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意山,曾顯葵
(廣西師范大學漓江學院理學系,廣西桂林,541006)
獨立學院迅速發展并已成為中國高等教育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獨立學院的發展不僅需要在教學場地、設備、圖書等硬件建設上投入很多,在當前高校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下,教師隊伍的建設無疑是高校軟實力提升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師作為教育者,在教書育人履行職責的同時,也需要通過各種現代教育技術不斷促進自身的發展和進步。
青年教師在獨立學院中的師資比重較大,然而青年教師也存在著教學經驗不夠豐富、職稱學歷低等特點,師資發展就成為獨立學院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1]相關文獻研究發現獨立學院教師為自身發展而進行學習的調查顯示出以下特點:教師由于自身發展需要和高校職稱評定方面的壓力,一般都具有較強的學習需要;相對于公辦學院而言,獨立學院的專任教師教學任務更繁重,同時師資發展投入經費偏少,因此獨立學院教師在職學習的機會不多;教師以自主性學習為主。
校本學習是一種全員、全程和全面式的學習,教師可以在不脫崗的情況下進行自我學習,在減少老師外出學習的時間和經費的同時,利用教師本身已有的知識、經驗,縮短知識轉化的周期。由此可見,教師校本學習將成為獨立學院教師個人發展的主要方式之一。因此,建設獨立學院教師進行校本學習的資源平臺具有重要意義和價值。[2-3]
大學計算機應用基礎是當今我國高校的三大基礎課程之一,是非計算機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程。該課程相對其他公共基礎課程有一定的特殊性,即需要講授基礎理論知識,同時也需要通過實踐操作掌握辦公軟件的使用。傳統的計算機課程多遵循“理論講解+操作示范+作業檢測”的組織模式,容易出現理論與實踐操作脫節、理論偏多操作不足、實際操作反饋單向而滯后等弊端,可以說是一種以“灌輸”為主要特征的課程組織形式。目前廣西師范大學漓江學院(下稱“漓江學院”)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網站已具備精品課程網站的大部分要素,但其網絡課程部分存在一些不足:單向的學習形式,缺乏交互性和生動性;不能在線評價,學習者無法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精品課程表現方式不夠豐富,主要是通過網頁、課件、下載資源等方式來呈現。如何提高大學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靈活性、實用性及教學的有效性,Moodle平臺的兼容性和易用性使得加快高校精品課程網站的建設速度、提高課程網站的質量成為可能。同時,Moodle的指導思想基于社會建構主義,關注學習和知識建構的社會文化機制,融合了很多師生能夠管理和交流的模塊,譬如Wiki、論壇等多種功能。無疑,基于雙向互動生成的Moodle平臺學習是一個好的選擇。
Moodle(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模塊化面向對象的動態學習環境),是一個旨在支持社會建構主義框架的全球教育發展項目。它既是一種課程管理系統(Course Management System),也是一種學習管理系統(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Moodle遵循GNU通用公共許可協議,允許開發人員在保留Moodle版權信息的情況下進行二次開發,隨意使用、修改及增加新模塊。同時,Moodle平臺包含了一些常用的網絡應用如論壇(BBS)、博客(Blog)、維基(Wiki)。Moodle的交互性、易用性和免費等特點,使得Moodle在國內很多學校的教學實踐中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可以認為,基于Moodle的課程具有很強的“構建性”,在計算機課程中Moodle的優勢是明顯的:
Moodle平臺的使用簡單易學,計算機操作熟練的教師經過短期的學習,既能快速掌握其使用方法,提高網上教學設計的效率,又方便教師根據學習情況對課程進行及時修改。Moodle平臺的界面上,許多編輯效果都是“所見即所得”,降低了用戶的使用難度,也方便管理者隨時編輯教學資源和設置教學活動。同時,Moodle的相關網站有相當多數量的教程、視頻、課程包等資料供用戶分享,如易魔燈(http://www.emoodle.org/)、Moodel官網(moodle.org)等。
