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將,姜武東
(山東石橫特鋼集團有限公司,山東肥城 271612)
經驗交流
軋機軸承故障分析與解決措施
宋將,姜武東
(山東石橫特鋼集團有限公司,山東肥城 271612)
分析認為石橫特鋼軋機軸承損壞原因為軋制壓力異常、裝配不合理、潤滑系統出現故障、密封效果差、承載異常軸向力等。通過合理匹配壓下力、制定軋機裝配技術規程、檢測油路、更換磨損備件、加強制度管理,軸承損壞故障得到排除,提高了軋機成材率及作業率。
軋機;軸承;軸向力;裝配
石橫特鋼一棒車間年生產能力為60萬t,主軋跨共有18架高剛度短應力線軋機。現車間軋機設備運行較為穩定,能夠滿足現有產品結構及工藝生產需要,但軋機軸承故障這一難題一直未徹底解決。近年來,平均每年因軸承故障造成誤軋停工1 125 min,直接經濟損失合計95.3萬元,每月軋廢產品22.91 t,成材率降低0.35%。通過優化裝配工藝、軋制工藝、設計離線油路檢測裝置以及加強管理等措施,排除了軸承故障,提高了軋制產量及成材率。
石橫特鋼一棒車間所有軋機屬波米尼機型,由國內廠家測繪制造。此種機型與傳統國內軋機結構有明顯區別,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軋機僅在非傳動側設計有角接觸球軸承即向心推力軸承,而在另一側為四列圓柱滾動徑向軸承作支撐傳動。而傳統軋機上下左右4個輥頸位置均設計有向心推力軸承。從現場的使用情況看,向心推力軸承損壞的比例較大,占94%。2)軋機下輥位置固定,無法調節,在線軋輥軸向調節只能通過調整上輥來完成。而傳統軋機上下軋輥均可調整。3)軋機全部采用油氣潤滑。在軋機傳動側及各個輥箱上,分別設計油氣混合器及油氣分配器,中間通過油氣管連接,周期性地將油氣傳輸至各個軸承所需的潤滑部位。而傳統軋機均采用干油潤滑,一般情況下是一次性加足,直至軋機下線:因此,石橫特鋼一棒車間軋機潤滑條件優于傳統軋機。
經統計,軸承損壞的主要形式為斷裂、磨損及點蝕。斷裂主要有內外圈斷裂、滾動體破裂、保持架斷裂等形式。外圈斷裂主要是由于過大載荷或過大沖擊載荷引起。內圈斷裂則不同,除承受循環載荷外,在安裝時又以過盈配合與輥頸聯接,存在正拉伸周邊應力,一旦內圈上形成微小裂紋,也會很快擴展導致內圈斷裂。除以上原因外,造成斷裂的另一種原因是輥箱內油氣供應不足或中斷,引起軸承發熱進而抱死,造成內外圈、保持架、滾動體破損。磨損大多是因輥頸與內孔發生相對轉動造成的。點蝕主要有兩種原因:熱處理不當造成的軸承材質不合格;輥箱內進入異物,軸承運行過程中發生點蝕。
2.1 軋制壓力異常
如第17、18架次,這兩架次由于切分孔型設計缺陷導致軋制速度高、軋制壓力大,與第16架次比較,其故障率高,且常出現電流過載現象;第2、5、7架次由于料型匹配問題壓下量大,造成軋制壓力大,發生故障的幾率也明顯高于相同機型的其他架次。為追求效益指標,生產班組不顧設備狀況,強行軋制低溫鋼、黑頭鋼,軋制時變形抗力異常增大,軋制力通過軋輥傳遞給軋機軸承,軸承外圈在巨大的沖擊載荷下破裂,最終導致軸承損壞。
2.2 裝配問題
1)裝配過程中,軋輥與軸承座由于操作不當,造成銅支架變形,對中性差,軋輥進入軸承座時滾珠與內套摩擦,將內套劃傷,使軋輥在運轉時不靈活,引發軸承故障。軋機兩側輥縫高度不一致或錯輥現象嚴重,造成軋輥運轉時受力不均引起軸承某點受力大,從而引發軸承故障。
2)向心推力軸承的特性是工作時應保證一定的工作游隙。游隙過大,會引起軸承內部承載區域減小,滾動接觸面應力增大,運動精度降低;游隙過小容易造成軸承發熱溫升,導致軸承壽命降低、故障率增高,從而提前報廢。
