵)
G642
A
1674-5884(2014)08-0117-02
2014-02-15
湖南省職業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zjc2013009)
曾婭妮(1979-),女,湖南長沙人,講師,碩士,主要從事英語課程教學論、計算機輔助語言學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