Moodle遵循GNU通用公共許可協議,它的最大優勢是免費和開源。使用者可以免費試用,在不損害源代碼權益的情況下可按自己教學的需要對Moodle進行修改,所以其發展和推廣很快。Moodle的代碼完全公開,不僅使得使用者能夠很快熟悉這個軟件平臺,而且還加快了開發人員的二次開發速度,這無疑是Moodle快速發展的一大優勢。
Moodle為了便于使用者交流,提供了很多互動性強的模塊,如在線測驗、論壇、專題討論、問卷調查和投票等模塊。教師可根據實際學習需要,采用不同的模塊交流互動。可以利用互聯網的優勢,突破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有效地學習,也可以就某一專題發起討論開展學術探討。同時,Moodle用戶支持實名認證,在以上交流模塊中發布信息會顯示發布者的個人信息,從而使得使用者不會隨意發布不良或垃圾信息。此外,教師通過Moodle的Wiki模塊(Wiki站點可以由任何訪問者維護,所有人都可以發表自己的意見,或者對共同的主題進行擴展或者探討。維基百科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Wiki系統),可自主設計網頁,針對某一個問題展開討論,這讓教師有了更多的參與機會,有利于調動教師自我學習的積極性。
Moodle提供了結構化課程內容組織功能,教師對學習資源內容可以進行層次細化,采用模塊化編輯和處理,實現了學習任務、學習主題、學習內容分層組織,從而避免了學習中的“迷航”現象。[4]
Moodle提供了“所見即所得”的資源編輯界面,教師可根據學習內容的主題分類整合各類多媒體教學資源,并能夠立刻組織和呈現實際資源頁面效果。Moodle具有多媒體資源整合組織的快速性和簡便性,實現了教學資源內容的多維呈現和順序控制,有利于教師實施個性化的學習。[5]
根據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需要及漓江學院師生的特點,我們進行了基于Moodle平臺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學習資源系統的整體設計。
1.創建基于Moodle平臺的網絡協作學習系統,根據課程特點分為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兩個部分,培養師生的自我探究能力、知識構建能力和協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2.開辟師生有效的交流渠道。充分發揮Moodle擁有聊天室、論壇、博客、Wiki多種交流工具平臺的特點,多樣化的交流互動工具能夠滿足師師、師生及學生之間的交流需要。
3.建立一個基于Moodle平臺的網上評價系統,方便學生在自我學習和測試時自我評價,檢查自己的學習反饋,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4.在原有計算機應用基礎精品課程習題集的基礎上,結合最近幾年計算機等級考試題目,重新組織和編撰一套規范的筆試和機試習題集。可以根據題型多樣化的原則自動組卷,以適應各專業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同時,習題配套解題思路與參考答案、操作題配套操作錄像能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及操作能力。
基于Moodle豐臺的計算機課程系統的主要功能如圖1所示,這一課程系統的教學資源界面呈現所圖2所示。

圖1 課程系統的主要功能

圖2 課程系統Word模塊教學資源界面
一旦計算機應用基礎的互動平臺建設成功,Moodle的模塊化和易用性也會使得其他課程的教學資源平臺建設更易于實現,在漓江學院精品課程建設上具有很強的推廣性。而教師在開發平臺的過程中,實現了基于Moodle平臺的獨立學院教師校本學習資源建設,從而推動了獨立學院教師校本學習的開展,進而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
[1] 何玲.廣西獨立學院師資隊伍建設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成人教育,2010(14).
[2] 宋斌華.獨立學院教師校本學習現狀及其對策——基于江西農大南昌商學院的調查[J].現代企業教育,2011(9).
[3] 曾顯葵,裴獻.校本研究:促進獨立學院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以廣西師范大學漓江學院為例[J].教育觀察,2013(12).
[4] 劉海申.基于Moodle平臺的校本學習資源建設探析[J].數字技術與應用,2011(11).
[5] 項駿.基于Moodle平臺的高職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校本培訓的實現[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