3)軸承內套內孔與輥頸過盈量較小,造成軸承蠕動。軋輥及軸承在使用過程中,輥頸及內套內孔均有不同程度的磨損。按原設計要求,軸承部位公差為+0.056~+0.088 mm,在對已拆卸的軋輥輥頸測量后發現,部分輥頸公差為0~0.01 mm,軸承內套內孔使用后公差為0~0.02 mm,再次裝配時兩者過盈量過小,正常生產時內圈及輥頸會發生相對蠕動,最終導致軸承損壞。
2.3 潤滑系統出現故障
軋機上線前通油氣時,未清理干凈各部位的分配器、混合器及接頭,雜質多造成潤滑清潔度差引起堵塞或油氣管意外折斷,軋機上線運行過程中供油不足,潤滑效果差引發軸承故障。
2.4 密封效果差
在裝配過程中,由于密封圈裝配不到位、磨損嚴重或安裝靜迷宮時沒有涂密封膠等原因,使軋機上線運轉后冷卻水進入輥箱內部,造成潤滑油變質,潤滑效果下降,從而引起軸承故障。
2.5 軸承室工作環境差
軋機輥箱軸承室遺留有氧化鐵皮等雜質。雜質進入的環節很多,如密封差、手套不潔凈、軸承表面的脫落物長期得不到徹底清理。此處存在雜質極易造成軸承壽命縮短,引發軸承故障。
2.6 承載外在的異常軸向力
從現場出現軸承故障的架次看,聯接軸滑塊與托架之間的間隙過大,為6~10 mm,而聯軸器喇叭套與軋輥扁頭垂直面沒有任何間隙,尤其處于立式狀態下較為明顯,在聯軸器實際運轉過程中對向心推力軸承有較大的附加軸向力。精軋機組向心推力軸承型號為86736,此類軸承僅能承受較小的軸向力,一旦軸向力較大時就會造成異常磨損甚至軸承損壞。
通過對可能引起軸承故障的原因進行深入剖析,自2012年1月份開始在生產中采取針對性措施,解決軸承故障。
1)規范壓下規程,對壓下量進行合理匹配,適當調整個別架次的壓下量,降低負荷,將各架次電流控制在額定電流之內;嚴格按加熱工藝控制鋼坯溫度在30℃之內,杜絕生產線軋制低溫鋼、黑頭鋼,確保軋制時的正常變形抗力,最大程度減少軸承外圈沖擊載荷。
2)編制軋機裝配技術規程,量化各個環節裝配參數,使裝配程序化、標準化。重點做好裝配前對輥頸尺寸、內套尺寸的檢測,要求必須在圖紙要求的公差范圍之內。使用時通過調整軸承的內、外圈軸向距離來調整軸承的內部游隙,同時給予軸承一定的預過盈量,提高軸承系統的剛性。向心推力軸承工作游隙嚴格控制、密封圈精密安裝,裝配檢測完全符合標準后方可上線。
3)設計離線油路檢測裝置,在上線前檢測油路的通暢及清潔度。裝配時內套與軸承清理干凈,保證無雜質,安裝清潔軸承時嚴禁帶手套,保證工作環境清潔。離線通油氣時保證潤滑油清潔度為NAS 8級。
4)對主要軋機備件的尺寸進行嚴格檢驗,保證機械密封性的完好。對磨損超標的進行更換,防止冷卻水等異物進入潤滑系統。
5)利用壓縮空氣充分吹掃輥箱,利用專用工具徹底清除內氧化鐵皮等雜物。
6)確保設備良好的工作狀態,處理所有軋機尤其是精軋區域聯接軸托架的磨損部位,徹底消除隱患。在軋機調整軋制中心線時,連接好軋機后先將聯接軸移至超過軋制中心線,再反方向點動縮回4 mm的間隙,減輕因聯軸器在運動過程中對軋輥的軸向力沖擊。
7)健全管理制度,認真做好軋機軸承更換記錄,按軸承壽命周期進行預知更換;同時固定軋機軸承廠家,保證所供應軸承的高質量,并且做到同一廠家的軸承及軸承內套配套使用。
優化后,各架次的壓下量匹配較好,軋制力分配均勻,未出現負荷過大而引起的軸承內外圈開裂、保持架及滾動體破損的現象;通過軸承的精準安裝、檢查和維護及現有工藝規程的優化,軸承故障率有大幅下降。2012年僅出現1次由于分配器非正常損壞(供油中斷)造成的軸承故障,全年基本實現了零故障。軸承故障的有效控制,減少了軋廢事故,提高了成材率及軋機作業率。

常見單位符號大小寫混淆示例
TG333.17
:B
:1004-4620(2014)01-0074-02
2013-05-06
宋將,男,1986年生,2007年畢業于山西工程技術學院金屬壓力加工專業。現為山東石橫特鋼集團有限公司一棒車間助理工程師,從事軋機設備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