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蓮
所謂復述課文,就是對課文的內容進行完整而連貫的敘述,它是語文基礎知識和口頭表達能力的綜合訓練。有人曾這樣形象地指出:復述是讓短時記憶變成長時記憶的一把鑰匙。因為復述時往往加入了主觀的理解,有創造性思維蘊含其中。它不僅僅是一種練習說話的方式,更是促進學生書面語言長時記憶的途徑,是擴大學生語言內存的有效手段。這種創造性的背誦積累方式既縮短了所花時間,效果或許更優于背誦。
復述課文創造性創新思維復述課文,就是對所課文的內容進行完整而連貫的敘述,它是語文基礎知識和口頭表達能力的綜合訓練。復述一般有詳細復述、簡要復述和創造性復述三種形式。創造性復述要求較高。它不是對課文內容進行簡單的重復,而是要在充分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通過聯想和想象,進一步充實內容,發展情節,更具體生動地刻畫人物的形象。同學們經常練習創造性復述,有利于發展創新能力和提高讀寫水平。
復述不同于背誦,它要求在遵循原文的前提下,可以發揮學生一定的自主性,既鼓勵“用自己的話講”,又提倡恰當運用課文中優美的詞句;背誦則需要一字不落地還原文本,不允許個人有自由發揮的空間。但復述必須在能熟讀課文,了解課文敘述順序,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進行。
現實的情況是,教師要么覺得學生的復述啰嗦,不得要領;要么覺得太浪費時間無法深入進行,加上沒有有效、合適的方法加以引導,進行訓練時也只是做做樣子便草草收場。長此下去,教師的教學效果得不到有效反饋,學生的表達能力、概括能力也將大打折扣。如何快速、恰當地用語言復述,本人在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以下方法:
一、以線索為軸,橫向展開
不管記敘的文章有多么復雜,大多都由一條(或多條)線索向前推進。我們只要記住了這條線索,就如同抓住了一條登山的繩索,順藤摸瓜,就能抓住文章概貌。然后在這條線上找出分支,明確詳略和重點,加以敘述,這好比數學中的由線及面,由面及體,課文原有結構及內容就凸現出來了。如《中彩那天》(人教版第八冊以下課例均為要求復述或講述內容的課文;講述,即用自己的話說出道理或事情),“我”的父親將中獎得來的一輛汽車還給了它真正的主人,伴隨著車的得而復失,“我”的思想情感發生著一系列的變化(從第3自然段開始):聽到和看到父親中了獎,“我”很高興——看到父親冷落自己,“我”“悶悶不樂”——母親說起父親正面臨道德難題時,“我”迷惑不解——明白真相時,“我”激動、辯解。課文正是按這條線來敘述故事的,抓住這條線索展開復述就很輕松。
二、以關鍵詞連綴,擴充成文
課文的講解中,重點字詞的挖掘、講解能夠很好地幫助理解課文內容,理清作者的思路(板書中的諸多內容都是關鍵詞)。復述中只要根據這些關鍵詞的提示,如同是接力跑,一站站接下來,效果自然不錯。如《飛向藍天的恐龍》中,有條理地復述恐龍演變成鳥類的過程,學生有一定困難,可以借助表格,圖畫,也可以按照重點詞句來復述。比如先說第一代恐龍的大小、形態;接著講數千萬年后,從生活習性上看,有些……有些……有些……從體態上看,有些……有些……;后來,一些獵食性的恐龍在形體、生活習性上又發生了眾多變化,如身體、骨骼、前肢、腦顱、體表、生存地點等用恰當的詞句一一擴充,直觀的條理更有助于學生想象的發揮,這一演化過程就很明了。《桂林山水》作者先用別處的水同漓江的水作比較,然后得出靜、清、綠的特點,對照板書,復述起來就很方便,寫水的方法和山完全相同,掌握了方法,可引導學生自行練習。
三、以敘述的先后順序展開復述
幫助學生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對于復述及語言訓練顯得尤為重要。在動口之前,還可以先引導學生列出提綱。一方面,可以避免學生敘述時順序混亂,條理不清。另一方面,也能養成良好的用語、寫作習慣(以說促寫)。
事情的發展都是前因后果,但在作者的敘述中,或是為了吸引讀者,或是便于敘述,方法就不盡相同。復述中,我們同樣可以借鑒,可以按照故事的發展推進,如《盤古開天地》(人教版小語第五冊),課文脈絡清晰,對照“盤古睡醒后——天和地分開后——盤古倒下后”的順序復述,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先由精彩的過程入手,如《給予是快樂的》(人教版小語第七冊),文中每次制造出的懸念,相當吸引人,由此入手,效果較好;也可以由故事的結尾推進,即倒推法。顧名思義,從故事的結果中去探尋故事發生的依據。牢記故事結尾,再一點點地找到故事生發和經過,抽絲剝繭,故事就會越來越清晰。
四、情境再現法
敘事性作品大多都有一定的故事性。每一個故事的發生都有一個特定的環境,只要我們將這個故事按一定程度還原,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神態等都會自然而清晰地再現。所以,創設情境也是快速復述的一個捷徑。如《尊嚴》(人教版小語第八冊),同一群饑餓的流浪者相比,年輕人(哈默)顯然具有和他人不同的地方,他雖然很餓,卻堅持要用勞動換取食物。復述時,只要借助其他幾個角色的配合——一群難民和鎮長杰克遜大叔的言行,就能很好地把握住中心。此外,情境再現,對于表演課文內容也必不可少。如《科里亞的木匣》(人教版小語第五冊),用一定的情景再現埋木匣和挖木匣,課文內容不但理解了,故事也敘述得很清楚。
五、表演復述法
這種表演性的復述比較適合篇幅長,故事性強的課文。活動深受學生喜愛,學生在小舞臺上常常有大發揮。
《草船借箭》一課人物形象生動,故事情節生動,很適合表演性復述。學完課文后,我讓學生組合成小組,每組三個主要角色:諸葛亮、周瑜、魯肅。我讓學生把握住人物特點,然后根據人物特點在表演中恰當演繹出動作、語言、神態。還可以適當地想象,表演課本內沒有提到的人物表現。可以想到,這種形式的表演學生是很樂意參與的,勁頭很高。
做好復述訓練,對學生的語言(語感)訓練、提高表達能力、第三學段了解事件梗概及習作都有很大幫助。值得指出的是,小學生的語言發展水平較低,必須保護學生表達的興趣,讓學生愿意說、樂于說,鼓勵學生進行語言交流,比如可以作為課后作業以講故事的形式講給身邊的人聽,或是以展示學生學習成果的方式展現;復述的語言可以用自己的話,也可以運用課文中的好詞佳句,一來可以提高語言質量,鍛煉口語能力,二來可以更好地內化吸收課文中的好詞佳句,促進詞句的理解和積累,擴大詞匯量。此外,同一篇課文的復述可以選取最得當的方式,教師應因人而異,引導學生選取最合適的方法。